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转弯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阿古柏已基本占有了整个南疆。这时的阿古柏,已经不再需要什么“霍加圣裔”之类的傀儡,随后布素鲁克被阿古柏一脚踢开,最后以去麦加朝觐为名,将布素鲁克赶回了浩罕,阿古柏则自称建立所谓的“洪福汗国”,开始了十多年的反动军事独裁和宗教极端统治。

  阿古柏为了稳住其反动政权,立刻和英俄两国进行勾结。当时英国和沙俄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中亚,并展开了对中国新疆的争夺。为维护自己在印度和阿富汗的既得利益,英国力图控制阿古柏政权,以抵制俄国势力的南侵。

  早在1868年,英国就已派人到了喀什噶尔,与阿古柏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二年,英国驻印度总督赠予阿古柏大批枪支弹药和修造军械的设备,并为阿古柏建立军工厂提供帮助。为了得到英国的庇护,阿古柏还厚颜无耻地对英国使节说:“女王就和太阳一样,在她温和的阳光里,像我这样可怜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滋长繁荣”,并声称“从这里到伦敦,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

  1873年,英国又派出费赛斯使团带给阿古柏一封英国女王的亲笔信和大批武器。次年,阿古柏和英国签订了《英国与喀什噶尔条约》,通过条约,英国取得在新疆自由进出、商品自由流通及派驻领事享有治外法权等侵略权益。1875年,英国人从印度一次性就给阿古柏运去了连发枪2万多支,山炮8门,炮弹2000发。

  在英国的帮助和沙俄的怂恿下,1870年3月,阿古柏发兵进攻吐鲁番。两个月后,吐鲁番城落入阿古柏之手。1871年,阿古柏侵略军带着英国人的洋枪洋炮,相继攻占了乌鲁木齐、古牧地、木垒、玛纳斯、鄯善等地,一时间气焰甚嚣尘上,新疆只剩下少数清军退据塔城、乌苏一线艰难固守,等待内地派大军前来救援。

  眼见阿古柏侵略军攻占了乌鲁木齐等地,俄国见时机成熟,便趁火打劫,以“代中国守土”的名义,悍然出兵侵占了伊犁,并派使者到喀什噶尔,劝诱阿古柏投靠沙俄。1872年5月,阿古柏便与沙俄签订了所谓《俄阿条约》,非法出卖了中国的大量主权。

  1873年,阿古柏甚至还派人跑到土耳其,承认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是其宗主国,并获得“艾米尔”(伊斯兰教政权首领)的封号,妄图使阿古柏的伪政权在伊斯兰世界合法化。阿古柏还从土耳其购得大量武器,试图长期据有新疆。

  这场瓜分吞并我国新疆领土的闹剧,在阿古柏这个跳梁小丑和外国殖民主义分子们的激情舞动下,一时间居然还弄得有声有色,但正如电影《小兵张嘎》里说的,“别看今天蹦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等到中国政府做好进剿的准备后,这外贼阿古柏蹦跶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西域展雄风,唯我左大将军(1)




  阿古柏进占乌鲁木齐、鄯善等地的时候,沙俄也乘机侵占了中国的伊犁,声称“中国威令能达伊犁之后即行撤军”,以加紧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边疆危机由此愈演愈烈。

  此时的大清帝国,太平军和捻军之乱虽已基本平定,但陕甘的内乱却正如火如荼,当时湘系元老左宗棠受命前往平定内乱。左宗棠本也是一介书生,有学识,有才气,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举人功名后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后来的镇压太平军运动中才崭露峥嵘,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左宗棠是个恃才傲物的人,性格张扬,但过于恃才傲物,不久就触犯官场上的众怒。后来有人告了左宗棠的黑状,朝廷命湖广总督官文密查,如确有不法事情,可将之就地正法。幸好这时肃顺知道左宗棠人才难得,加上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保荐,左宗棠才逃过一劫,随后入曾国藩幕府襄理军务,再后又独立门户建立楚军,并署理浙江巡抚,太平军平定后被调任陕甘总督平定内乱。

