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去了丰台那边,却只有两家种金钱桔的,一盆要五十两银子。二少爷就帮着人在城外打了鸟,赚了十几两银子,这才把把买金钱桔的钱给凑齐了。就天天寻思着怎么给王家大小姐送过去……”
难怪他主动请缨,要给王家送年节礼呢!
却是送给王家大小姐的……
一般人家,多半会留长女。
傅庭筠觉得有些头痛,悄悄和雨微说。
“我看着二少爷和王小姐玩得拢……”雨微也很是意外,“要不,您探探二少爷的口气?”
“他那么小,未必就想得这么远。”傅庭筠叹着气,“而且就算他是有这心思,也得王家瞧得上才行啊!若是问了他王家又没这意思,岂不让阿森伤心?”
雨微笑了起来:“太太您这是关心则乱——哪天去王夫人那里问问王夫人准备留谁在家,然后说家常的时候说给二少爷听不就得了。您看二少爷这金钱桔送的,一看就是个有主见的。说不定没待你开口,二少爷先有了主意。”
“也是啊!”傅庭筠笑起来,待过了正月十七落了灯,她写了帖子给王夫人,约她二月初二到玉鸣山踏青。
谁知道帖子刚送去,珍珠进来禀道:“太太,四喜胡同那边的傅大冇奶奶要见您。”
第二百零一章 嫂嫂
嫂嫂?
傅庭筠愣住。
这还是她第一次登自己的门。
傅庭筠想到去年腊月间傅五老爷登门吵闹的事,不由眉头微蹙。
她上有公公,下有夫婿,两人都不待见自己,她又是循规蹈矩的妇人,按道理不可能随意和她走动才是……难道她也来趟这淌浑水不成?
傅庭筠心就有些不喜。
但想到傅家少奶奶一直对自己很是和善,她还是吩咐珍珠:“快请了傅家大少奶奶进来。”
珍珠应声退下。
傅庭筠换了件衣服,迎了出去。
傅少奶奶穿了件大红色遍地金的褙子,鬓角一朵莲子米大小珠花,手上戴了对羊脂玉的镯子,打扮得很是贵气,却掩饰不住眉宇间的憔悴。
难道真给自己猜中了?
傅庭筠在心里嘀咕着,脸上却笑意盈盈地把嫂嫂迎到内室临窗的大炕坐下。
傅少奶奶不由松了口气。
傅五老爷在赵家的遭遇尽管瞒着儿子和媳妇,可时间一长,在傅五老爷身边服侍的人多多少少透了些风出来,傅五老爷的遭遇她是一清二楚。因怕和公公一样,她想到“人怕对面”的话,连帖子也没敢下,直接就上了门。不曾想傅庭筠亲自去垂花门迎了她,还在内室待客···…她心里不禁觉得侥幸。
珍珠和蔻儿在上茶点的时候忍不住打量了傅少奶奶几眼。
傅少奶奶看得分明,笑容就平添了些许的窘然。
傅庭筠眉头微蹙。
珍珠和蔻儿忙低下头,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
傅庭筠端了茶盅:“今秋的铁观音,嫂嫂尝尝。”
傅大奶奶笑着呷了一口,赞道:“醇厚甘滑,好茶。”
傅庭筠笑道:“嫂嫂若是觉得好,等会我让人包些嫂嫂带回去喝。”又道,“嫂嫂既然来串门,怎么不带了两个侄儿一起来?说起来我也有几年没见到他们了,不知道两个侄儿现在怎样了?”然后喊了雨微:“把大妞和大哥儿抱来给奶奶看看,也认个脸。”只和傅少奶奶说着家长,一副要堵了她的嘴的模样儿。
傅少奶奶看着微微笑了起来,说起两个儿子:“……都是乖巧的性子·只是这两天天气不好,怕带他们出来着了凉。”
童氏和雨微带了呦呦和曦哥儿过来给傅少奶奶问安。
傅少奶奶褪了手上的羊脂玉手镯给呦呦做了见面礼,解下身挂的羊脂玉玉佩给曦哥儿做了见面礼。
过年的时候呦呦给人磕了不少头,行了不少福礼,得了不少红包。
见傅少奶奶给她见面礼,也不用童氏吩咐,麻利地给傅少奶奶行礼道谢。
曦哥儿还懵懵懂懂·雨微抱着他,代他给傅少奶奶行礼,还没有起来,曦哥儿已把玉佩往嘴里塞。
雨微看着冒汗,忙将玉佩从他口中夺回,他却嘴一撇,哭了起来。
大家都笑了起来。
傅庭筠就对傅少奶奶道:“可见嫂嫂的东西曦哥很是喜欢。”
“是啊!”傅少奶奶起身抱了曦哥儿仔细地打量,转头对傅庭筠道·“不怪人说姑舅老表骨肉亲,他你的两个侄儿也有几分相似。”
傅庭筠搂了站在她身边的呦呦笑。
傅少奶奶弯下腰下,和蔼可亲地问着呦呦的日常起居。
呦呦口齿伶俐·问一答三,逗得大家哈大笑。
屋里的气氛变得很好。
