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音乐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tlone)、《西庇阿》(Scipione,古罗马统师)、《阿里亚娜》(Arianna)、《贝雷尼斯》(Berenice)及其他歌剧中的一些曲调不仅在英国广为传唱并被通俗化,而且流传到国外,甚至流传到一般来讲拒不接受外来影响的法国。

这里,我不仅想谈他的音乐的通俗性——虽然它有点平庸,但不可忽视;因为只有愚蠢的自大和小心眼儿才否认那些深受一般百姓欢迎的艺术的巨大价值——而且更主要的是想说明:亨德尔的音乐之所以具有通俗的特点,是因为他真心为百姓创作,而不像吕利和格鲁克时期的法国歌剧那样是专为上流社会肤浅的艺术涉猎者而作。他一方面抱定崇高的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不屈从于大众的低级趣味,一方面却用“老百姓马上就能听懂”的语言再现雅俗共赏的情感。这位和蔼的即兴创作者一辈子(保持了五十年的创作力)都得同舞台下的各色观众打交道;所以他就像那些老派的雄辩家那样,有一种要取得即时效果的台风和本能。当今时代,我们已经没有了这样的艺术和艺术家,即纯粹只对人民和为人民说话的艺术家;有的只是为了自我或为了同行而说话的艺术家。今天的纯艺术家都与世隔绝、闭门造车、那些对百姓说话的艺术家反倒常常是些江湖骗子。十八世纪的自由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同古罗马共和国相近,所以亨德尔的滔滔雄辩就同那些古代的演说家有相似之处,后者那格式规整又热情洋溢的滔滔演说深深打动了那些战栗的闲逛者的心……这种雄辩有时确实能震撼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头几场公演之后,有些听众盛赞音乐中的英雄品质,说它能唤醒民众,并鼓舞大军夺取胜利。

正是靠着这种对大众的感召力,以及他天才的其他方面,亨德尔不仅豪迈地与卡瓦利〔19〕和格鲁克并驾齐驱,而且超越了他们。只有贝多芬一人走在亨德尔开辟的这条宽广大道上。

注 释

〔1〕 Horace Walpole,1717—1797,英国作家,以其可以概观当时社会政治情况、风俗情趣的三千多封书信等闻名。——译注

〔2〕 Pantagruel,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所著讽刺小说《巨人传》中的人物,性格粗野,爱戏谑。——译注

〔3〕 Arbuthnot; 1667—1735,苏格兰讽刺作家和医生,著有《约翰·布尔的身世》等。——译注

〔4〕 Lazarus,《圣经·约翰福音》中玛丽亚和马太的兄弟,死后4日耶稣使他复活。——译注

〔5〕Theodora; 500年至548年,拜占庭皇帝Justinian一世之妻,握有实权,制定禁止买卖少女的法律,为最早承认妇女权利的统治者之一。——译注

〔6〕Jephthah,《圣经·士师记》中的以色列士师,因轻率起誓而不得不以自己的女儿献祭。——译注

〔7〕 Hasse; 1699—1783,德国作曲家,擅写歌剧。1734年他访问伦敦时,有人许以他歌剧团高位让他同亨德尔唱对台戏;尽管他的歌剧《阿塔瑟斯》[Artaserse]在伦敦上演大获成功,他还是决定不向亨德尔的优势挑战,遂返回德国。——译注

〔8〕Corelli; 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创造大协奏曲形式。——译注

〔9〕 Agrippina,公元15年至59年,罗马皇帝尼禄的母亲,后被尼禄处死。——译注

〔10〕Scarlatti; 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Steffani; 1654—1728,意大利作曲家。两人都创作有大量歌剧。——译注

〔11〕Buononcini家族,意大利音乐之家,作有大量歌剧。——译注

〔12〕 Cleopatra,公元前51年—公元前30年的埃及女王,以美艳著称。——译注

〔13〕Solomon,古以色列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著称。——译注

〔14〕Esther,见《圣经·旧约》,波斯王Ahasuerus之后,为犹太人。——译注

〔15〕Joshua,《圣经》故事人物,摩西的继承者,以色列人的军师。——译注

〔16〕 Deborah,《圣经·士师记》中的希伯来女先知及士师。——译注

〔17〕 Vivaldi; 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以四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最受欢迎。——译注

