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任务——在朝堂上,主要矛盾就是铲除严党这颗大毒瘤,所以大家得亮明立场,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泾渭分明的斗一场;但东南,主要任务是抗倭,为了抗击倭寇,不管是白是黑,都必须携起手,同心协力,若是谁还秉持着门户之见,那肯定不是真心的爱国为民。”

  徐阶闻言缓缓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如这样,你替我去探探口风,看看他愿意跟我们一路不?”

  “遵命。”张居正面色一喜道:“我正好借着赏鉴玉如意的机会,去他家里一趟。”

  “如此甚好”,徐阶颔首道:“只是记住一点,不管他何去何从,我们都应该从容处之。”

  “学生晓得。” 张居正正色道,他已经今非昔比,知道适可而止了。

  ~~~~~~~~~~~~~~~~~~~~

  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严嵩与徐阶对那玉如意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探究的地步;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就是关心则乱,小鹿乱撞了。

  比如说景王,甚至是裕王……

  第九卷 鬼哭神啸朝天号 第五零四章 瓦全(下)

  西长安街处处王侯府邸,其中规制最高的,却不是严阁老家、更不是徐阁老、甚至不是陆太保家,而是裕王府和景王府两座亲王府邸。

  裕王和景王,也是嘉靖帝在世的唯二两个儿子。因为嘉靖帝的皇位是拣来的,所以他十分渴望有个儿子,但因为身子骨比较弱,一直没捣鼓出儿子来。为此没少服仙丹、练洞玄子、祷告上天,后来在龙虎山道士邵元杰的帮助下,在嘉靖十三年八月,有了第一个儿子朱载基。

  什么叫载基?承载国家基业的意思,这个名字除了太子那是谁也承担不起的,可见嘉靖对这个皇长子的喜爱,惜乎小娃娃没有皇帝命,仅二月便夭折。

  嘉靖帝陷入巨大的悲痛,问卜苍天,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继承者……有正德老兄的前车之鉴,相信他的这种感情是强烈而真实的。

  此时,嘉靖朝的两大天师之一,邵元杰的继任者陶仲文,提出了一条臭名昭著的谶语“二龙不相见”——皇帝是天子真龙,而太子则是潜龙……虽然潜在那,但早晚是要接真龙班的,所以皇帝与太子天生犯冲,最好不要见面,否则不是真龙克死潜龙,就是潜龙克死真龙,反正总有一个会倒霉。

  聪明绝顶的嘉靖皇帝,迷信起来却比愚昧的村妇有一拼,听到算卦一向很准的陶真人这么说,登时便害怕了,于是两年之后,他接连有了三个儿子,朱载壑、朱载垕、朱载圳时,欣喜之余,想起那条“二龙不相见”的谶语,他决定没事儿不见这仨苦命的娃娃,而且也不封太子……虽然冷酷了点,但毕竟还是他和儿子的命重要。

  大臣们不知道皇帝的苦衷,只知道早立储君才是根本国策,尤其是道君皇帝酷爱修炼,长期服用各种仙丹……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中的长生爱好者,用一次次中道崩殂,证明了这项爱好的风险之高。

  因此大臣们无分派别,在这件事上都立场一致,纷纷上书要求嘉靖早立储君,奏疏雪片般的飞来,御书房那宽大的案台都盛不下。

  实事求是的说,嘉靖一开始对“二龙不相见”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虽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太子的问题上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的避讳,但对自己能有太子可立,还是深感欣慰的,毕竟他的正德堂兄,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才把皇位留给自己的。

  所以在一番扯皮之后,他最终还是封二皇子朱载壑为太子.并在在十四岁出阁讲学……太子出阁,其实就是太子的成年礼,老百姓家的孩子行冠礼,还有一套仪式呢,更何况为天下礼仪表率的皇家?

  所以嘉靖按规矩主持了太子的出阁大礼,避无可避的与久违的儿子见了一面,还说了几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鼓励话.然后太子朱载壑便病倒了,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嘉靖帝事后一次次地想起陶仲文的话,悔恨之余,写个条子给陶仲文道:“早从卿劝,岂便有此!,自此不问苍生问鬼神,终于彻底迷信了……他已经死了两个儿子。还剩下两个,这让嘉靖不敢再做任何冒险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他自己,总之,他要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来避免和这个两个皇子见面与接触,更不会让他们其中一个做储君。已经神道了的嘉靖帝,是不会再允许出现一条龙的。

  于是,无辜的裕王和景王,遭到了长期的冷漠对待,就像爹不是他们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亲奶奶一样……生活上无人问津、上学也没人管、甚至结婚这种大事,嘉靖都不闻不问,能拖一天是一天,直到把两个儿子靠成大龄青年,再不结婚就要耽误第三代继承人了,才勉强让礼部,给他们在“京里小户人家”,择良淑者婚配。

  要知道,在他们那个年龄。就连沈默这种自认晚婚的,都成了三个儿子的爹……

  不仅如此,两个儿子想见自己老子一面,比朱棣想抓建文帝还难,即便是见了面,他也少有言语。仿佛唯恐儿子们跟他开口借钱似的。