傅少奶奶就摩挲着呦呦的头叹了口气,道:“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大妞儿和大哥儿……”笑容渐敛。
傅庭筠听着她这话里有话,知道终于说到主题了,也不搭腔,只照着字面上的意思应酬:“有什么难的,嫂嫂想什么时候来看他们,什么时候来就是了。我出嫁,嫂嫂可是给我添了箱的。我们家的大门,永远都为嫂嫂敞开着呢!”然后岔开了话题·笑道,“二月初二的时候我缴王夫人一起去玉鸣山踏青,要不嫂嫂也和我们一起去玉鸣山玩一天吧!到时候把两个侄儿也带上,我正好可以看看,呦呦和曦哥儿也可以认认表哥……”
傅少奶奶眼底就露出几分洞察世事后明了,道:“二月初二·我恐怕不得空——我已经和公公、相公说好了,二月初一起启回华阴……”
傅庭筠愕然:“嫂嫂在回华阴,那老爷和哥哥?”
“他们留在京都。”傅少奶奶的神色有些淡然,“年前听华阴老家的人来说,祖母身体微恙,婆婆虽然不在了,可这待疾的事我们这房也不能听之任之。所以我和我娘家的人商量,决定带你两个侄儿回华阴,一来是尽尽孝道,二来两个孩子生在京都,长于京都,对华阴却陌生的很,时间长了,不免会对家里的人、事陌生起来。我娘家母亲和哥哥们听了都觉得好……”
“祖母病了?”傅庭筠听簿有些急起来,“病情怎样?要不要紧?”
“年纪大了,受了些风寒,一时抵御不住,”傅少奶奶道,“听说不要紧……”
既然如此,为何要回华阴侍疾?
傅五老爷和哥哥都没有纳妾,她走了,傅五老爷和哥哥在京都由谁照顾?
祖母身体有恙,母亲不在,嫂嫂回去尽孝,因为放心孩子太心,带着一同回华阴也说得过去,为何还要回娘家去商量娘家的母亲和哥哥?
知道祖母的身体不要紧,这些疑问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傅庭筠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好像知道她在想什么似的,傅少奶奶苦涩地笑了笑,声音骤然低了下去,道:“我原来觉得,姑奶奶受了委屈,那也是不得己的,后来知道是为什么,总里很是不安……跟你哥哥说,你哥哥却是不以为然……”她说着,咬了咬唇,好像有千言万语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似
傅庭筠也怨傅庭。
他们好歹是一母同胞原来不知道是什么事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竟然还是这样一个态度……可怨归怨,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让嫂嫂和哥哥起罅隙吧?哥哥是个无心无情的人到时候为难的还不是嫂嫂。
她忙道:“这件事与哥哥无关,嫂嫂不要多想。”
傅少奶奶闻言轻轻地叹了口气,端起茶盅,垂了眼睑低头望着茶盅内金黄色的茶汤,小声道:“我也是幼承庭训,从小在家里跟着哥哥们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她有些艰难地道,“言传身教……莫过于此……就写了封信给我娘家的母亲……母亲知道了就和我哥哥商量……娘家的人都觉得我带了孩子回华阴好……公公身边没有个照顾的人,正好你哥哥还要到国子监去读书……有他代我在公公面前尽孝,我放心的很……以后若是没有什么事,我也不会再回京都了……姑奶奶这里,我怎么也来辞个行……只可惜你哥哥管得紧,不能带了侄儿来给你磕头……”她说着,掩袖而泣。
“嫂嫂!”傅庭筠如遭雷击,呆呆地望着无声哭泣的傅少奶奶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泪如雨下,“您您何必如此……总归是我不好……”
傅少奶奶听着掏出帕子擦着眼泪,强露出个笑容来,打趣道:“自古劝合不劝分,我知道姑奶奶是好心,只是这话未必就是姑奶奶的真心话!”
傅庭筠见了心里更觉得酸楚,张口正欲再劝,傅少奶奶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