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宗即位后,梁师成又对钦宗大献殷勤,当大多宦官随徽宗南下时,梁师成凭借对钦宗有“援立之功”,留在钦宗身边,宠信日盛。
金兵南下攻宋时,大臣李纲等人组成了主战派,率先对童贯等人发难的太学生陈东等人也伏阙上书,历数梁师成等宦官的罪行,力主钦宗擒杀梁师成等人,以激发北宋军民精诚团结、抵抗金兵的决心。刚刚就任帝位的钦宗为了取得朝臣的支持,迫于压力贬杀梁师成。梁师成旋即被缢死,家产也全部充公。
爱情权力宦官
朴不花,高丽人,又名王不花,生年不详。少年时期的朴不花与同乡奇氏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乡邻都称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双方父母亦默许了这一现实,并准备长大后让二人结为伉俪。不料事出变故,当元顺帝大选天下美女之时,天生丽质的奇氏女被选入宫中,成了宫中的煮茶宫女。朴不花与奇氏女这对小恋人,被迫拆散,天各一方。朴不花悲痛欲绝,为了能与奇氏女朝夕相见,他毅然自阉入宫当了宦官,以便能够每日相伴奇氏左右。
奇氏女由于天生丽质,受到了顺帝的宠幸。顺帝又惑于奇氏为人聪慧,对其百般奉迎,便忘了宫中后妃,常常让她侍寝。至元四年(公元1333年)奇氏为顺帝生了第一个儿子,皇子虽非后妃所生,乃是顺帝长子,由是顺帝对奇氏宠爱日深。母以子贵,奇氏感念朴不花对其一往情深,便让朴不花专侍于己,顺帝自然允诺,朴不花成了奇氏的近侍宦官。不久,奇氏被封为第二皇后,居兴圣西宫,朴不花的地位在宫中宦官中迅速提高了一大截。更兼皇后奇氏亦不忘旧情,对朴不花“情意甚胶固”,在元顺帝面前不断为其邀官请禄,使朴不花“累迁官至荣禄大夫资正院使”(《元史·宦者》)。朴不花成了奇皇后宫中财物的总管,西宫之事,常常由他一人决断。
朴不花倚傍皇后奇氏,在宫中有了权势和地位之后,便开始寻找参与外廷事情的机会。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京师大饥疫,时河南、河北、山东郡县皆被兵,民之老幼男女,避居聚京师,以故死者相枕藉”(《元史·宦者》)。当此大灾之年,朴不花为争取朝野对他的赞誉,收买民心,向顺帝请命救济灾民。他要出钱买一墓地,埋葬灾民的尸体,顺帝许之并赐钞七千锭。皇后奇氏亦带头赏赐财物,东宫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也赏赐了财物。朴不花在宫内已久,略有积蓄,他拿出玉带、金带各一条,银二锭,米三十四解、麦六解、青貂、银鼠裘各一袭作为行善费用。在京城外南北两处,各掘一个大深坑,分别作为埋葬男女尸体之地。凡是送来一具尸体的人,赏给一定数额的钱,一时间送尸者接踵而至。掩埋之时,请来僧人做道场。到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朴不花前后埋葬灾民尸体二十万,“用钞二万七千九十余锭、米五百六十余石”。“又于大悲寺修水陆大会三昼夜,凡居民病者予药,不能丧者给之棺。”(《元史·宦者》)
…
权宦之家(10)
…
皇后奇氏借此时机在顺帝面前颂扬朴不花所做之事美善,顺帝便传旨命翰林学士张翁作文章记载朴不花所做之事,刻于碑上,名曰“善惠之碑”。朴不花由此名声大震,一时享誉大都内外,一跃成为宫中受人尊敬的宦官。朴不花取得了顺帝的信任、骗取宫廷内外臣僚的恭敬后,开始干预朝政。
朴不花权势日隆之时,正当太平在朝中任左丞相。太平本汉人,姓贺,后来赐蒙古姓氏。面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太平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试图扭转日益腐败的统治,但是他的行为触犯了蒙古权贵的利益。而且,顺帝久居深宫,军国大事多委太子决断。许多政事,太平处理起来很不顺利。皇后奇氏预谋让顺帝禅位给太子,计划由朴不花到太平府中做说客,请太平帮助太子基登。当朴不花将皇后奇氏之意转告给太平宰相时,太平没有当即做出答复。朴不花只好回复奇氏,商议之后,又生一计,请太平入宫,设宴款待,由奇氏当面要求他支持内禅之事。与此同时,奇氏、太子、朴不花都为内禅之事积极准备。太子欲除掉顺帝周围肆为淫乐的幸臣,唆使监察御史弹劾其头目秃鲁帖木儿。谁知这位监察御史的本章还没进奏,就被迁转他职了,奇氏、太子、朴不花三人怀疑太平泄密,决意解除太平的相权。太子设计除掉了太平的两位助手中书左垂成遵和参政赵中,迫使太平自动辞出相位。
