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陈圆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打哈哈道:“圆圆每天都留在乾清宫啊。”
崇祯深深地看着我,转而脸色一变:“圆圆,你这还是在拒绝朕,对吗?”
“不,不是。”我慌忙掩饰道,“只不过圆圆认为皇上应该把精力都放在辽东的战事上。如今粮草军饷才是首要问题,圆圆不想耽搁皇上的时间,成了个千古罪人。”
崇祯神情暗淡下来,许久,终于把心思放在了国事上,他不觉站起身,在屋内踱步:“这笔银子始终是来历不明,对外实在不宜张扬。”
我便出主意道:“不如让锦衣卫押运?只要不让朝廷里的臣工们知道就是了。锦衣卫是直接听命于您的,大臣们无权过问,您找个可靠的人负责此事,问题应该就不大吧。”
“说得是。只不过,朕得找个可以信赖的头领,却有些困难了。锦衣卫的那些人都是有勇无谋之辈,教人担心。”
他正眉头不展,我却眼前一亮,随即兴奋不已。
我扑通一声跪下,道:“皇上如果不嫌圆圆笨拙,圆圆愿担此重任,为皇上分忧!”
“你?”崇祯的眼睛瞪成了灯笼,“你说你来押运钱粮?”
“正是。”我十分恳切,“莫非皇上不信任圆圆?抑或是觉得圆圆是女儿身,干不了这等事?”
崇祯连连摇头否认,良久,拍腿笑道:“好,好!这朝廷上下,恐怕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只是你送钱粮到宁远,以何种身份比较好呢?”
我一想也对,派一个无名无姓的小女子去送军粮已是让人匪夷所思了,万一让他们知道我还是个青楼女子,那就更是荒天下之大谬了。我于是道:“还是让圆圆乔装一下吧。这宫里太监那么多,他们不认识我也不会怀疑。”更何况一直就有太监当监军、为皇帝传达命令等等,太监的身份是再合适不过了。
“好,好。”崇祯笑道,“圆圆,你去换了太监的衣服,让朕看看像不像。”

