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陈氏家族全传 作者:李西岳 苏学文
介绍: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当年曾对蒋介石的最初发迹,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大陆长达22年之久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当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国民党之教父”;陈氏家族亦由此脐身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列。本书首次以实录角度并在大量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整个陈氏家族,包括陈氏兄弟的出身、人品、个性、学问、文章以及最后的进退荣辱等,作了堪说全面的描述。书中尤为引人兴趣的是,还披露了迄今健在的陈立夫先生在台晚年景况及其情系故乡、倡言统一的主张。本书作者文笔娴熟、生动,对人物的把握亦冷静、客观,故使本书有较大的历史内涵和可读性。
引子
中国有句民语:地灵人杰。
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民国社会堪称“四大霸主”之一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可以说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因此,他们的故土浙江省吴兴县就令世人不可藐视了。
吴兴县位于浙江北部,离风景秀丽的杭州都市仅有100公里之遥,是一处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渔米之乡。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几经兴衰,楚国春申君在此修建菰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后,又迁徙越人居住此地,建立乌程县,到了三国鼎立的时候,吴国在这里设置吴兴郡。在以后的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几经兴衰,名称多次因当朝执政者的意趣而改动,到了中华民国时,正式定名为吴兴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州市。
湖州市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上帆樯出没,两岸田畴交错,竹木荫翳,风景迷人。在湖州登高远望,南有莫干山和天目山,巍峨挺拔,云雾缥缈;北有太湖水城,烟波浩荡,水天一色,鸟鸭剪影。近看卞、毗、岘、蜀,四山环拱;苕溪、香溪,二水合流。倚山近湖,山围水贯,像是一幅画坊高手的山水画。
元朝书画家赵孟顺对此秀美景色,曾挥笔留下赞美的诗句:
苍峰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波皎澈,山川映发,冲和攸集,星平列斗,势雄乎楚雄。
湖州除山明水秀之外,这里的物产也十分丰富。其中尤以丝绸和湖笔为最佳,名传海外,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称。而湖笔则也驰名世界,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文房四宝之
在浙江这块土地上,曾产生过许多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出类拔革的人物。湖州虽是浙江省的一个小地方,但历代也是人才辈出,在近代史上,国民党的一批重要官员都出自湖州这块弹丸之地。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国民党党政官员有十几人,这些人在蒋介石统治大陆时期,都名声显赫,与蒋介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谓蒋家王朝的核心人物。
张静江,早年在欧洲经商,回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
朱家骅,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副院长。
戴季陶,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十多年,后来长期做蒋介石的谋士。在大陆时期曾任国民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长等职。
钱新之,长期从事金融业,历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会长、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联合准备库主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次长、交通银行董事长。
徐思曾,曾留学美国,回国后追随蒋介石,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中统局副局长、局长。
同属于一块水土养育的这些人中,陈氏家族首居其中。在战乱年月,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之所以能权倾一朝,这与从这块土地上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也有很大关系,他们利用同乡关系拉帮结派,营造自己的权势,使之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成为“四大家族”之半壁。
第一章 童年岁月
1.父辈的灵光
渊源的历史使陈氏家族成为一方的望族,湖州的风水宝地孕育了陈其美,从而成为陈氏家族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不仅在同辈人中闪烁出光芒,而且还以光亮昭示了下一代走向辉煌显耀的道路。
陈姓据考证出自(左“女”右“为”)姓,远祖为虞舜,至周武王伐纣时,舜32代孙遏父为陶正,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帮助才取得了伐殷的胜利。由于遏父功勋卓著,武王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了他,遏父和太姬生了一个儿子名满,被封于陈,于是以封地代姓,满的子孙们便姓了陈,这就是陈氏的由来。
湖州陈家迁至湖州定居最早可以追溯到陈缜,相传他已经是遏父和太姬的儿子满的87世孙了,陈缜就是湖州陈氏东林支的始祖。传到第17世陈应恪(宇敬山),迁居湖州府城内,住在学前街的谷治堂。湖州这个地方盛产蚕丝,陈家着手经营丝绸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第23世陈丰,陈家才逐渐发达起来,慢慢成为当地的望族。《湖州府志·教义传》称赞陈氏“以孝义受钦于乡里”。第24世陈绚,因为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湖州府曾赠以“圣门猖者之流”及“矜式乡阎”的匾额。
好景不长,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迅速影响到江浙一带。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冲击下,身为当地富豪的陈家家道中落了。
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了。第25世陈延佑感于家道中衰,遂努力经商以自振。陈延佑为人勤俭谦和,生意蒸蒸日上。没过多长时间,家道复兴如初,又成吴兴望族。
陈家真正显赫起来应该说是二陈父辈的事。陈延佑共有三个儿子,长子陈其业,字勤士,他是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次子陈其美,宇英土。三子其采,字蔼士。
陈其业生于1870年,走的是科举取仕的道路,据说他“少年歧岳,有声库序”,在中秀才后,痛恨清政府“政纪不纲”,因此,对声名利禄失去了兴趣,“自适恬淡,无意仕进,惟以大义训迪子弟,教授乡里。”陈延佑死于1891年,这时陈其业刚20岁,陈其美15岁,陈其采11岁。既要经营父亲留下的产业,又要照顾寡母幼弟,陈家并不富有,他必须管理好父亲留下的资产以维持全家的生计。
陈其业是个典型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读书科举做官,是一般富家子弟寻求出路,光宗耀祖的门径。陈其业最初走的也是这条路。他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一直上到学府,每月领取府街所给的四两银子。
陈其业本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但在上了学府之后,他耳闻目睹了清廷的腐败,再也不愿读书做官了。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虽有所谓的“同治中兴”,也掩饰不了老大帝国的疲弊。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堂堂的中华帝国竟输给了东瀛小国,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虚弱的本质。如果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人们更多的是看到清朝腐败的话,那么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方的胜利则使人们对这个东瀛小国刮目相看了。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日俄战争中体会到,要想富国强兵,抵抗西方列强,应向日本学习,变法图强,发展工业。在这种思潮下,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术。陈其业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日本留学期间,陈其业考察了日本的工业,希望能对国家有所研益。但回国后却因种种关系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是陈家的长子,自小所受的又是旧式教育,在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情况之下,又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故乡,继承家业,经营丝绸。
在故乡,陈其业虽对政治日渐淡漠,但对地方公益颇为热心,做了不少好事。
为了低制洋布的倾销,他用所学到的知识,改良蚕丝。
为了使民间资金流动畅通,他又降低典库的利息,以使农民免遭高利贷的盘剥。
为了减少当地的洪涝灾害,化害为利,他又倡导河流的疏通。
但是如果没有陈果夫、陈立夫这两个名声显赫的儿子,陈其业最多只能算是吴兴小县的一个开明士绅。在二陈的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