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帮会有必然的联系。如青洪帮、丐帮、哥老会、佛道门等等,正是骗子的寄托之所。 骗术是为行骗服务的,多多益善。每个骗子都精通一门骗术。至于骗子选择几十种骗术中的哪一种,则因人而异,只要能够为他们谋利就行。譬如,大流氓、大骗子“海上闻人”黄金荣,为了获利,将做生日、建花园、办庙会、聚餐会等等活动也变成了骗人钱财的场所。可见,骗子的本性就是懒而贪利。只要能谋生获利,就要不择手段地行骗。由此可见,损人利己,不劳而获,就是骗子的职业特征。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骗子有他特有的语言。这些语言当然只是在其群体、行业内部流通。譬如,在“江湘派”骗子集团中,将诱骗者称为“梗媒”,行骗者称为“主媒”,梗媒与主媒一道逃走称为“散水”,对受骗者进行善后工作的称为“生媒”。旧社会的上海滩,专骗有钱人的为“拔人”,寻觅主顾称“拉排头”,巡捕来了称为“风头紧”,做圈套要人上当称为“放生间”,设赌骗钱称为“吃引水”,借故敲诈勒索称为“拆梢”,骗卖儿童称为“贩石子”,拐骗年轻女子成婚称为“开条子”。 一方面,骗语通过话语系统世代传承;另一方面,骗语也有文本依据,即通过“经典方式世代传习。“江湘派”的师门大法,神骗们所遵奉的秘本典籍《英耀篇》就是如此。“英”是指家底、身世,“耀”是指知悉。“英耀”,是指通过高明的手法探知问卜者的家世,有针对性地施以骗术,然后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在秘典中,“天”指父母,“比”指兄弟,“追”指子女,“八”指妻子,“七”指丈夫,“士子”指知识分子,“生孙”指商人,“哥”指老实人,“火底”指权贵,“畜生”指贱民,“敲”指用语言试探对方,“打”指突然发问使对方措手不及,在仓促之际吐露真情,“审”是指骗子根据观察和探知的情况作出判断,“千”是指刺激、恐吓、威胁对方,“隆”是指吹捧恭维对方,“卖”是指在掌握了对方的资料之后,从容不迫地用肯定的语气一一道来,使对方惊异并折服。通过《英耀篇》可以一窥骗语的门径: “一入门先观为意,即开言切莫踌躇。天来问追欲追贵,追来问天为天忧。八问七,喜者欲凭子贵,怨者实为七愁;七问八,非八有事,定然子息艰难。士子问前程,生孙为追古,叠叠问此件,定然此件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一片真诚,自说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笑问我贱相如何?此人若非火底,就是畜生!沙砾丛中辨金石,衣冠队内别鱼龙。僧道纵清高,不忘利欲。庙廊达士,志在山林。初贵者志极高超,久困者志无远大。聪明之子,家业常寒。面拙之夫,财终不匮。眉精眼企,白手兴家之人。碌碌无能,终生工水之辈。破落户究极不离鞋袜,新发家初起好炫金饰。神暗额光,不是孤孀亦弃妇。妖姿媚笑,倘非花底定宠姬。满口好好好,久居高位;连声是是是,出身卑微。面带愁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祸事。招子闪烁而故作安祥,祸发自身。好勇斗狠,多遭横死。怯需而能常受人欺,志大才疏,终生咄咄空抱恨。才偏性执,不遭大祝亦奇穷。治世重文学之士,乱世发草泽英雄。通过商大邑竞工商,穷乡僻壤争林田。 “急打慢千,轻敲而响卖。隆卖齐施,敲打审千并用。十千九响,十隆十成。敲其千而推其比,审其一而知其三。一敲即应,不妨打草而随棍上,再敲不止,何妨打草以寻蛇。先千后隆,无往不利;有千无隆,帝寿之材。故曰:无知不响,无隆不成。学者可执其端而理其绪,举一隅而知三隅。随机应变,鬼神莫测,分寸已定,任意纵横。慎重传人,师门不出帝寿,斯篇玩熟,定教四海扬名。”(河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下卷,群众出版社,1993年)
第一章 总论骗子 骗术与骗文化骗子:以行骗为目的的流民(3)(图)
