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蓦然他右手一动,呛的一声,一道寒光绕体而出,佩剑已到了手上,他上前一步,走到无为道长身前,仰天冷笑道:“武当神剑也不过如此而已。”
突然他右手一动,“嗤”的一声,长剑深深扎入道长的小腹,他再一抖手,鲜血随剑而流,他看了一看,足步向右移了一步,冷冷自语道:“点苍龙神戟,嗤嗤!还差得远呢!”右手一沉,也是一剑扎在林大侠的尸身之上。
他边哼边行,霎时已在东角落上的四个人尸身上各补了一剑,这时缓缓又走到西边来。
苏白风只觉冷汗不住外冒,心中紧张之极,他从那老人口中所言,推知这老人竟不将各大门的一流高手看在眼内,他的功力想来简直不可思议了。
这时红袍老人走近苏白风的身边,他身边卧倒的就是那唯一不相识少年,那红袍老人似乎也不识得这少年,他看了一回,口中没有出声,只是照样又是一剑扎在那少年的左腹之上。
他拔出长剑,向左跨了一步,正好站在苏白风的身前。
红袍老人看了一眼,忽然惊咦了一声,说时迟那时快,苏白风的身形斗然之间像一根弹簧般直立而起,他这时心中紧张畏惧疑奇之心兼而有之,不知不觉间已是用足了全力,口中暴吼一声,右掌直劈而出,正正打向那老人的前胸。
红袍老人万万没有想到这屋中埋伏了活人,面目大大失色,慌忙之中左手一横封在胸前。
两股力道一触,双方内力齐吐,红袍老人只觉一股巨大得不可思议的力道直逼而来,他口中惊骇得哼了一声,身形斗然一个踉跄,倒退两步,那宽大的衣袍袖中被剧烈掌风带起,呼的一声,两只蜡烛扑地被刮熄灭。
木屋之中斗然一暗,苏白风怔了一怔,那红袍老人怒吼一声,右手长剑闪电般平削而出,苏白风斗然大吼,有若平地焦雷,右掌再度推出。
“砰”然一声巨响,惨淡月光下只见一道红影跄跄倒退,“呛”一声长剑掉在地上。
霎时间。一道红影冲天而起,好比离弦之箭向外掠去,苏白风呆了一呆,大吼一声,足上一晃,身形已掠出五丈直追那红影而去,闪眼已在二、三十丈外。
木屋之中又回复了死一样的沉静,巨震后的余波荡漾不已,白练似的月光从窗中射在地上。
沉寂,大约一盏茶的时刻过去了,蓦然一阵唏嗦的小声发了出来,死尸堆中忽然又站起一个人来!
那个人影缓缓移动了几步,月光在他苍白的脸上照耀着,只见他年纪约二十,正是那躺在苏白风身边,无人认得的少年!
他双手按在左腹之下,鲜红的血泊不断地从指缝间渗出,但他好像不觉得似的,面色深沉,目光幽然,他硬着心肠挨了一剑,所有的人都以为他死了,然而——
他拖着斜长的影子孤零零走开了,也带走了这可怕的秘密。
一阵疾风忽然吹起,乌云密密地遮住了月亮,大地之上更是一片漆黑黑。
“此地别燕州,壮士发冲冠,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北方的初冬,冰雪开始封冻大地,寒风凛冽,没有一丝暖意,像刀子一般,着肤生痛。
夕阳斜斜晒在平直道上,一个骑马少年,儒衣巾冠,昂然坐在鞍上,口中吟着这“易水送人”,他年纪虽轻,可是对诗中之情仿佛,领悟极探,吟得凄迷寂落,寥寥几句,真令人感故剑沉埋,发思古之幽情。
他正自沉吟于诗中,忽然身后一个清越声音接口道:“初唐四杰,王、骆,卢、杨,骆宾王实该排名首位。”
那吟诗少年回头望去,只见一个比他自己还年轻的少年,含笑勒马而前,看来顶多十六、七岁,生得俊秀朗朗,迎面向他点头招呼。
吟诗少年心中微微一惊,暗忖这人骑马彷若从天而降,到了背后自己还未发觉,不由仔细打量一番,但觉那年轻少年愈看愈是可亲,胯下骑的—匹黑马,通体无一根杂毛,身型适度,目射赤光,实是一匹罕见名驹。
那后面赶上来的年青少年道:“骆宾王此诗固是千古绝唱,便是兄台领悟之深,适才吟颂真如身处其境,令人心仪不已。”
那吟诗少年微微了笑道:“兄台谬赞,小可汗颜不胜,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那年青少年纵马上前和吟诗少年并肩而行,当下回答道:“小弟姓颜,草字百波,不敢请教兄台台甫?”
