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泛的战略意图,甚至对战术的看法也是狭隘的和片面的。舰队已经表明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并且舰队已经如此改变了,并且将继续改变世界历史。过去一些战斗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这些战斗是否能贯彻作战原则。因此海军若仔细地研究这些战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仅会发现而且会逐渐领会这些原则,还会不断学会把这些原则运用到他那个时代所使用的舰艇和武器的战术中去。他还会看到战术的变化不仅发生于武器变化之后,而且武器的变化必然的会引起战术的改变。人们还会看到武器和战术的两次变化之间的间隔时间是相当长的。其原因多半是武器的改进是通过一两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改变战术原则必须战胜保守阶层的习惯势力,而这种习惯势力非常顽固。只有真正承认每种变化,认真研究新舰或新武器的威力和局限性,继而采用适应于它的特点的战术,才能够纠正这种习惯势力。历史已经表明,希望军人们都普遍努力这样做是徒劳的;但是如果有人能承认这种变化,那么对于作战将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教训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接受一位法国战术家莫罗盖的见解,他在125年前这样写道:“海军战术是建立在各种条件基础之上的,引起这些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武器,武器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武器的变化反过来必然引起舰艇构造的变化,操纵舰艇方法的变化,最后引起舰队部署和舰队指挥的变化。”莫罗盖进一步阐述:“海军战术不是一门以绝对不变的原则为基础的科学,”海军战术更易于受到批评。更确切地说这些战术原则的运用要依据武器的变化而变化。无疑战略原则的运用也不时地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很小的;因此比较容易承认战略的基本原则。上面的阐述对于我们要从历史事件中找到一些说明这个题目的例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798年的尼罗河之战,英国舰队不仅完全彻底地打败了法国舰队,而且对摧毁法国与拿破仑在埃及的部队之间的交通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次战斗中,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为大战术树立了最光辉的典范,它被誉之为“战斗之前和战斗进行期间进行很好结合的艺术”。当时所进行的特定的战术配合取决于一种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条件,即一支锚泊的舰队的下风舰船,在舰队的上风舰船被摧毁之前,无法前去支援它们;但是构成这种战术配合的一些原则,即选择敌队形里最不易得到援助的部分,和用优势兵力去攻击它,这些都还不曾过时。英国舰队司令杰维斯在圣文森特角海战中,用15艘舰战胜了27艘敌舰,尽管这次敌人不是在锚泊,而是在航行途中,但是他也是按照上面所讲的那些原则进行的。然而,人们有时对各种稍纵即逝的情况的印象,似乎比对处理这些情况的永恒性的原则的印象更深。相反,对纳尔逊的胜利在战争进程中起到了战略作用所包含的一些原则,不仅较容易予以承认,而且已经看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法国在埃及的冒险性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它的海军能否保持其与法国本土之间的交通畅通。尼罗河之战的胜利使英国摧毁了唯一能确保交通安全的法国海军,并因此决定了法国最终失败的命运;人们不仅很快看到了这种打击是按照打击敌交通线的原则进行的,而且还会看到这种原则现在也是正确的,并且不论是在单层甲板桨帆战船时代,还是在帆船时代或蒸汽舰船时代,也一样都是正确的。
但是,现在有一种轻视过去的错误看法,认为那些都是陈旧过时的东西,加之人们生来的惰性,甚至视而不见海军历史中蕴藏着那些长期有效的战略教训。例如,有多少人不是把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把纳尔逊获得的荣誉及其天赋和才能看成是一件异常伟大的孤立事件呢?有多少人向他们自己提出这个战略问题,即“舰船是怎样恰好到达的呢?”又有多少人认识到了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是延续一年多的伟大战略性戏剧的最后一幕呢?在这场戏剧中,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位最伟大的指挥者,拿破仑和纳尔逊在相互较量。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不是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为什么呢?因为拿破仑的联合行动失败了,而纳尔逊的直觉知识和能动性使英国舰队继续不断地追踪敌人,并使其在决定性时刻赶到了。 ' 原作者注:请看本章结尾的评论。 '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的战术,尽管细节尚有待评论,但是其主要的特点是符合战争原则的,并且英国人的冒险行动已被当时的紧急情况和海战的结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英国人在备战效率、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能力和干劲、以及战前几个月英国指挥官的思想方法和观察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教训都是战略教训,并且至今仍然是很重要的。
在尼罗河之战和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战争都取得了合乎规律的、决定性的结果。现在可以引用第三个战例,在这个战例中,因为没有取得上两次战斗中所取得的那种明确的结果,所以容易对于应该做些什么展开争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和西班牙于1799年结成联盟反对英国。联合舰队三次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其中一次帆船战舰总数竟达66艘,由于英国舰队在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迫使其不得不躲在港内。当时西班牙的主要目的是收复直布罗陀和牙买加;为了进攻直布罗陀这个几乎坚不可摧的要塞,法国和西班牙从海上和陆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可是这些攻击都是无效的,因此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纯属海军战略问题,即:法国和西班牙用控制英吉利海峡,用攻击英国港口里的舰队,用破坏贸易和入侵本土来威胁英国,是否会比竭尽全力直接攻击英帝国的这个远距离的、非常坚固的前哨基地会更有把握呢?长期没有遭到入侵的英国人对于入侵恐惧万分,如果突然使英国人动摇了对其舰队的充分信任,也会相对地使他们失去勇气。不管最后怎样决定,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战略要点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当时的一位法国军官提出了另一种方式,他赞成直接大举进攻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可以用来与直布罗陀交换的岛。但是英国人不可能放弃能控制地中海的要隘,去换取其它任何海外领地,尽管英国可能为挽救其家园和首都会放弃这块领地。拿破仑曾经宣称他要在维斯瓦河畔 ' 译者注:维斯瓦河,为波兰境内河流。 ' 重新夺回本地治理 ' 译者注:本地治里,为印度东南部联邦政府直辖区。十八世纪曾多次为英、法两国争夺的对象。 ' 那样的地方。如果他能够控制英吉利海峡,像联合舰队于1779年曾短期控制它那样,对他在英国海岸上能够占领直布罗陀那样的地方还会产生怀疑吗?
为了更牢记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战略研究的材料,又能够通过史实来说明战争原则这一事实,再举两个例子,其发生的时间,比本书所涉及的起始的时间还要早。一次是在东西方强国之间在地中海进行的两次大较量期间,其中一次使闻名世界的帝国处于危急之中。人们可能会提出,这两次大较量中,敌对舰队怎样碰巧都是在彼此相距这样近的亚克兴和勒班陀相遇的呢?这纯粹是一种巧合吗?或者是由于已经重复出现和可能再一次出现的情况呢? ' 原作者注:1827年土耳其和西方强国之间的纳瓦里诺之战也是在这附近进行的。 ' 如果是后者,研究出这种情况是值得的,因为如果再次出现一个像安东尼或土耳其那样的东方海上强国,它们的战略问题将是类似的。目前看来,海权的中心确实主要是在英国和法国,并且是以压倒之势存在在于西方。但是如果出现某种机会,俄国除控制它现在已经控制的黑海低地外,还占领了地中海的入口处,那么,目前影响海权的战略条件可能会完全改变。现在,如果西方一致起来反对东方,英国和法国会立刻停止对抗,像1854年那样,他们一起到黎凡特地区 ' 译者注:黎凡特地区指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广义包括自希腊经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至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狭义只包括上述地区中的亚洲部分地区。 ' 去,或像英国于1878年单独去一样;一旦出现所提出的这种变化,东方会像从前两次一样,在半路上与西方对抗。
图1 地中海
在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