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凡是伟大的作品,其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其主题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对它的认识更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读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会因时代背景、个人修养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相差甚远。无论哪一种看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首先必须弄清作者的本来意思。
艺术形象的塑造在艺术上,《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历来为人们称道。其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真实性是以往任何作品无法比拟的。《红楼梦》之前的形象塑造,其指导思想是善恶分明,基本上是好人绝对的好,坏人绝对的坏。对好人,极力赞扬;对坏人,无情鞭挞。完全从简单的政治观念或伦理观念出发塑造人物。《红楼梦》突破了这些观念的束缚,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形象塑造中反映人的丰富性、复杂性。《红楼梦》中的人物,是真实的活生生的,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的。
王熙凤,是作品塑造的最复杂真实的形象之一。一般读者往往只注意她的心狠手辣,玩弄权术,而无视她的精明强干、善于理家,抹杀了作家塑造这一形象的苦心。实际上,作家对王熙凤性格的两面性是如实刻画的,没有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更不进行道德说教。作家既写了她的“毒设相思局”,又写了她“协理宁国府”;既写了她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也写了她抱恨离去的悲惨结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正表现了作家对王熙凤的复杂感情。作家谴责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又同情她“反算了卿卿性命”。作家的爱与憎同时集中在一个形象身上,这在以前的作品中是很难见到的。这正是曹雪芹在形象塑造方面的大突破。
又如对王夫人和薛宝钗的描写,作家对她们的赞美之处颇多。写她们通情达理,富于同情心。但作家同时也合乎情理地描写她们虚伪。贾宝玉调戏丫头金钏儿,王夫人却说是金钏勾引贾宝玉,硬将金钏儿赶出去,逼得金钏儿跳井而死,王夫人内疚落泪。但当薛宝钗来问她时,她却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薛宝钗却说金钏可能是“失了脚掉下去的”,王夫人便顺水推舟,说“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默认了薛宝钗的推测。两人一唱一和,虚伪之状让人切齿。
但后来王夫人想到此事,又“不觉泪下”,这又很难说不是出于真情。作家就是这样,把人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实表现出来。
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在结构上,曹雪芹创造了新的样式。《红楼梦》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描写的大都是平凡琐碎的家务事、儿女情,涉及的人物、事件又非常多。要使一部120 回的大书,既在小处精细入微,又要在总体上给人浑然一体之感,的确不容易。除了主题、情调的统一外,还要在结构设计上多方照应、穿插,前后勾连。《红楼梦》在结构上独具匠心。
它没有直接进入具体描写,而是用五回的篇幅,通过各种似乎与主题没大关系的故事、人物引起下文,又在后面的具体描写中多方照应。作品以石头幻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下凡托生为开端,固然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但在结构上也有重大作用。它暗示了两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和结局。甄士隐的故事,似乎与贾府无关,但他的经历和结局已隐隐暗示出贾宝玉的命运。贾雨村是个线索人物,他将开篇出场的甄士隐、英莲与林黛玉、薛宝钗联系起来,并使后两个主要人物登场。作品还通过他,引出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并作了简要介绍,对贾府的声势做了一番渲染。“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与贾府有关的次要人物冷子兴,直接对贾府做概要介绍,说出了贾府的现状,使读者对贾府先有概要了解,心中先有一隐隐在心的贾府,为后面的具体描写做好准备。第5 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暗示了作品主要人物的命运和贾府的最终结局。金陵十二钗薄命册的判词,预示了书中主要女子的命运,如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里有对晴雯的评价和赞叹,也为后来王善宝家对她的诽谤,王夫人将她赶出贾府死去,以及贾宝玉为她写《芙蓉女儿诔》等情节埋下伏笔。《红楼梦》12支曲子,进一步暗示主人公的命运、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最终大结局。“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暗示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爱情纠葛。“飞鸟各投林”暗示了贾家的大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有这些,都使这部巨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鹗的续作没有完全遵循曹雪芹的构思,但对一些主要线索的发展,如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结局,大致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仍然不失为首尾一贯的作品。至于中间人物的出场、衔接、过渡、照应,真如行云流水,无丝毫生硬的地方,就如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一样,正如作者所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红楼梦》的结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
不朽的文化价值
《红楼梦》对后代的影响太大了。仅续书就达二十多种,直到今天,还有人续,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红楼梦补》、《补红楼梦》,还有再梦、重梦、幻梦、残梦、余梦等,种种名目,让人眼花缭乱。前不久,还有人出版了《太极红楼梦》。且不论这些续书价值多大,单就这么多续书本身,也足以说明《红楼梦》的影响之大。
《红楼梦》对其它文艺形式的影响更难以估量。1963年曾出版过一部《红楼梦》书录,搜集了自《红楼梦》问世到1954年10月以前的有关作品达九百七十多种。《红楼梦》被改编成戏曲、说唱、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电视剧等,我们比较熟悉的如越剧《红楼梦》、电影《红楼梦》、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红楼梦》在一般读者中的影响也极为广泛。当它还仅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时,就被争相购买、传阅,初次刊刻《红楼梦》的程伟元就说:“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当时北京甚至流传这样的说法:“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当时还有记载说,一些青年因读《红楼梦》,悲伤过度而致病。
这些记载虽不一定完全真实,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楼梦》的影响。后来,研究《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以诗文寄感慨,有的加以评点,还
有的考证其本事,于是有“红学”之名。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不少派别,如旧红学、新红学、马克思主义红学研究等。今天“红学”已成为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显学,集中了那么多的文人学士,进行多侧面研究,除了文学角度外,还有服装学、烹饪学、医学、园艺学等。在中国,大概很难再找到另外一个作家的作品受到如此的重视,即使在世界范围内,大概也只有莎士比亚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吧。
31 沉沉大地上的巨雷——《呐喊》
本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沉闷、寂寞,旧文学已走到尽头,新文学还没有出现。梁启超等人所提倡的晚清文学改良,虽轰动一时,但热闹过后却更显得沉寂。鲁迅《呐喊》的出现,正如沉沉大地的一声巨雷,震动了整个文坛:新文学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开始了。
新文化的巨人鲁迅(1881—1936)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先驱和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受过完整的封建教育。但他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喜欢读具有非正统思想的野史、杂记。十几岁时,家庭遇到一次大灾难,祖父因事下狱,父亲久病不治而死,家庭彻底败落。鲁迅曾说,他很感激家里的穷下来,他因此懂得了很多事情。
他感慨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