卷三 边关风云 第一章 八面威风

能去边关,特别是这样意气风发的显摆,我心中自然少不了兴奋和得意。在小处,可以暂避皇恩,见见吴三桂。从大处来说,谁不想混得轰轰烈烈,也算没有白来一遭啊。
崇祯特意派遣了一名心腹——锦衣卫的邓千户做副使。崇祯自是对他叮嘱万分,小心保护我,更别泄漏了身份。千户因此是百般掩护,尽量避免其它锦衣卫兵士的怀疑。这一路之上,我,作为一个太监,倒也没有被拆穿。
当我们这浩浩荡荡上千人的车马队伍将至宁远,还未进城,便听见城内传来钟鼓声,一下又一下,庄严又悠长。
我从马车探出头来,北风吹得脸儿又干又涩,眼睛也不适应,只能半眯着睁开,透过和着沙土的空气往前看去,果见一座城郭巍然屹立,城门上边隐隐觉得有字。不用猜,定是那刻在许多人心中的——“宁远”二字。
心中幽幽生出一丝感慨。这里本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崇祯还是皇太极都把它视作宝物。然而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将它的光芒掩去。几百年过去,外城毁于战火,内城虽然还保留,但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凭吊。未等我的思绪延伸下去,伴着钟声,还传来阵阵马蹄,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隆隆而来。
宁远城门大开,白马黑士横跨护城河款款前行。不一会儿,便规整地在城外列好了方阵。
似乎该我露面了。我装模作样摆出威风凛凛的架势,掀开帘子,站了出来。
骑兵们下马伏地。
邓千户代替我说了番冠冕堂皇的话。众人接着颂扬了一遍。一个为首的将领道:“卑职已派人禀告吴大人。吴大人正在塔山,还望公公、大人进城歇息,少待片刻。”
邓千户请示我,我道:“那就先进城,等吴大人回来再宣旨吧。”邓千户便复述一遍。
宁远黑衣骑兵于是让开中间大道,隆重又庄严地恭迎我们入城。
***************
我和邓千户被请进总督府,在堂上正中坐了。几位总兵、副将陪在下面。
兵士在堂前摆起香案,焚香摆供。曾听说古人接圣旨是要设香几焚香跪拜,犹如神明,的确有意思。
又等了大半个钟头,便见吴三桂从门外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吴三桂身披厚重的铠甲,连着的黑色披风扬了起来。虽然大口喘气,还是气宇轩昂,仍旧那副飘逸的神情,不失沉稳地走了进来。
众总兵官起立,先退了出去,邓千户道:“吴大人回来了,不如宣旨吧。”
我点了点头,从腰中取下别着的圣旨,在邓千户等人惊诧的目光下走了出来。我心下一凛,如此对待圣旨好像确实有些不该了。
吴三桂已率部下按顺序跪好。
我褪下裹圣旨的黄绫布套,用刚练就的阴阳怪调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刚说完这两句,才发现圣旨上根本没这两句话!脸上不由一热,暗骂都是些影视剧闹的,只好硬着头皮接着一五一十读道:“朕深知边境方急,锦州一带,几至沦陷。关外诸君将士忠义爱国,不惧形势,力图恢复,朕心甚慰。(——先表扬一下,我瞥眼看下面的那些人,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样的话,想来心里都美滋滋的。)然则泱泱大国,未攘蛮夷,流寇又起,国库匮乏,难继饷银,亏欠至今,朕深感不安。(——再安抚一下,其实崇祯又不是藏着不给,倒这般自责。)适逢南洋诸国进贡本朝,乃筹银二十万两赏犒诸将士。又闻锦州粮罄,暂以江南乡米解燃眉之急。还望诸将士一鼓作气,坚守东陲,以期荡平蛮夷。(——虽寥寥数语,有谁知道崇祯背后的辛酸?我心中不由一叹,这些边关的守将只知道一味要饷银,为何就不能体谅一下,国家又不是一个人的。)
总兵官吴三桂,纯忠极孝,诚信宽和,宏谋远略,智勇兼备,用兵如神。暂代蓟辽总督之时,集结兵士,又立战功。实乃我朝中流砥柱,栋梁之材。(——这些话语似乎夸张了点,有些过头了吧。)着升为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
朕深盼将帅一心,整肃军队,光复失地,平复辽东!”
这样的圣旨,通篇看不出龙威圣严,对吴三桂和边关将士只有赞誉褒扬。和我的想像大不一样。
吴三桂领着诸人三呼万岁,双手高举过头接了圣旨。这才站起身来,捧着圣旨恭恭敬敬走进正堂,安放在一个匣子内,供奉在正中央。自此,宣读圣旨这一节才算完成。
诸人这才摆脱了肃穆的神情,下面的兵士雀跃起来,为有了饷银而高兴;上一级的兵官则忙着恭喜吴三桂。
吴三桂一边跟诸位拱手,一边向我走来,道:“有劳公公传旨,还请到内堂休息,少时,在下为公公备酒接风洗尘。”此时,他才正面见我,眼中现过一丝诧异,我知道,他定是又认出我了。
我不露声色道:“恭喜吴大人成为蓟辽总督。”旁边的邓千户也道:“该改口叫吴大帅了。”
吴三桂转而对邓千户道:“在下听闻邓大人酒量甚好,待会儿可要拼上一拼了。”
邓千户受宠若惊:“吴大帅居然识得卑职?无怪乎人言吴大帅轻财好士,交游广阔。……卑职今日方见识到。”
如此客套了一番,我们便被请到后院。
***********
作为一个“太监”,我生怕露出马脚,大庭广众之下,能不说话还是尽量没说。
吴三桂亲自送我进房间,待众人走后,又嘱咐着休息一下,转身就要退出去。
我颇为意外,喊住他道:“吴将军,呃,吴大帅。见到圆圆也不感到意外吗?这么久不见,就也没什么话说?”我还以为他看到我这样的行头会大吃一惊,没有看到他吃惊的表情,真还有些失落。

卷三 边关风云 第二章 雾里看他

吴三桂转过头来,缓缓道:“在下是怕言多必失,陈小姐身份变幻莫测,在下猜不透,更不敢贸贸然开口。”
我笑道:“圆圆扮成太监,实是皇上的旨意。圆圆并非要隐瞒什么。”
吴三桂道:“陈小姐言重了。在下对小姐钦佩得紧。”他说的这话,本来是中听的,可我听来却不知为何,有些不是滋味。一时无以应对,两下里都有些尴尬。
这时,外面偏有人叫唤“吴大帅”。吴三桂还未来得及拱手告辞,那人已经无礼地闯了进来,见到吴三桂就哈哈大笑,拍起他的肩膀,道:“我就说朝廷来旨肯定有封赏,你瞧瞧,给个名正言顺得大帅当,可不是威风得很!”
说话之人,正是祖泽治。原来他和吴三桂均在塔山一带。收到宁远兵士送去得讯息,吴三桂便快马加鞭先来一步,祖泽治随后赶来,稍慢了些。
祖泽治显然没有看到我,吴三桂嫌他说话太露骨,颇有不敬之嫌。不觉咳嗽一声,道:“你如此鲁莽无礼,直闯进来,也不怕冲撞了陈…陈公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