那吟诗少年,脸上不动颜色道:“小弟俞佑亮,得识兄台,幸何如之!”
颜姓少年连道久仰,他虽年纪轻轻,可是举止之间极为老练,倒像是久在江湖上行走。两人并肩骑行,那颜百波口才极好,学识见闻均广,行不到多久,便和俞姓少年谈得很是投缘。
俞佑亮道:“兄台才高学富,又是年少若斯,好生叫人敬佩。”
颜百波道:“小弟幼年学书不成,弃而学剑,只觉文弱书生固是百无一用,一介草莽武夫又能成何事?总望文武并齐,自知才资惊钝,万难臻于此境,蹉跎岁月,至今一事无成,倒教兄台见笑。”
俞佑亮心中当真好笑忖道:“你年纪一共才几岁,怎能说蹉跎岁月?真是老气横秋。”只见那少年脸上稚气犹存,实在和他言行大不相合,不由暗暗称奇。
颜百波又道:“俞兄此去何方?小弟妄揣,多半是去长安以应明春之试吧!”
俞佑亮点点头含糊应是,颜百波大喜道:“小弟也去长安,途中寂寞,与兄结……结伴……”他说到此,忽然语气微窒,脸上一红,偷偷看了俞佑亮一眼,飞快接着说道:“能与兄台结伴,听高士之论,真是平生快事!”
俞佑亮觉这少年甚是可爱,两人同路,心中也自一乐,正待谦虚两句,忽然后面啼声大起,总有三、四个骑士疾驰而来,俞佑亮勒马让道,但还来不及闪开,后面风声愈疾,呼的一声,眼前二黑,一骑凌空飞过他的头顶,只听见身畔少年冷冷一笑,那越过头顶的人一人一马,端端立在前面。
俞保亮一瞧,只见马上坐着一个十七八岁少女,冲着他笑嘻嘻地道:“对不住,对不住,我这马儿不听话,你没吓坏吧!”
俞佑亮尚未答话,后面数骑已赶上来,一个粗迈的嗓子叫道:“五妹,你又淘气了,早知如此,你便是在地下打滚,我也不带你出来见识。”
俞佑亮回头一看,身后四骑中,两个中年汉子,两个少年,都是长剑斜佩,坐在马上,声势甚是浩大,那发话的中年汉子,年约三十四、五,长得高大体健,一张端正的国字脸,虽是豪迈之气呼之欲出,但丝毫不见粗鲁,俞佑亮心中暗暗喝了声采:“好一个燕赵大汉。”
却见那大汉虽然责怪那少女,可是脸上了无怒容,分明是纵容已惯,就像一个大哥哥对年幼小妹调皮捣蛋,打也不是,骂也无用,一脸无可奈何之态。
那少女又道:“对不住,对不住。”她虽是向俞佑亮道歉,但眼睛瞟着颜百波,注意他的脸色。
颜百波冷冷地道:“华山五侠本事真不小,在下见识过了。”
那大汉心中微微吃惊,脸上却愁容满面地道:“这位兄台好厉害的眼色,在下这个小师妹,实在是天生淘气,其实心里并无恶意。说来两位见笑,我这做哥哥的,也不知为她呕了多少气,哈哈!”
他原本忧心如捣,怪小师妹惹事生非,可是说到后来,想到这小妹子诸般可爱,竟是哈哈笑了起来。颜百波心中暗暗哼了一声,掉头不理。
那少女见颜百波丝毫不注意自己,心中气苦,便对那大汉发作道:“大哥,你怎知道我心中无恶意,这倒怪了。”
她双眼直瞧颜百波,一付要打架便上的模样,那大汉双手连搓,神色甚是尴尬。俞佑亮瞧着瞧着,心中又是温暖又是悲哀,这情景他极是熟悉,仿佛之间,自己变成那大汉了。
那少女骑着一匹小马,枣红色十分神骏,她人长得很美,这时生起气来,也自十分动人,那大汉怕她再多生枝节,当下上前拍拍她肩道:“五妹,咱们再赶一程。”
那少女正在没趣,听师哥一说,狠狠瞪了颜百波一眼,拍马而行,才一动步,颜百波叫道:“且慢,这个还你。”
他缓缓从腹囊中取出一顶小帽,正是适才乘少女纵骑马飞跃时从她头上摘下,那少女一直未发现,这时回头一怔,眼圈一红,口中连叫道:“你欺侮人,你欺侮人。”
一催马如飞跑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