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霆,便将他杀死,让人将尸体丢弃到宫外。对于灵公的种种恶行,赵盾、随会曾经屡次劝谏,但是没有效果。这一次,两人正好去上朝,看见了宫人往宫外抬送被杀厨师的尸体,都非常气愤,便又一次向灵公进谏。久而久之,灵公对这些忠臣产生了怨恨情绪,便派遣刺客去刺杀赵盾。刺客来到赵盾家,发现大门敞开着,赵盾在堂上休息。刺客看见他家里十分简朴,也知道赵盾是位忠臣,便叹息道:“杀死忠臣与违背君主的命令,罪过是一样的。”于是他放过了赵盾,但是由于自己也无法向灵公交差,就撞树自尽了。
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灵公始终没有放弃除掉赵盾的想法。有一次,灵公宴请赵盾,打算在席间把他杀死。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灵公的厨师长在当初贫困落魄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赵盾的恩赐,此后,两人再没有见面,但是这位厨师长始终没有忘记赵盾的恩德。他知道灵公要杀赵盾的消息以后,先是劝赵盾速速离开,接着,又拼命抵挡了烈犬与伏兵的袭杀,成功地掩护赵盾脱身。赵盾出逃以后不久,灵公便被赵盾的同族弟弟将军赵穿在桃园杀死了。至此,晋国的这段黑暗的统治才得以结束。
晋楚结怨
灵公死后,赵盾回国继续掌政,他拥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国君,这就是晋成公。此时,历史上有名的楚庄王继承了王位,楚国开始强大起来。晋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楚国的冲击,楚国代替了秦国,成为晋国的主要对手。成公七年,晋楚两国,在扈邑会集诸侯,都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陈国畏惧楚国,不敢前去赴会。晋国于是派中行桓子去讨伐陈国,并趁机援救郑国。楚军派军队迎击晋军,结果被晋军打得一败涂地。
晋景公三年,楚庄王派兵围攻郑国,郑国派使者向晋国告急。因为郑国和晋国关系一直比较好,所以晋国派遣三军前去解围。可是当晋军到达黄河的时候,楚国已经迫使郑国投降并且签订了盟约,楚军也已经退去,晋军将领荀林父便打算领兵回国。但是将军先毂说:“我军此行的目的是来援救郑国,如果中途撤回,恐怕军中会出现二心。”于是,晋军便渡过了黄河。但是楚军在迫使郑国投降以后,并没有立即回国,因为他们想要到黄河饮马,以此来显示军队的威名。这样晋楚两军就在黄河边遭遇,并展开了激战。这时候,郑国已经归附了楚国,所以便反过来帮助楚军攻打晋军。晋军战败,奔逃到黄河岸边,士兵们争夺渡船,结果有很多人被砍断了手指,将军智罂也被俘虏了。回国以后,荀林父向国君请罪说:“我是督军的主将。军队战败,我应当受到惩罚,请求大王赐我死罪。”景公也非常生气,便想答应他的请求。这时,大臣随会进谏说:“大王,从前,城濮之战胜利以后,我们的先君文公仍旧一直很担忧,就是因为楚国的大将子玉还活着,只有当楚王诛杀了将军子玉以后,文公才高兴起来。如今楚军打败了我军,如果您再诛杀将军,这不是反而帮了楚人的忙吗?”景公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荀林父。
景公五年,晋军讨伐郑国,再次在黄河边被楚军击败。第二年,楚国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景公打算出兵援助,大臣伯宗建议说:“现在楚国有上天庇佑,势不可挡,百战百胜,用军队是战胜不了它的。”晋国于是派遣解扬前往宋国,假称救宋以坚定其死守的决心,但是解扬却被郑国抓住送给了楚军。楚军用重金贿赂他,叫他到宋国城下说反话,劝其投降。解扬这个人非常忠贞,而且很聪明,于是他就假装答应,但到了城下以后,他却不惧一死,向宋人传递了晋军将要来救援的消息,并且力主其坚守。楚人想要杀死解扬,但是有人进谏赞美解扬的高尚品格,楚军才将他释放回国。由于宋国久攻不下,楚军只好解围而去了。
第113节:新读史记(上卷)(113)
郤克之恨