太平罢相后,右丞相溯思监执掌朝廷大权。为保全地位和身家性命,他便转而投靠皇后奇氏和太子。为了取得奇氏和太子的信任,他首先勾结朴不花,正中一心想干预政事朴不花下怀。二人“互为表里,四方警报、将臣功状,皆抑而不闻,内外解体,然根株盘固,气焰熏灼,内外百官趋附之者十九”。(《元史·宦者》)他与溯思监把持朝政、蒙蔽视听、结党营私,形成了盘根错节的政治集团,内外官吏都趋附于他们的势力。朴不花又与宣政院使脱欢同恶相济,把朝廷诏令事宜控制在手中。为进一步巩固自己权势,朴不花与溯思监合谋。不遗余力地打击蒙古权贵世族,诬谤顺帝的舅父老的沙、蛮子及十八功臣子弟有谋反之罪,大肆杀戮王孙子弟。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监察御史也先帖木儿、孟也先不花、傅公让等人先后上书,指出朴不花肆意扰乱朝纲,老的沙也将自己遭冤狱之事察告顺帝。皇太子对朴不花的行为听之任之,而皇后奇氏却更是极力庇护朴不花。结果,朴不花安然无恙,监察御史也先帖木儿等三人却被降职留用。旋即,治书侍御史陈祖仁又上疏太子:“御史纠脱欢、不花奸邪等事,此非御史之私言,乃天下之公论,台臣审问尤悉,故以上启。今殿下未赐详察,辄加阻抑,摒斥御史,诘责台臣,使奸臣蠢政之情,不得达于君父,则亦过矣。”疏上,太子怒,令御史大夫老的沙传谕陈祖仁:“御史弹劫朴不花脱欢的罪责不实。”陈祖仁再次上疏太子:“今此二人,亦皆奸邪,举朝知之,在野知之,天下知之,独殿下未知耳。”(《元史·陈祖仁传》)陈祖仁呈上奏章后,立即辞职,同时,御史以下官吏,直至兵卒差役也都赋闲在家,不上堂听差。太子慑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已将朴不花、脱欢二人辞退,暂不参知政事。陈祖仁见太子不深究朴、脱二人之罪,又上疏顺帝:“祖宗以天下传之陛下,今乃坏乱不可救药,虽曰天运使然,亦陛下刑赏不明之所致也。且区区二竖,犹不能除,况于大者乎?愿陛下俯从台谏之言,摒斥此二人,不令其以辞退为名,成其奸计,使海内皆知陛下信赏必罚自二人始,则将士孰不效力,天下可全,而有以还祖宗之旧。若犹优柔不断,则臣宁有饿死于家,誓不与之同朝,牵联及祸,以待后世正人同罪。”(《元史·陈祖仁传》)顺帝览阅奏章后,见其中语言尖刻,勃然大怒。恰在此时,侍御史李国凤亦上疏要求顺帝摒斥朴、脱二人。而奇氏见顺帝阅奏章而怒,趁机进言,污蔑陈祖仁目无君主。顺帝盛怒之下,将老的沙以下奏事官员统统降职,陈祖仁被贬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此时,顺帝与太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已明朗化。顺帝无心问政,却不愿禅位,而奇氏和朴不花却急于把太子拥上皇位。顺帝的军事支柱是在大同的李罗帖木儿;太子依靠的则是扩廓帖木儿所掌握的军事力量。顺帝为维护帝位,想把舅父老的沙留在朝中参政,可是皇后奇氏和朴不花却百般阻挠,顺帝无奈,只好封老的沙为雍王,遣其回封国。老的沙离京后,按照顺帝旨意投奔到大同的李罗帖木儿父子的川军中。皇后奇氏和太子为消灭顺帝依靠的川军,便指使溯思监和朴不花联系扩廓帖木儿父子的汝宁军为外援,诬馅李罗帖木儿与老的沙图谋不轨。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太子暗中下诏罢去李罗帖木儿的兵权,令其交出老的沙。李罗帖木儿自知诏书并非顺帝之意,乃是溯思监、朴不花所为,拒不奉诏。宗王不颜帖木儿等知李罗帖木儿冤枉,上表顺帝,为其辩白。顺帝知是太子所为,便下诏历数溯思监、朴不花互相勾结,蒙弊君主视听之罪,把溯思监发配到岭北,朴不花发配到甘肃,永不叙用(《元史·宦者》)。不过此时顺帝在京中已被驾空,诏书虽下,溯思监、朴不花均在皇后奇氏的庇护下,依旧留在京中,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