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玄宗年间入宫为宦,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懦弱,感念李辅国忠心拥戴,赐名“护国”,后又改“辅国”,军政大事尽托于他。
李辅国一朝大权在握,便立即飞扬跋扈起来,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地方节度使亦由李辅国一手委派。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面圣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皆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李辅国出行时,气势更是令人瞠目。在李辅国嚣张权势的敬畏下,宗室贵人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耻李辅国的行为,宗室李岘多次对肃宗陈说李辅国的违例行径。肃宗虽有所警觉,但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反而把李岘贬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辅国甚至梦想成为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还与肃宗张皇后勾结。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心胸狭窄的张皇后与李辅国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建宁王,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太子,结果建宁王被肃宗下诏赐死。
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承继皇位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素与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划越王继位,以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其阴谋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因受到惊吓而当天死亡。李辅国趁此混乱时机,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上台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一时权倾天下,气焰更加嚣张,曾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宦官程元振对唐代宗也有拥立之功,但处处受到李辅国的压制,因而极欲除掉李辅国而代之。此刻他见代宗已有除掉李辅国之心,便不断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状。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陆续解除了李辅国的一些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后不久,有个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闯李宅杀死了李辅国,并将他的头颅扔到了粪坑里。
唐肃宗李亨和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朝中宦官势力强大,在李辅国、程元振之后,大宦官鱼朝恩逐渐走上唐代政治舞台中心。鱼朝恩沪州沪川(今四川沪州市)人,家世史无载,约生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玄宗在位时他入宫为宦,“天宝末,以品官给事黄门,内阴黯,善宣纳诏令”(《新唐书·宦者上》)。在玄宗天宝年间,他已经不是仅在宫中干些杂役的普通宦官,而已捞到了品位官阶,充任传达皇帝诏命之职务。
…
权宦之家(6)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率朝臣逃往四川,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分兵朔方,并于次年七月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当在长安出逃之际,鱼朝恩知大宦官高力士深得玄宗宠信,若随驾继续逃难,难觅出人头地机会,所以一直跟随太子李亨,由此获得了李亨的信任。李亨即位不久,便委派他为李光弼军监军,代表肃宗皇帝监督讨伐事宜。由此,鱼朝恩开始了操弄军权的生涯。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十月肃宗回到京师。鱼朝恩入朝,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接着又被委以左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参与朝廷军国大事,为他的辉煌腾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肃宗命郭子仪、鲁灵、李奥、许叔冀、李嗣业、季广深、崔光远、李光弼、王思礼等九名节度使(司掌管区内的军民两政)讨伐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当时,安庆绪已自立为大燕皇帝。唐军九路人马60万大军,将安庆绪围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肃宗认为,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是前朝重臣,互相难于统属,故不设置统军元帅,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监诸军。由此,“观军容使”之名,在唐代出现。而鱼朝恩根本不懂军事,却滥用手中权力,不听有益的建议,自做主张。结果,唐朝虽有60万官兵,却一时无法形成合力。会战之初,郭子仪先攻下卫州(今河南汲县),汇集其他节度使的兵马,将安庆绪困于邺城。安庆绪惊恐万状,愿将大燕皇帝之位让给史思明,请其出兵解围。史思明遂自称大圣燕王,出兵攻陷魏州(今河南大名市),留驻观变。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李光弼建议以他和郭子仪统领的两军进逼魏州,使史思明无法救援安庆绪。这样,邺城被困,旷日持久,无援可待,必可攻拔;安庆绪兵败,史思明势单力孤,用不了多久将被平定。可是,鱼朝恩根本没有采纳这一正确的建议,决定重兵压城,以为攻下邺城是指日可待之事。结果,围困多日,久攻不下,史思明虽不派兵援邺城,却频出小股骑兵骚扰唐军,拦截唐军粮草。当唐军缺少给养、军心不稳之时,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自魏州南下救邺城,在盗水(即安阳河)与唐军展开决战。两军相遇,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双方官兵都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史思明急忙北撤,唐军则溃散南逃。唐军在溃逃中狼狈不堪,自相践踏,兵器辎重损失严重。邺城兵败后,鱼朝恩极力为自己辩解推托责任,在肃宗面前诋毁郭子仪,指责他弃军先走。结果,郭子仪被召回京城,解除兵权。而鱼朝恩则率神策军屯守陕州(今河南陕县)。神策军原是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后,在临洮(今甘肃氓县)西磨环川设立的一个军镇,成如理为军使。安史之乱爆发后,成如理命其部将卫伯玉领兵千余人出,屯兵陕州支援平叛。吐蕃占领神策军故地后,肃宗即命卫伯玉所领之兵为神策军,卫伯玉为其军节度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不久,鱼朝恩完全执掌了神策军权,使其由地方镇军转为中央直属部队。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玄宗和肃宗相继死去,李辅国、程元振拥立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代宗畏李辅国权力过大,在程元振的帮助下,削夺了李辅国所有权力,军国大权渐移程元振手中。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杀死史思明而自立为皇帝的史朝义自缢身亡,安史之乱终束后,吐蕃、回纥等兵不断向唐朝发难,攻城掠地。吐蕃攻入大展关(今甘肃陇西县)占径州(今甘肃径川县北)攻那州(今陕西彬县),代宗了解到事态的严重后,急忙任命太子李适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今陕西咸阳市)。郭子仪久不领乓,旧部多已离散,接到诏命匆忙上任,仅召集到二十骑人马同行。到了咸阳,才知道吐蕃人马已渡过渭水直趋长安。郭子仪飞报朝廷,请求增兵,程元振不予理睬。代宗发诏命,令天下兵马勤王讨敌,各地藩镇将领痛恨程元振专权,无人前来救驾。代宗无奈,于十月七日,仓皇逃出京城,东奔陕州。
代宗一行人马逃至华阴(今陕西华阴县),遇上了鱼朝恩前来迎驾的神策军人马,惊慌失措的代宗如释重负,安然入陕。十月九日,吐蕃兵马进入长安,将京师洗劫一空。代宗在陕州再下诏命讨敌,郭子仪率领将士浴血奋战,终于使吐蕃兵无法在长安立足。十二月二十六日,代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