再次,骗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自古及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视骗子等职业为非正当职业,因而极遭鄙视。 当然骗子社会群体(阶层)的社会构成,不像士、农、工、商、兵、学等社会群体(阶层)那样稳固,其社会来源是变动的,并不是先天的,既可以从其他阶层中分离而来,又可以从此群体中分离出去。举凡其他社会群体中的人因为各种变故沦入社会底层,都有可能加入骗子群体,而这个群体中又有若干最后分离出去,进入其他社会群体的行列。 进入到骗子群体中来的人员构成,有这么几种: 一是失意落魄的读书人。他们不能升入社会的最上层,转而沦入社会的最底层,一无所有,只能凭借他的智力优势,将智慧用在邪道上,以骗为生。 二是破产的地主、商人和被解除职务的官吏。他们多因家庭、事业的重大变故,或破产,或罢官,一下子由社会上层跌入社会最底层,为了苟活,只能以骗度日。 三是失业的手工业者、学徒和破产的自耕农。手工业工人与学徒失业,农民破产,他们失去了正当而体面的职业,衣食无着,只能凭借其“好勇斗狠”和习惯的体力劳动来进入行骗者的行列;否则,别无选择。 四是残疾人,尤其是盲人。残疾人身体的缺陷,造成他们劳动与生活的不便,但又可借助人们对其生理缺陷的同情优势,挤身行骗者的行列。
第一章 总论骗子 骗术与骗文化骗与中国文化(3)(图)
假元宝 真与假,实与虚,诚信与欺诈,自古就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骗既是一种社会的主体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骗文化,它与儒家文化所张扬的诚文化相对应。 首先,骗与诚,同中国文化同源同根,共生共长。 自古以来,诚实被中国主流文化规范为崇高的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承认,骗常常是诚的一种文化补充,在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诚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堪称中华智慧的《三十六计》中,骗同诚是相辅相承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意思是说,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相。正因为这样,“假”常表现为可爱的机智。如三国时期张飞在长坂桥上喝退曹军,就靠“作假骗人”:虽然张飞只有二十余骑,同数十万曹营追兵决然不能作战,但是,张飞粗中有细,急中生智,虚张声势,以疑兵制敌。他命令军士砍下树枝,栓在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驰骋,扬起尘土,造成千军万马奔腾之势。 正因为如此,面对眼前的二十余骑,曹兵不能轻举妄动;三声怒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被惊得肝胆破烈,倒撞于马下,而曹军“尽皆股栗”,果真收到了张飞所谓的“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的效果。明人冯梦龙编撰的《智囊全集》,有关自古以来的神奇骗计智谋,收集得十分周备,可供一览。这些神骗机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 其次,虽然骗与诚有必然的依存关系,但是,由于骗能够走向极端,塑造成群结队的危害社会的骗子,因而诚文化对于骗文化是持保留态度的。其表现就是将社会文化的道德尺度与价值尺度引向真实与诚信方面,将骗文化局限在智谋领域。 中国主流文化提倡、彰显诚文化,就是针对骗文化有不合理、适移至恶(非善)的一面而言的。《论语·子路》说:“言必信,行必果。”《论文·为政》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学而》还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庄子·人世间》强调道:“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荀子将诚信者称作“君子”,将奸诈者称作“小人”。《荀子·荣辱》说:“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因此,儒家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价值标准,忠信胜过黄金、美玉。 自此以后,中国文化奉诚信为至宝,并将它作为一种普适性价值予以提倡和推广。晋代学者傅玄在《傅子》中十分推崇韩非子的名言:“巧诈不如拙诚”。他认为,无论心思多么机巧,多么诡诈,只要涉及一个“诈”字,则为不正,就不如出自诚心,虽然拙也罢,但还不失其平直真实。 再次,正由于骗文化与诚文化相生相长,相辅相成,因而骗文化的演变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