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2年至1919年,日本人本是英国人亲密的盟友,但英国拒绝延长英日条约并同美国结盟,以致东京怀恨在心。从1931年起,日本入侵满洲和中国;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此后三年当中,日本军队又与苏联远东沿海各省边界的苏军部队作战。1940年,日本成为希特勒的三国条约签署国,根据这个条约,如果美国参战站在英国一边,日本就有义务参战加入轴心国。之后,日本就试图改善它同莫斯科的关系,尽力维护它在满洲的北翼。
德国对日本采取友好而有保留的态度,双方谈不到互相信任与合作。1941年3月底,日本外务相松冈洋右访问柏林时,里宾特洛甫说,同苏联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他劝说松冈在即将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中,最好避而不谈政治问题。里宾特洛甫只是透露说,德苏战争是“可能的”,他继而保证,一旦日本遭到苏联进攻,德国将给以支援。松冈倾听了里宾特洛甫的保证,但没有说明日本可能采取什么方针,不过他答复说,他打算在莫斯科讨论一项互不侵犯条约。4月4日,松冈拜会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绪如脱缰之马。他说,已做好准备,美国兵不可能在欧洲登陆。他还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将支援日本。这种口头许诺虽然措词不够严谨,看来却并不附带条件,不要任何报酬,德国人只希望日本能进攻新加坡。另一方面,使东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据三国条约,日本有义务支援德国,而德国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在对苏问题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在柏林虽然没有得到热烈的反响,但是也不认为它与三国条约矛盾。五周之后,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明明知道外交使团中正在纷纷议论德国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他还向魏茨泽克探听虚实,结果一无所获。5月20日,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的金策尔在一份情报判断中说,苏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远东苏军部队减少。而四天以后,德国驻东京武官甚至揣测说,如果由于苏德冲突而美国一定要参战的话,日本可能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
希特勒进攻苏联,日本事先并未得到通知,而德国对芬兰却大不相同。
1939年秋,苏德8月条约在莫斯科签订之后,苏联第一次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芬兰的拒绝导致了为期四个月的冬季战争。经过这场战争,芬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最好领土与领土上的资源被苏联夺去,将近五十万人流离失所。此后,在1940年3月到1941年6月期间芬兰处于被占领、被灭亡的危险之中。苏联强行索取开发佩萨莫镍矿的特许权,要芬兰赔偿据称是从割让的领土上被破坏、被转移走的私有财产与公共财产。莫斯科还干涉其小小邻国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在总统选举、内阁提名上发号施令,剥夺了芬兰以任何形式参加斯堪的纳维亚防御联盟的权利。看来苏联只是慑于希特勒最近对波罗的海事态的关切才等待适当时机吞并芬兰的。1940年9月,芬兰人不得不允许汉科的苏联守备部队使用芬兰境内的军用铁路设施。
1940年10月,德国驻赫尔辛基武官向芬兰人暗示了德苏冲突的可能性。显而易见,德国人急切地要以种种借口同芬兰军界进行接触;希特勒本人原来对芬兰军队评价很低,当听到德国武官高度赞许他们时,他为之一惊。12月中旬,芬兰将军塔尔维拉应邀访德;1941年1月,芬军总参谋长海因里希斯中将在柏林向德国参谋学院讲授冬季战争。哈尔德和他的参谋部趁机大捞有关芬兰作战的情报。与此同时,挪威陆军参谋长布申哈根借口讨论运输问题经常到芬兰访问。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派施努雷为特使,向芬兰总统赖蒂说明,虽然德苏之间的分歧可能得到和平解决,但是德国对苏联进攻芬兰的可能性却不能置之不理。