晋景公八年,大臣郤克奉命出使齐国。齐国安排郤克与鲁国、卫国的使者一同朝见齐顷公。因为郤克是个驼背,鲁国的使者是个瘸子,卫国使者只有一只眼,所以齐国就派残疾人引导他们。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看见了这番景象,认为很有趣,便放声大笑起来。郤克被这种无礼行为激怒了,在回国路过黄河的时候,他发誓说:“河神为证,我郤克如果不向齐国报仇雪耻,誓不为人。”返回国都以后,郤克请求晋景公出兵讨伐齐国。景公问明了原因,对他说:“这是你个人的怨仇,怎么能将国家牵扯进来呢?”于是郤克的请求被拒绝了。后来,晋国的辅政大臣魏文子因为年老而请求退休,便推荐郤克担任他的职务。这样,郤克就成了辅政大臣,执掌了国政。
一年以后,楚庄王去世,楚国开始衰落。晋国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为了巩固霸业,便开始讨伐齐国。齐国非常害怕,只好派太子强到晋国做人质,这样晋国才决定罢兵。晋景公十一年,齐国讨伐鲁国,夺取了它的隆邑。鲁国向卫国告急,后来两国又都通过郤克向晋国告急。晋国便派遣郤克等人率领大军与鲁、卫一道去讨伐齐国。这年夏天,联军与齐军在鞍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联军打伤并且围困了齐顷公。最后,齐顷公与他的卫士交换了着装、位置,借下车去饮水的机会逃脱了。齐军败退,晋军一路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顷公无奈,只得奉献出国宝请求讲和。晋军不答应,郤克说:“我们一定要得到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作为人质,然后才肯退兵。”齐国使者回答说:“萧桐叔子是我国国君的母亲,她就如同贵国国君的母亲,您为何一定要得到她呢?你们太不讲道义了,如果你们坚持这样做,我们只能与你们决一死战。”齐人的坚决态度使晋人产生了担忧,所以他们也就不再勉强,最终答应与齐国讲和,订立和约后便撤兵了。
厉公的功业
晋景公在位十九年以后就去世了,太子寿曼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晋厉公。他继位以后,打算与诸侯和好,并与秦国在黄河边会盟。但是,秦国随即背叛了盟约,和翟国谋划共同讨伐晋国。厉公三年,晋国派使者谴责秦国背信弃义的行为,并与诸侯联合去讨伐它。最后联军在泾水流域的麻隧击败了秦军,并俘虏了它的将领成差。后来,晋国的大臣伯宗因为屡次直谏,触怒了厉公。所以厉公便借别人诋毁他的机会把他处死了。因为伯宗是个贤明的人,所以国人都因此而心怀不满,不再亲附厉公。
厉公六年的春天,郑国背叛了晋国而与楚国结盟。厉公大怒,打算去讨伐郑国,大臣栾书极力认为晋国的霸业不能在自己这一代失掉,也建议厉公出兵讨伐郑国。厉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亲自率军出击。五月,晋军渡过黄河以后,听说楚军前来救援郑国,范文子感到非常害怕,便请求厉公撤兵。将军郤至不高兴地说:“我国出兵征讨叛逆,如果看见强敌就躲避,日后怎么对诸侯发号施令呢?”于是,厉公便下定决心,打算与楚军一战。战斗打响以后,晋厉公亲自率军杀敌,晋军士气大振,最后打败了楚军,楚共王的眼睛也被晋军射伤。楚将子反收拾残兵、整顿部队,打算再战。晋军听说后感到十分担心。不久,楚共王召唤子反到营中议事,而子反却喝醉了酒,没能如期前去。楚共王发怒,当面谴责了子反,子反便畏罪自杀了。楚军失去了主将,军心不振,楚共王只好率军回国。从此,晋国威震诸侯,它的霸主地位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外戚之祸
厉公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但是他并没有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昏庸葬送了他的前程与性命。厉公喜好女色,后宫蓄养着大量的妻妾。得胜回国以后,厉公非常自傲,想把所有的大臣免职,任用妻妾们的兄弟为官。有个宠妾的哥哥名叫胥童,他与将军郤至有仇。为了报仇,胥童便暗地里向楚王谢罪,并与他勾结,企图共同努力除掉郤至。经过一番密谋之后,楚国便派使者前往晋国,欺骗厉公说:“大王,鄢陵一战,实际上是贵国将军郤至把楚军召来的。他企图借着国内空虚的时机作乱,迎接公子周回国即位。恰好他的盟国没有如期到达,所以事情没有成功。”厉公对此事半信半疑,便将情况告诉给栾书,询问他的看法。栾书对郤至也心存抱怨,因为鄢陵之战前夕,郤至没有采纳他的计谋,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楚军,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