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进宫门,就被中庭两侧一排排的侍从给唬得停下脚步。
今日何以有这么多人?莫不是昨日那身贵女装……
我敛眉观心,尽力隐去内心的胆颤,强似平静地踏阶入堂。
王后和秀容夫人陪坐在太后两侧,端坐堂中。太后神情严肃,王后和往日看到的一样清冷,就连夫人也是表情淡淡,不像在栖霞殿那般微笑,似乎还有些不满,但不敢显露出来。
殿内侍候的一众宫人屏息凛气,莫敢喧哗。
命妇上前行了一礼,对太后恭声道:“启禀太后,寺人雅带到。”
那晚乍见虢侯,心惊慌神,又在晚间那般场合,我几乎不敢直视太后。
今日第二次见面,我才看到太后端庄淡雅的脸容,母亲美丽贵气,怪不得天子俊逸清朗。太后的头发梳得服服贴贴,鬓角修饰齐整,两枝华美玉笄,再配上绣有云纹凤饰的锦衣华服,将太后衬得愈发年轻。
不知怎的,我明知此时不宜神游,脑海里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母亲。
两年未见,她老人家好么?继父还有再辱骂毒打她么?
倘若母亲也能穿上质地甚好的衣服,不再为每日愁苦,也可以像太后般的显年轻么?
轻轻一声咳嗽将我拉回现实,我怔怔地望向王后,她眼中似有一抹夹杂温柔与责备的笑意一闪而过。
一旁,太后好看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看着我,眉色清冷,目光锐利。
我暗骂自己不该走神,连忙细步上前,下跪磕头请安问好,尽量让自己镇定,表现谦卑。
出动太后,想必跟我有关的不是小事。若不是为了昨日天子心血来潮命我穿的贵女服装,定是为了虢侯。或许,还跟天子有关。
来时我就不断的地告诉自己坚持想法,如果因此失去不能出宫回乡的机会,至少我无愧于心。
可若说出来,真的无愧于心么?
“寺人雅,你且抬起头来。”太后道。
我深吸口气,依言抬头。
如果可以,我很想微笑,以此减轻紧张感。此时,望着太后,我只能尽量的表现出寺人该有的恭谨,丝毫笑不得。
“听说昨日你曾去过清园?”太后声音平静,缓缓问道。
“回禀太后,只因奴婢不慎弄湿……”我咬咬唇,犹豫着该不该说下去,那可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啊。
“喜欢清园么?”太后竟似不介意我刚才的犹豫,继续问道。
我愕然地看着太后,不敢乱答。
太后的语气和天子多么相似,只是从她口中问来,却感觉怪怪的,完全不似天子的温情暖暖。
“哀家有事问你,你可要据实回答。”太后突然严肃地道。
“诺。”我胆颤地道。
太后盯着我,锐利的目光似要直视到我的内心。“你父是谁?母亲又是谁?你为何会到王宫?”
我讶然地望向太后,她不是问我和虢侯的事?
“回禀太后,奴婢的父亲在奴婢很小的时候就病故了,母亲从不跟奴婢讲先父的事。除了知道先父是齐国人外,其他的奴婢什么也不知道,恳请太后原谅。”
“你的母亲呢?”太后又问。
“母亲是卫国人,在先父病逝后几年,由奴婢的外祖母许给了家在韩国宁遂的继父。”
我低声答着,眼前似浮现出母亲戚苦的面容。
从母亲偶尔的聊天中,我知道她与父亲感情甚笃,纵然父亲无权无势,她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幼时,我思念父亲,苦苦哀求,母亲才稍稍说了一下父亲的生平过往。仅此,我也只知父亲嬴姓,塞外牧民,直至在中原买卖遇到了母亲,这才离开族人,单人匹马来到中原定居。
我不知外祖母为何厌憎父亲,直至父亲病故,才遣人看望母亲与尚只三岁的我,之后就将母亲与我接回卫国娘家。
我不喜欢外祖母,她看我的眼神冷得让人害怕。我跟母亲说,我要去找父亲,我要回家,那时母亲只会抱着我暗暗垂泪。
再后来,我有了新的父亲,却不再有温暖的家。继父好赌贪酒,脾气火爆,输光家财只会拿母亲打骂。还没等我及笄,就四处张罗我的婚事,若非母亲极力维护,我只怕已嫁与某瘸子或某瞎子为妻。
往事不堪回想,面对太后的询问,我低声回答,尽量不提母亲的愁苦,也不提我儿时的悲伤,也没有提父亲的过往。
母亲曾告言,有关父亲的一切须装作不知。只因大周乃华夏之邦,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方外族时常侵犯,周人恨之入骨。塞外本是蛮荒之地,嬴人在周人眼中亦是蛮族,也许,这就是外祖母不喜欢父亲的原因。
殿中寂静无声,太后久久不语,我跪在冰凉的地上,膝盖渐渐酸痛,却不敢起身。
良久,王后忽道:“天寒地冷,不若教寺人雅起来回话?”
