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每次南下都说去“廷—布克图”,意为“布克图之地”,后来建立的城镇也称之为
“廷—布克图”,廷巴克图便是从“廷—布克图”演化而来的。图阿雷格人的这口水井
迄今依然保留着,供游人观赏,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廷巴克图因拥有理想的地理位置而得到迅速发展,而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
要都市和骆驼商队的贸易要站。公元16世纪末期,摩洛哥人侵占,城市遭到破坏,开始
衰落。
    法国殖民者于1893年占领后,廷巴克图更加衰落破败,而且从此一蹶不起。今天的
廷巴克图,是在马里独立后得到建设和发展的,是马里最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通
布图区(全国八大行政区之一)首府。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廷巴克图是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城市,伊斯兰教在这
里发展的鼎盛时期,城内的斯科尔高等学府,有研究《古兰经》以及法学、文学、历史
和天文、地理等的学科。今天市内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伊斯兰古建筑是廷巴克图大清真
寺,也称穆萨清真寺或康康清真寺,建于马里苏丹艾尔·哈吉·康康·穆萨执政时期,
由著名的伊斯兰建筑师阿布·杜德吉于1325年到1330年设计督建,后来又几经重修扩建,
成为一组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伊斯兰建筑群。清真寺由三座内院和两座宣礼塔组成,
其中一座宣礼塔为全市最高建筑。清真寺墙面呈深黄色,上面饰有各种图案和浮雕,并
刻有许多经文。寺内东西向有8排立柱,南北向有25排立柱,立柱林立,殿堂宏伟,尖
塔高耸,呈现出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市内的另一座名叫斯科尔的清真寺,建于公元
14世纪末,也是一座著名的伊斯兰建筑。据说这座清真寺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信徒而又
乐善好施的贵妇人出资建造的。清真寺的宣礼塔建筑精美,祈祷大厅装饰豪华,厅外小
径环绕,院内北侧的房舍是当年作为斯科尔高等学府的教学场所。
    因廷巴克图地处水陆要冲,是撒哈拉沙漠通道和尼日尔河的联结点,自古以来商业
贸易活动十分活跃,迄今市区仍有数目众多的古老市场,充分显示出这座城市在商业方
面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廷巴克图之所以闻名于世,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在西非商
业上的特殊地位。
    廷巴克图现有1万余人口,极盛时期达到4.5万人,城市除几条新修的马路外,建
筑形式和布局基本上保持着15世纪的原貌。居民住宅为木石结构,多为两层,门上装有
门环和门钉,并装饰有五颜六色的铜质图案。市区有肉类加工、食品加工等工业,郊外
有航空站。
    廷巴克图附近农副产品丰富,是阿拉伯树胶、柯拉果、畜产品集散地和食用盐的中
转站,椰枣产量大,是游牧民和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食粮。城市居民绝人多数信奉伊
斯兰教,保持着伊斯兰习惯,每逢星期五主麻日,万人空巷,清真寺内外人山人海,人
们虔城地做礼拜。
    
      杰内    
 马里南部古城杰内,位于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左岸,碧
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物掩映在高
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香蕉树丛中,呈现一派热带水乡泽国景象。在古
代,杰内城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
于穆斯林世界和热带非洲,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被联合国教育、科学
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据说杰内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以从事渔业和种植水稻为生的博博人是这里的最早
居民。随后,诺诺人、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居,以精通商贸活动而闻名。公元13世纪,
随着繁荣的黄金贸易的兴起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建立,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极盛时期居
民达到5万人,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市内建起一批伊斯兰建筑和摩尔式建筑,成为