据说,赖蒂表示不愿意让芬兰卷入大国之间的战争,但是他感到欣慰的是,施努雷保证柏林将把苏联对芬兰的进攻看成是对德国的进攻。应希特勒的邀请,海因里希斯奉命率少数随员于5月25日在萨尔茨堡与凯特尔、约德尔进行了会谈,翌日又在柏林与哈尔德进行了会谈。自称不是乐观主义者的约德尔说,西线战争已经结束,东线战事肯定不会持续多少个月;他要求,一旦战争爆发,芬兰要把苏军部队钳制在它的边界一带,并策应德军攻打列宁格勒、摩尔曼斯克与萨拉。这时,长期处在战争与毁灭边缘的芬兰人,正急于得到德国人提供的保护。1940年夏末,德国军火开始源源不绝地输入芬兰,挪威北部的迪特尔山地军奉命制订占领佩萨莫地区的计划。12月及次年1月,冯·福肯霍斯特指挥的驻挪威集团军受命着手研究代号为“银狐”的作战行动并提出具体计划。这次行动的目标是,由德、芬两军攻占坎达拉克沙港和科拉半岛,以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同时由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地区向东南挺进。
制订“银狐”计划的立足点,本来是从挪威北部向芬兰东南部调动强大的德国部队,后来根据各方面的考虑,发现这是不现实的。从巴伦支海到拉多加湖只有一条铁路,它的起点在摩尔曼斯克,而摩尔曼斯克又掌握在苏联人手里。鉴于苏联北方舰队的基地就在摩尔曼斯克附近,英国海军在这一海域实力强大又很活跃,驻挪威的集团军又缺乏空中支援,因而谈不上从海上夺取摩尔曼斯克的问题。可供挪威那个集团军使用的公路车辆很少,通过陆路将部队从芬兰北部运到南部是不可能的。另外,瑞典人不愿意让大批部队过境。
希特勒在“巴巴罗萨”的最初指令中规定,驻挪威集团军要保护佩萨莫镍矿不受攻击,切断苏联摩尔曼斯克与外界的铁路联系。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唯一的终年不冻港。芬兰人对在北部地区作战不感兴趣,他们欢迎德国人在那里采取主动,所以决定,对摩尔曼斯克铁路的攻击将主要由德国军队进行;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希特勒指示分三路在三个相距很远的方向上进行攻击。这样一来,哪一路的兵力都不够强,都难以达到目的。在北部沿海地带,迪特尔的由两个师组成的山地军将从挪威进入芬兰的佩萨莫地区,沿巴伦支海岸向摩尔曼斯克挺进。向南约二百英里,菲格的第36军(约有两个德国步兵师、一个芬兰步兵师),将从罗瓦涅米向东运动,切断白海坎达拉克沙港附近的铁路。再向南一百英里,西拉斯沃指挥的芬兰第3军(一个多师)将与第36军平行地向乌克塔和克姆发动辅助攻势。整个军事行动由驻挪威的德军司令福肯霍斯特指挥,他计划在他的挪威指挥部以外,再在芬兰开设一个前进指挥所。福肯霍斯特是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负责,而不是向勃劳希契和陆军总部负责。
余下的问题是把芬兰部队纳入计划。初订计划时,只是说这个计划只是为了预防不测。6月3日,同芬军总参谋部举行了进一步会谈,德军的代表是最高统帅部驻挪威集团军的布申哈根和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的金策尔。芬兰人同意,他们将负责芬兰东南部的军事行动,并准备在接到通知后五天,向拉多加湖以东、以西发起进攻(先用六个师,另有七个师的后续部队),但是芬兰人显然不愿意渡过斯维尔河。东南部的所有部队都由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指挥。他是个瑞典血统的芬兰人,曾在沙皇帝国军队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独立战争中任过负有盛名的将军。芬兰战场指挥上的细节安排以及曼纳海姆与福肯霍斯特之间的协调问题,还含糊不清,未经确定。芬兰人在得到柏林关于德国将保证芬兰的独立、恢复其过去的边界的许诺之后,于6月17日开始进行秘密动员。芬兰人知道战争迫在眉睫(尽管不知道具体日期),也有事实说明,赫尔辛基曾要求柏林,它要在“巴巴罗萨”开始几天之后再参与军事行动,以便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好像芬兰是无可奈何地被拖进了战争。为此,芬兰于1941年6月22日宣布中立。它以为战争短期内就会结束,共动员了五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部队能否克服在补给和运动方面的困难(尤其是芬兰北部和中部)是北部战争成败的关键。将补给品和部队运到芬兰的最稳妥途径是波罗的海的水上航线,但是这条航线在冬天结冰不能使用,就是抛开这一点不论,也要受到德国运输船只缺乏的限制。北部通过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又有英国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