  ~~~~~~~~~~~~~~~~~~~~

  相较而言,景王的情况要好些。因为母亲靖妃卢娘娘十分得宠,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有枕边风吹着,景王的府邸、课业、婚姻各方面,都还能像个亲王的样子,比母亲备受冷落的裕王殿下,要强之百倍。

  幸又不幸的裕王朱载垕,便经年累月的过着一种悲惨、压抑、郁闷、拮据、孤独的生活,娶了一个小地主的女儿,彼此还没有共同语言。他在西长安街的府邸,从外面看上去,高大恢弘,规制森严,一派天家子弟的高贵华丽,完全不给他爹丢脸。

  可要是进去看看呢?就会震惊的说不出话来,除了正殿还算敞亮之外,其余的百多间房舍无不低矮逼厌,用料简陋,许多房间的门窗,甚至用的是寻常人家的木料。在上面刷一层黑漆,尽量营造点肃穆的感觉。

  走进里面。同样是让人瞪目结舌,内里的摆设极为简朴……或者说是寒酸,家具桌椅一律用枣木,若不是大量的盆栽植物,和只有亲王才能用的明黄纱俏妆点,真会让人以为,这是误入寻常百姓家了。

  说句落寒碜的,就连一般的富户家里,也要比这阔气的多。

  但这确实是大明亲王,当今皇上的最长子,法理上的皇位第一继承人,裕王朱载垕的唯一王宫。

  其实原先也没这么寒碜,当初裕王出宫开府,嘉靖赐给他的这座宅邸,乃是他爷爷兴献帝未就藩时的府邸,虽然年久失修,但从内到外气度辉煌、总能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富贵。无奈数年前一场大火,将裕王府烧成白地;待重建时又赶上国家经济紧张,户部实在拿不出银子,满打满算拨给他五万两银子修王府。

  要修的是亲王府邸,那是有极高规格的,这点钱哪够用的?工部表示这点钱干不了,户部说多一个子都没有,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迟迟都没有动工。

  还是苦等新居的裕王殿下仁厚,请人给两部的堂官传话,说先用这个钱把门脸修修。再把大殿建起来,其余的地方可以等以后有钱了再说。

  两部的尚书心说:“早就等着您这一句了!”便将裕王府修成了现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鬼样子。

  裕王起初还安心等着,后来听说朝廷在江南开埠,挣了很多钱,便请人去户部说和,看看能不能不把下一阶段工程款给拨了,可户部回话说,朝廷这十几年欠下的窟窿太大了,市舶司那点收入,用来还债还不够,根本没钱干别的。

  结果几年下来,王府还是现在这副磕碜模样,裕王这才意识到,跟那帮精通厚黑的官场老油子比起来,自己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早知道朝廷的体面丢不起,就不该答应先把个外皮修起来……当初自己应该坚持,要么残垣断壁、要么恢复原样,现在铁定已经住上崭新规整的亲王府了。

  现在可好;外表光鲜了,对外人有交代了,那些老家伙也就不着急了。裕王殿下只的委屈在这狭窄逼厌的王宫里,不知何年何月是个头……

  ~~~~~~~~~~~~~~~~~~~~

  古人云“相由心生”,常年生活在不如意中的裕王殿下,相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不少……其实他跟沈默同岁,但面容愁苦,身材瘦小,原先便望之似已过而立之年。

  原本他的身体就不是太好,最近第二个儿子的夭折,又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自数月前,便一直在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