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训练有素,选拔严格、擢升迅速,使得参谋官员成了军队中的精华。参谋部严谨的作风(一位参谋长说过; “参谋部的军官没有名字。”)工作的秘密性质,一八六六年对奥地利和一八七零年对法国所取得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胜利,以及德国人对军队的敬畏——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德军参谋部无往不胜、暗中操纵着历史命运的神话。
  参谋总部的基本任务,是在一旦同某个国家发生战争时,为德军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这自然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情报,就像某一支军队需要随时掌握敌情一样,因为一个国家必须能“看到”敌人将要发动进攻。一八—六年颁布参谋总部的基本职责和组织形式的命令,其中开头一段说:“本部(指参谋总部)工作,必须着眼于对本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问题有着最准确的了解,必须为可能爆发的战争作好各种必要的准备。”由于这个参谋部是常设的,它的活动从不间断,因此,它有史以来第一次使情报活动有了自己的常设机构,从而加强了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
  尽管如此,参谋总部的情报活动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活动。它和制订作战计划的活动混在一起。关于某个国家的原始情报材料,通常送到制订作战计划的两个机构(一个负责东部战区,另—个负责西部战区)中的一个。那里的军官将这些原始情报资料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制订战略方案。柏林的参谋总部没有设立常设的独立机构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同样,在部队参谋部里,没有任何军官是专门从事情报活动的。
  原因是有人从根本上反对搞情报活动,就象有人反对技术发明一样。贵族军官团担心新的技术人员会夺去他们对指挥官职务的准垄断权。在这方面,德国的军官团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军官团更加惶恐不安。结果,法军的师和师以上的参谋部已经设立了情报部门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英国也设立了情报部,而德国却还没有设立。
  不过贵族军官团对新的现实还是作了一些让步。随着一八六六年和一八七零年战争的爆发,德国军队动员起来了。
  参谋总部变成了总司令部。它的职责迫使它不能象和平时期那样按地区来进行组织,而只能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组织。因此,它的组织机构里包括一个全面分析研究情报的部门,直到一九一四年参谋总部不复存在时为止。这个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大量的情报资料(在战时收到的这种资料,比在平时收到的要多得多),从中挑选出重要的情报,判断它们是否可靠,将它们写成综合报告,送交作战部。作战部再据此发布野战军参谋总长的命令。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的恢复,反对情报工作的意见又占了上风,情报机构被解散了,情报工作又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
  然而,有一个方面,在普鲁土同奥地利发生战争前取得的某种成果,到了和平时期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方面就是间谍活动。这个间谍活动组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传奇式的谍报局的前身。
  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陆军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康特·冯·毛奇根据紧急情况成立了情报处,专门收集他需要的有关未来敌人的各种情报。五月底,也就是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情报处收到当时正在维也纳的一个出生于德国南部的青年军官提供的消息。消息说:奥地利正组织北部集团军,由路德维希·冯·本尼迪克担任指挥。这是告诉毛奇;奥地利军队将以一支联合部队向一个方向前进,而不是进行包围或发动钳形攻势。他根据这个情报改进了自己的计划。两三个星期后,另一个特务向柏林提供了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序列情报和奥地利军队中比较重要的指挥官的传略。这个特务成了德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特务。
  他就是巴龙·奥古斯特·施卢加,二十五岁,修长的身材,黄头发,蓝眼睛。他出生于匈牙利的兹索尔纳(今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念过书,参加过奥地利步兵团,在一八五九年的马让塔战役和索尔费里纳战役中表现叫“非常勇敢”。大家认为他有当参谋的才干。但是他在一八六三年借口要结婚并经营自己的地产而辞了职。不久,他投考奥地利军官学校。他得到了该校的毕业证书。这显然能使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打进奥军司令部,获得他后来向柏林提供的情报。毛奇只用了七个星期就打败了奥地利。这样,毛奇才发现情报处的可贵之处,因而把它作为常设机构直接由他自己管辖。
  情报处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没有固定编制。它在参谋总部的各个部门中被来回扒拉。一八八九年,随着任命了一批副参谋总长,情报处划归第三副参谋总长(主管情报)领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成了著名的大本营情报处。就在那些年,情报处的经费增加了,除了俄国以外,在欧洲首屈一指,机构也逐渐扩大起来了。到一九零一年,一百二十四名文武官员指挥着在比利时、瑞士、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卢森堡、丹麦、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地军事情报站的特务活动。
  他们的目的,首先是搜集敌人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透露敌人为集中兵力进行首次决战而制订的部署计划。
  他们对德国的夙敌法国所进行的此种活动取得了部分成功。
  施卢加在一八六六年战争之后到巴黎,在普法战争前向普鲁土驻巴黎武官提供情报。参谋总部情报处给他取的代号是“十七号特务”。
  德国人逐渐把施卢加看成是“一个理想的大特务”。他是个漂亮、有教养、有贵族气派的人物,他的头长得象俾斯麦。对参谋总部情报处来说,他多少还有点神秘。情报处从来不知道他的情报来源,不知道他另外还有些什么活动,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巴黎用的是真名字还是假名字。他不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他争辩说,情报处只能过问他完成任务的情况。
  从一八七零年战争结束,到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四十年和平时期中,参谋总部情报处基本上把施卢加打入了冷官。
  虽然他继续打报告,经常报告一些令人可笑的情况,情报处每年仍然只同他谈一次话,为的是使他不被人怀疑,以便在紧要关头听候使用。
  这个计划十分奏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 “十 七号特务”向德国提供了间谍头子们梦寐以求的一个文件。
  这个文件详细说明了法国人在战争动员的第五天将如何部署他们的部分军队。这是间谍史上最得力的情报之一。这个情报显然证明参谋总部情报处必不可少,它的经费完全没有白花。因为它为德国提供的这份情报,对于在后来必然发生的事变中打败法国军队的反攻,起了关键作用。
  一九一四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成了那个重大事变的导火线。
  德军一九零八年制订、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生效的野战勤务条例宣布——和以前宣布的一样——最确切的情报来自目力观察,主要由骑兵来获取情报。但是,德军的十个骑兵师未能在战争开始时突破敌人的前沿阵地,深入敌后侦察情况。后来,堑壕战更使得这种希望成了泡影。
  在堑壕战中,关于敌人的大量情报,同以往一样,是作战部队用肉眼观察获得的。多数情报是眼睛看得清的。堑壕里的士兵报告敌人在挖新战壕了,敌人在筑机枪掩体了。他们派出侦察小分队,到更近的地方去侦察,去抓俘虏,也许还能缴获文件。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能发现敌人的新阵地,侦察敌人的新战术,抓住俘虏,缴获新式武器。
  他们的基本情报由新的测向方法加以补充。譬如,声测队和光测队确定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以便德军炮兵能够瞄准它并加以摧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最快的侦察工具当然是飞机。使用飞机进行侦察的活动发展得非常迅速,以致仅仅在战争爆发后八个月,总司令部就不得不对它进行集中指挥。在炮兵弹着观察和战斗进行期间,速度都极为重要。侦察依赖视力。观察人员在炮弹落下时用无线电报告,或者用笔记下敌人的活动情况。
  但是,使空中侦察成为最有意义的情报手段的原因却是由于摄影术的应用。一九一五年首次拍摄的垂直航空照片证明,它们所获得的情报,比肉眼看到的要多得多。到了一九一八年,德国的许多照相机每周从空中拍摄的地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