蜚声西非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从14世纪起,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
这座城市。1893年,经过数次残酷争夺,法国殖民者以沉重的代价占据这座城市。在异
族人统治时期,市区建筑多次遭到破坏,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
独立后,虽然杰内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终不能像昔日那样声威四震。
    杰内城作为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青铜器和铁器的
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市内最著名的建筑
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杰内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为非洲典型
的萨赫勒——苏丹式建筑。杰内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座建筑见不到一砖一石,是
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和树枝修建的。数百根坚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撑着沉重的殿顶,每根柱
子底基边长1米左右,殿顶有100多个直径约10厘米的通气孔,面向繁华大街的寺院正门
主墙上有3座高耸的塔楼,塔楼之间有5根泥柱连结,寺门高大气派。
    杰内清真寺结构新颖,色彩鲜明,式样独特,巧妙地将萨赫勒建筑风格和苏丹建筑
艺术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马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被称为精
美的建筑杰作。
    杰内古城区的民宅也独具风采。数户人家居住在一个硕大的方形院落内,两层平顶
式住房整齐划一地面向院落中央的公共场院,四周围以泥沙抹面的院墙,远远望去,高
于院墙的宅舍犹如一块块神工鬼斧般切削整齐的光面巨石。院落仅有一个供出入的大门,
木制的院门上钉有粗大的铁钉,住家轮流在出入口担任门卫任务,迎宾送客,护卫精心
积累的财产。在炎热的西非地区,这种民宅造价低廉,隔热防尘,舒适宜人,朴实大方,
经久耐住,曾享誉整个西非地区,如今在许多西非国家仍然保留着这样的民用住宅。
    杰内城现有居民1万余人,市区分为杰内——杰诺(即老城区)、卡尼亚纳、托农
巴和杰内几个部分,著名的摩尔式建筑散落在市区各处,使整个城市显得别致典雅,古
风浓厚。
    这座城市迄今依然商贸繁华,是马里南部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市内有大型阿拉伯
市场,店铺林立,摊点密集,货物丰富,品类齐全,尤以出售当地精美的手工艺品著称。
附近地区农业发达,牧业兴旺,巴尼河鱼类丰富,因而杰内城又是马里南部地区稻谷、
小米、玉米、高粱、牲畜、肉类、肉虾、皮革、水果集散中心。粮食加工、肉类加工、
皮革制造等手工业发达。杰内交通依靠公路,城区以杰内清真寺为中心,10多条纵横交
错的宽阔马路通向全国各地。
    因杰内城位于低洼地带,历史上巴尼河曾数次在洪水季节河水泛滥,淹没城市,冲
毁建筑,泥房倒塌,加上终年气温干燥以及外部势力的入侵,市内许多建筑多为后来重
修和修缮的,那些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清真寺、建筑别致的王宫府第和独具特色的民用
住宅,使这座城市依然显得古香古色,典雅朴实。
    
      阿克拉    
 加纳首都和港口阿克拉,位于国境东南部,座落在西非大西洋几内亚湾畔,是非洲
最临近0°经线和0°纬线的大城市,绚丽的阳光,鲜艳的花朵,绿色的树木,蓝色的海
水,衬托得这座滨海城市十分美丽。
    阿克拉地处阿克瓦皮丘陵地带的一个小盆地内,不过几经沧桑,现在已经无法辨认
出这个小盆地了。阿克拉是一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早在公元15世纪末,欧洲人
来到阿克拉附近海岸地带的时候,阿肯族和加族居民已在这里建起村庄,定居下来,并
把这个地方称为“恩克朗”。在阿肯语里,“恩克朗”意为“黑蚂蚁”,据说当年村庄
周围有很多黑蚂蚁筑的蚁冢。历史上,葡萄牙人、荷兰人、瑞典人、丹麦人、英国人先
后到达这里,实行殖民统治,展开贸易竞争,掠夺当地资源。到1876年,英国殖民总部
从西面海岸的边角堡迁移到阿克拉,这座城市便成为“黄金海岸”殖民地的首府。
    从此以后,阿克拉便成为加纳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57年3月,这个国家宣布独立,
将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改为加纳,并于1960年7月宣布成立共和国,阿克拉也就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