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周易》在战国时期就被看作经典,而且二千多年来,列居儒经,读的、注的都很多。但它究竟是一部什么书?是什么时候的著作?是什么人所写?
这些问题,似乎仍无定论。据传说,《经》中的卦是人面牛身的文化神伏羲或周文王所画,卦辞是周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旦所写,《传》则是孔子的杰作。
现在普遍认为,《经》出现在商、周之际,是周前期的卜筮官员编纂而成,并非出自某一人之手。而《传》的某些篇章虽与孔子有联系,但也不是出于孔子一人之手,而是从春秋到战国中期由史官、儒者陆续写成的。
《经》与《传》不仅在成书时间和作者方面不同,其内容性质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认为,《经》只是一部卜筮之书,曲折反映了神的意志,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巫术。而《传》虽与《经》有密切联系,但已甩开了对超自然的神灵的信仰,采取了抽象的理性思维形式,阐述了对世界及其一般规律的看法,属于哲学之书。
正由于《经》和《传》性质不同,所以我们在介绍时也要分而述之。
《易经》的形式结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因而在写法上、编排上、体例上有它作为占筮书的特点。别的书通常都分篇分章,《易经》则以“卦”为单位。
全书共有六十四卦,每卦里有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画是由爻构成的,爻又有… 和… 两种基本符号,… 和… 的属性相反。… 象征阳、刚、男、君、强等,具有积极独立的性格,称作“阳爻”或“刚爻”,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的最大数九代表,又称作“九”;… 象征阴、柔、女、臣、弱等,具有消极、依附的性格,称作“阴爻”或“柔爻”,用偶数二、四、六、八、十的中间数六代表,又称为“六”。
六十四卦是由阴阳两爻错综配合得出的八个符号,即八卦演变出来的。
《易传》说,伏羲用三个爻组成一个符号,代表宇宙事物,产生了八卦。它们是:o 乾(天)、o 坤(地)、o 震(雷)、o 翼(风)、o 坎(水)、o 离(火)、o 艮(山)、o 兑(泽),称作八“经卦”。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时,觉得只用八卦难以说明宇宙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于是将八卦两两重叠,推演出六十四卦,统称作“别卦”。这样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的卦画便由六个爻组成,《易经》全书共有384 个爻。每卦中的六个爻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排列,最下面的一爻称“初”,依次向上分别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爻称“上”。例如晋卦■,有阴爻有阳爻,自下而上分别称初六、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其余类推。
另外,由六爻构成的卦画中,又可分为两部分,以上下各三爻为一组,上方的三爻称作“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称作“下卦”或“内卦”。
标题也就是卦名,它有时总结全卦的内容,有时选取卦爻辞中的多见词作形式联系,有时两者兼而有之。有些标题是多义词,它不同的意义与卦爻辞中所说的内容也是相应的,而且在卦辞中往往说明其中的一义。还有些组卦,两卦标题的意义相对。
从形式上看,《易经》的文字分卦辞、爻辞两类。卦辞在卦画后面,比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解说该卦的吉凶。卦辞后面是爻辞,分别解说六爻每一爻的含义,是全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从性质上看,《易经》文字又可分为筮辞与非筮辞两类。筮辞是占筮的内容、结果的记录,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其中又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贞事辞。
在占筮请示神灵时,把请示的事情记下来,作为后来的参考,这些所记的事就是贞事辞。二是贞兆辞。这是占筮时所得神灵兆示的记录,如吉、凶之类。
贞兆辞有时与贞事辞相连,有时是不相连的,甚至有时只有贞兆辞而没有贞事辞,这是因为在旧筮辞中,占筮者只记下了贞兆,而作者也连同有关的记录编进了《易》文。还有一些是作者利用贞兆辞的形式来判断、说明事理的。
三是象占辞。古代迷信花样很多,除了龟卜、蓍占之外,还有星占、梦占、五行占等。但如果有些偶然性的巧合可说成灵验的话,那么许多时候往往是不灵的,所以古人对每一种占法都不尽相信,而经常是两三种占术参用。譬如做了恶梦,是一种不吉的预兆,但不大相信果真不吉,于是再去求占。占筮者把他问的恶梦也记下来,这就是象占辞。其他如星占、蛇占、谣占、鸟占及有关从自然界、日常生活所见的异常现象中得到的兆示的记录都属于象占辞。
下面我们以《易经》第五个卦需卦为例,说明各卦的基本形式结构。卦辞、爻辞的解释依据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这一句包括了卦画、卦名、卦辞三部分。需,是濡的本字,沾湿的意思。
本卦主要是说出外旅行经商的,以爻辞中多次出现的需字作卦名。
有孚,获利之意。《易经》很多卦中出现“有孚”,多指捉到俘虏,也指商人赚了钱,或者狩猎获兽。这里指商人获利。
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都是《易经》常用的贞兆辞。这三个词总的意思是大通、很顺利。表明这个需卦是个吉利的征兆。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出门后在郊外被雨淋湿,但照常走下去是吉利的,没有什么危险。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走在沙洲边犯了个小错,掉进水里,沾湿了衣服,但湿一点没关系,最终没事。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陷在泥泞里,弄得浑身湿透,还遇到强盗来抢劫。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身上沾了血污,从住处逃出来。是指途中投宿遇上坏人,遭劫挨打。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这爻与上爻相反,是说旅途中遇到好客的主人,酒食款待,饭饱酒醉,连衣服都弄湿了。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途中投宿,接着进来了三个不速之客,恭敬礼貌地对待他们,结果大家都好。
以上六句便是自下而上,解说各爻含义的爻辞,记旅行遇到的各种情况,分前后两部分,前三爻记途中所遇,后三爻记投宿所遇。其中“无咎”、“终吉”、“贞吉”都是贞兆辞。
《易经》的思想内容《易经》既然是卜筮之书,它直接的作用本是论断吉凶,给占卜者以启示指导。因此,其基本思想体系必然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它宣称在卦爻中概括和包含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一切道理和规律,这本身也是形而上学的。
但是,《易经》在把自然社会问题搬进筮占宗教神学的殿堂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透过笼罩在它表面的光怪陆离的神学迷雾,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与自然、社会斗争的经验以及对世界认识的深化。这可以说是《易经》的最大特点。
《易经》把复杂纷坛、千变万化的事物抽象概括为阴(一)阳(—)两个基本范畴,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世界也像人、动物一样分成阴阳两个部分,各自具有积极、进取、刚强和消极、退守、柔弱这两种对抗的特性。万物在阴阳的矛盾作用下不断变化、繁衍发展,变化形式是通过交感,如同男女性交产生子女一样。
阴阳交感的原理贯穿整个《易经》,通过卦象中阴阳布局状况作为说明事情吉凶的一个基本原则。《易经》中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卦和下卦具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能交感。如泰(■)的卦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天属阳,具有上升的特性,地属阴,具有下降的特性,上下交汇便有动象,有交感之象,从而就有前途,所以泰卦的贞兆辞便是“小往大来”(由小利转为大利)和“吉亨”(大吉大利)。与此相反,如否(■)的卦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上升,地下降,两者越离越远,相互排斥,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不交感就没有变动,没有前途,所以否卦不如泰卦吉利,其贞兆辞便是“不利君子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