太后缓缓点头。
我连忙向太后和王后道谢,想到先前王后故意咳嗽提醒,心里对王后的举动更感惊讶。
跪了许久,起身时我有些站立不稳,幸喜带我来这的那命妇一直候在一旁,见状连忙扶着我,以防瘫倒。
我对她感激地抱以一笑,她微微点头,算是接受我的谢意。
“寺人雅,你可知哀家问你这些是为何事?”太后淡淡地看了王后一眼,望向我时,眼中竟有一抹暖意。“若非王后心细,哀家岂知你竟是齐国姜氏家族的宗女。论起亲来,你外祖母与哀家还是远房表亲呢。”
啊?什么?我惊住了!
连我这个当事人都不知道宗女身份已如此惊讶,何况别人?
我是齐国宗女?我呆呆地看着证明我身份的王后,她一脸从容地望着我,眼中笑意深沉。
“回禀太后,奴婢……”我张嘴欲说,殿外忽有寺人进来,打断我的话。
“启禀太后,大王驾到。”
太后微微一笑,“迎。”
“诺。”寺人连忙走出去迎接。
我被命妇拉至一旁,待天子进来,宫人们纷纷行礼。天子经过我身旁时,脚步似乎顿了顿。
“听说母亲这里甚是热闹,儿子特来瞧瞧。”天子温和的声音响起,还带着隐隐笑意。
“吾王来得甚好,正要派人去请。”太后道。
“哦?何事?”天子面露诧异,眼光似有若无地向我瞟来。
“王后你来说罢。”太后淡淡一笑。
“诺。”王后谦恭地应着,然后对天子恭谨地道:“臣妇机缘巧合,偶见寺人雅有一白玉鱼形佩,与家父送给臣妇鱼形佩极度相似。之后,臣妇使人往齐国询问家父,方知原来鱼形佩乃是一对,另一枚送给了叔伯之女。可叹堂妹幼时失散,多方查找,至今无果,叔伯自责哀伤,竟一病不起,早早亡故。当年鱼形佩也随之不见,不想,竟在寺人雅身上看到鱼形佩,感谢上苍。”
天子很是兴趣浓厚地又瞟了我一眼,“哦?王后可曾查看清楚?须知血脉一事,非同小可,万不能错认。”
“家父知寻获堂妹,甚是大喜,亲来京都探望。只待禀报吾王,滴血验身。”王后看着我,一脸笑意。
“如此,王后安排。”天子温和地道。
“敬诺。”王后微微躬身。
我看着天子,他似乎对我身份的转变并不如秀容夫人的惊讶。他淡淡笑着,与太后说了几句话,又嘱至今日起,我不必再到栖霞殿侍候。思虑我的住处时,王后说可暂住清园,待认亲事毕,再作安排。
之后,在秀地容夫人深沉的目光中,我莫名其妙地住到了清园。
明明我父嬴姓,却被王后指认为姜姓,她信心满满的样子令我疑惑,也令我不安。
鱼形佩,那是我那次生病从王后宫中回来后才发现的佩饰,原先,我身上并无一物。
不知王后是否怕我胡思乱想,派了好几人名曰侍候我,实则监视着我。
幸喜,珍是其中之一。
晚上休息时,珍悄悄问我情形,我自不能说出父亲过往,只能将对太后说的话再重复一遍。珍的心思缜密,也甚单纯,她听后,很是开心,高兴地说,也许我真的是王后的堂妹呢?
我只能对珍苦笑,我很想跟她说,我父亲姓嬴,不姓姜!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口,只能借故早早睡下。
第二天,我便见到了所谓的大伯,齐国国君齐侯。
那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人,身姿雄健,笑容明朗,看到我,眼睛笑得几乎抿成缝。随齐侯来的还有一个青年男子,五官挺端正的,笑容和齐侯一样明朗。
王后说,这男子是我的亲哥哥,也是世上惟一血缘关系最亲的人。
当时我不明白,后来才知,王后说的这位叔伯,也就是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