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当你知道了《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红楼梦》产生于康熙年间,那时候,乾隆皇帝、和、曹雪芹都还没有出生,当然不会去搞什么大阴谋。

  《红楼梦》所反映的贾宝玉的这些思想,其实就是康熙年间江南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思想。那种“男泥女水”观念,乍听之下似乎是先进思想,深究之下就会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清兵下江南后,推行了严酷的剃发易服政策,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高压之下,这些不肯合作的封建知识分子,也只好违心地剔去头发。在他们的心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根深蒂固,剔发易服在他们心中,是干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丑事,因此极端自惭形秽,认为自己是“须眉浊物”,不如女人。因为女人是无须剔发易服的,所以贾宝玉“见了女人就感到清爽”。那么,他为什么又把结了婚的女人视为“鱼眼珠子”呢?结了婚的女人,同剔发的“须眉浊物”生活在一起,自然也不干净了,只有没有出阁的纯洁少女,才是最纯洁高尚的“水做骨肉”。从以上分析可见,《红楼梦》中的“男泥女水”思想,实在谈不到是什么先进思想,只不过是当时士大夫们真实心理的记录而已。

  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也是当时江南文人的普遍思想。明朝后期,东林党人出身的文臣,在朝廷以“敢谏”著称,海瑞罢官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敢于抬着棺材上朝,真是“浊气上涌”的极端表现。明朝皇帝,大概是杀谏臣最多的皇帝,但东林党人前赴后继,仍然屡屡苦谏,轰动天下。而武将呢?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建州女真铁骑,一筹莫展,屡战屡败,只好用战死报效朝廷,表示忠贞。明朝灭亡后,在江南士大夫中,普遍对三百年大明何以亡国,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文臣武将误国,他们以死博得虚名,却把大好江山断送了,害得崇祯皇帝上了吊,真是像贾宝玉说的那样:“置君父于何地”?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确实十分活跃,封建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意识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许多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集中体现在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戴震等大家的著作中。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的许多观念为后来康梁变法、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所接受,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先河。

  《红楼梦》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洪昇又生活在当时思想极其活跃的浙江,在《红楼梦》中表现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痕迹,是必然的。不过,对《红楼梦》中表现出的这些思想,也不能无限上纲、任意拔高,他们仍然不脱封建正统思想范畴,不是什么摩登的现代思想。实话说,看了清初三大家的文章,你会感到,《红楼梦》对当时的思想体现得是很不够的。这也难怪,《红楼梦》毕竟是小说,不是政论文章。 
 
 
 
第六章《红楼梦》系统——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


  《红楼梦》中的“甄士隐”与“贾雨村”,是紧密联系又截然相反的两个人物。如果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么书中这两个人物则无法理解,如果把《红楼梦》的背景拉回到明清交替时期的江南,则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是两个象征性人物,“甄士隐”寓意是“真士隐”,他的原型是陆丽京;“贾雨村”寓意是“假愚存”,他的原型是阮大钺。

  《红楼梦》书中所说的“末世”,并非指一家一族的“末世”,而是特指明清改朝换代时期,全社会的“末世”。书中《好了歌解》,说的就是政权交替后骤富骤贵的特殊情景,《飞鸟各投林》,说的也正是大明王朝灰飞烟灭时的特殊景象。 
 
 
 
第一节  甄士隐与洪昇


  一、《红楼梦》书中明文记载的“甄士隐”的故事,

  有十个主要情节:

  其一,“甄士隐”是“东南”“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居住的一个“乡宦”,“姓甄,名费,字仕隐”,家中是“本地望族”。这个“甄士隐”“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饮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

  其二,“甄士隐”一日在梦中见到“一僧一道”,将“蠢物”石头夹带于“一干风流冤家”中,去“造劫历世”,亲见了“通灵宝玉”,并随同僧道来到“太虚幻境”大门口,眼见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玄妙对联。

  其三,“甄士隐”慧眼识人,听到隔壁居住的穷儒生高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看出“贾雨村”“抱负不浅”,“必非久居人下者”,慷慨资助“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贾雨村”得此资助,不言感谢,并不顾“黄道黑道”,匆忙进京赶考去了。“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本府知府”。他虽然“才干优长”,但“有些贪酷之弊”,被上司所参,皇帝“即批革职”。

  其四,“甄士隐”有一极为钟爱的女儿“英莲”,元宵节期间,由家人“霍启”抱了去看“社火灯花”,不慎被拐子拐走。失女后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其五,甄家的隔壁是“葫芦庙”,这年“三月十五”,“庙中炸供”,不小心失火,“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地延烧,把甄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

  其六,家中被烧毁后,“甄士隐”夫妇只好先到“田庄”安身,“田庄”上又“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便又携带“妻子和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岳丈“封肃”和家人见他“狼狈”不堪,对女婿一家并未善待,使他陷于“贫病交攻”的境地,“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其七,身心俱受到严重创伤的“甄士隐”,一日“散心”时偶遇“跛足道人”,听到“道人”所唱的《好了歌》,产生强烈共鸣,“心中早已彻悟”,因而和了一首《好了歌解》,“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其八,甄家的丫鬟“娇杏”,当年与“贾雨村”有“回顾”一笑的缘分,“贾雨村”当官后,将她收为“二房”,生下一子。“贾雨村”“嫡妻染疾下世”后,“便将她扶侧做正室夫人了”。

  其九,“贾雨村”得林如海修书推荐,被朝廷“起复旧员”,“轻轻地谋得”“补授应天府”要职。在任上见到了现充衙役“门子”的昔日“葫芦庙”小沙弥,得以掌握了“四大家族”“护官符”。

  其十,“拐子”将“甄英莲”卖给了一个“小乡绅之子”“冯渊”,又另卖给“金陵一霸”、“四大家族”之一的薛蟠。争夺英莲时薛蟠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在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的情况下,恩将仇报,滥判了“葫芦案”,向“四大家族”买好。

  以上情节,明显游离于《红楼梦》主要情节之外,构成了一组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既以“甄士隐”命名,应是“风月鉴”反面的故事,是作者刻意“隐去”的“真事”。考证出这些“真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红楼梦》的真故事就露出本来面目了,《红楼梦》的真实原始作者也就昭然若揭了。

  二、“甄士隐”故事,是洪昇初创《红楼梦》时隐去的自己悲剧人生:

  其一,《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原型就是洪昇自己,洪昇的人生经历,同“甄士隐”完全吻合。对书中“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等地名无须过于认真,因作者早已交代“地域邦国失落无考”,只认定“甄士隐”乃江南某地人氏即可。洪昇祖籍“花柳繁华”的杭州,洪家在当地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诗礼簪缨”的“望族”,在宋、明两代十分显赫,至清初虽然“赫赫扬扬、已历百年”但已处于“末世”。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的兵荒马乱时,母亲黄氏在逃难途中,在杭州郊外一个姓“费”的农妇家中生下了洪昇。《红楼梦》书中写“甄士隐”名“费”,正是洪昇隐写自己的明证。洪昇的前半生,确实“不以功名为念”,家庭生活优裕文雅,整日吟诗作曲,饮酒优游,“耽搁花笺彩纸”,过的确实是神仙般的生活。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