〔18〕 hornpipe,角笛,旧时的一种单簧管乐器;角笛舞,旧时在水手中流行的一种欢快活泼的单人舞。——译注

〔19〕 Cavalli; 1602—1676,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译注

莫扎特:根据他信札的一幅画像

最近我一直在重读莫扎特的书简(亨利·德·居尔松的法译本)。我认为它们应该摆在每一所图书馆的书架上,因为它们不仅对艺术家有用,而且对普通人也有教育意义。如果您读了这些书信,莫扎特就会成为您终生的朋友。他慈祥的面容将在您困难时出现在您面前;您在痛苦、烦恼时将听到他那孩子般的朗朗笑声,并一边回忆他面对苦难那么勇敢坚毅,一边对自己的畏缩、沮丧感到羞愧。让我们捕捉他的记忆吧,因为它们转瞬即逝。

莫扎特打动我们的首先就是他的心理非常健康。考虑到他的身体远谈不上健壮,这就更难能可贵。他的所有心理功能好像都十分平衡;他的灵魂充满情感却又能很好地自我控制;他的心灵十分镇定,情绪稳健,即使遇到像他母亲去世和他热恋康斯坦丝·韦伯小姐这样的事也从没失去理性。他很智慧,思路清晰,能本能地把握大众的喜好,选择最佳路线夺取成功。他也能巧用自己高傲的天才去克服世俗的弊病,而又不会伤及自身。

这种心理上的平衡在天生充满激情的人当中实属罕见,因为所谓激情就是指情感过度。莫扎特什么情感都有,但他没有激情——他有的其实是极端的高傲和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有天才。

一天,一位朋友对他说:“萨尔茨堡大主教认为您十分自傲。”

莫扎特并不试图隐瞒自己的高傲;对那些伤害他自尊的人他会高傲地予以反击,说:“使一个人高贵的是他的心灵;我可能不是伯爵,但我拥有的尊严也许比许多伯爵加在一起还多。一个人,无论他是仆人还是伯爵,但只要他污辱我,他马上就成了低级流氓。”1777年他二十一岁时,他对两个嘲笑他获得“金靴刺十字勋章”的家伙说:“你们可能获得的所有勋章我都会轻而易举地获得,比你们成为我现在这个样子还要容易:即使你们死后再生一回,你们还是比不上我。”他补充说:“我当时气坏了。”

他通常把别人对他说的所有恭维话都仔细地记在心里,有时还面不改色地加以引用。他在1782年对一个朋友说:“考尼茨亲王对大公说,像我这样的人每一百年才在世上诞生一次。”

当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会怀恨在心。一想到要受雇于某位亲王,他就难受之极,说(1778年10月15日):“这念头让我不堪忍受。”有一次萨尔茨堡大主教谈到他时出言不逊,他听说后气得“浑身发抖,像个醉鬼似的在街上晃荡。最后回到家里就上了床,到第二天早上还没有缓过劲儿来”(1781年5月12日)。他说:“我打心眼儿里仇恨这个大主教。”后来他又说:“谁要是冒犯了我,我一定要报复他;而且要变本加厉地报复他,不然便是只回敬了我的敌人而没有纠正他。”

当自尊心受到危及时——有时只是意愿可能得不到满足——这个充满敬意的孝顺儿子就会变脸而成为自己欲望的主宰。

“我根本不承认您信中的那个您是我父亲;这封信当然是出自一位父亲之手,但它不是出自我的父亲。”(1781年5月19日)

他在得到父亲的允许(1782年8月7日)之前就结了婚。

假如您刨去莫扎特极有自尊心这点不算,您会发现他是个非常快活和开心的人。他像个温柔的女人(或更像个孩子)那样,同情心来得特别快;他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戏谑,会像个淘气的男孩那样搞各种恶作剧。

他通常十分活跃,对什么都感到有趣儿。他很难安静地多坐一会儿,总是唱啊跑啊跳啊,遇到可笑的事会笑得死去活来,甚至对不可笑的事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他爱开好的和坏的玩笑(尤其是坏的,有时还开粗俗的);他不加思索,欠考虑,但没有恶意。他喜欢使用一些没有词义的怪词,如:“施图鲁!施特利!……克纳勒尔,帕勒儿……施尼普……施纳普。……施努尔……施奈帕泼尔!……施奈!”我们在他写于1791年7月6日的信里就找到了一些这类怪词。他在17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