  左宗棠

  早在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的时候,左宗棠已经非常警觉,当下就写信给正在休假的部将刘锦棠,让他假满后立刻募练数千湘勇准备西行。1873年,左宗棠最终平定叛乱,当时他已经年届六十,且疾病缠身,完全可以在陇事平定后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但左宗棠看到朝廷当时派往新疆的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等满族贵族根本无力解决新疆危难,便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向清政府请缨,筹议出关大略,敦促清廷立刻对新疆用兵。

  在阿古柏和沙俄在新疆兴风作浪的时候,东南沿海的防务也很紧张,除了英法等强国经常滋事外,连日本也在台湾插了一脚,弄得清政府很是忙乱了一阵。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清廷分成了“海防”派和“塞防”派,两派之间争论不休,反而贻误了时机。

  一贯喜欢妥协的李鸿章说,“新疆乃是化外之地,满是沙漠和赤地,加之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耗费全国之力,不过收复数千里旷地而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李鸿章的意思是暂且不要大动干戈地去收回新疆,这样做成本太大,胜算不高,倒不如暂时保存实力,先把兵饷用到东南海防,拱卫京师。说这番话时,李鸿章是夹带着自己的私心在内的,如果朝廷把主要国防开支移到东南海防,李鸿章的淮军和后来的北洋系就大有前途了。

  左宗棠对李鸿章的意见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新疆资源丰富,粮产充足,而且还盛产瓜果,牧场上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看起来是千里荒漠,但实际上是聚宝之盆”。从战略上来说,“要拱卫京师,必须先保住蒙古,要保蒙古,就必须保住新疆;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左宗棠最后特别指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左宗棠认为,西方列强通常是为了商业利益开战,沙俄则更多的是领土要求,后者显然危害更大。当然,左宗棠并不是说海防不重要,他本人其实是非常重视海防的,早在1866年左宗棠就提议创办福州船政局,后因调任陕甘总督才由沈葆桢接手。左宗棠的观点,其实是“海防”与“塞防”并重,并强调先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现在看来,“海防”派和“塞防”派都有道理,国家寸土寸地,不可轻言放弃。问题的关键是,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区分轻重缓急,把最有效的资源用到最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上去。李鸿章说保新疆花钱且难度又大,不如“严守现有边界,招抚新疆回首,准其自为部落,略奉中国正朔”,的确有妥协卖国之嫌疑。

  乱世当中,没有一点勇气也是不行的!左宗棠提出的“我退寸,而寇进尺”的观点打动了清政府。清廷于186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关外用兵、粮饷转运等各项权力,令左宗棠准备开进新疆平乱。




西域展雄风,唯我左大将军(2)




  左宗棠在平定陕甘内乱的时候,也没有放松对新疆敌情和地理特点的观察。当时乱党白彦虎在左宗棠的镇压之下,也逃奔新疆投靠了阿古柏。而英国人一直在支持阿古柏,并为之输送武器,占据了伊犁的沙俄则暂时坐山观虎斗,试图在其中搞势力均衡,分而治之。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出了玉门关,关外大都是戈壁沙漠,粮草和水源非常重要。出征前,左宗棠加紧筹运粮饷,并对出征军队进行了整编,用新买来的西式火器大大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威力巨大的开花炮,这在后来的攻城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最后,出征大军整编成了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作战部队,兵力约六七万人,刘锦棠被委派总理行营营务,负责前线指挥之责。经过缜密的分析和周全的准备后,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先拿下北疆,随后再进军南疆。

  “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计划制定后,已经六十五岁的左宗棠不顾边塞之苦,指挥大军向新疆进发,出关西征。临行前,河西走廊沿途的榆柳,“自肃州(酒泉)以西至玉门,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这些树都是左宗棠署理陕甘总督时命人广为种植的,时人称“左公柳”。

  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玉门关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