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有木钩的牵系,无需担心筏子会漂离。这种摆渡既省事又安全,不知聪明的藏民当初是怎么构想出来的。
岛上有座庙宇,属黄教,建于17世纪,庙前是两个篮球场那样大的开阔地。一只饲养的獐子,在开阔地上走动。庙的左面有一棵树,令人称奇的是老化的树的主干中间竟然长出了另外一棵树,难怪当地人视之为神树,上面挂满经幡。树前方一座房屋,里有一个很大的转经筒,用牛皮制成,直径一米多,高五六米,上面绘着经文。筒的四周横插着几根木杆,如同推石磨上的木把,供信教的藏民推动转经筒时用。房里很暗,平添一份庄严与神秘。
离开了湖心岛,回到岸边。
流连于湖畔时,我发现有几块办公桌大小的石头上,刻着经文。不远处,是栋栋别具特色的小屋,近似欧洲哥特式建筑。
中午在湖岸休息时,我不忍将宝贵的时光花在聊天上,征得队领导同意,挎着相机,独自沿惟一一条大路往回走,进一步品味巴松湖地区的风光。我想,待他们启程回走后,必会看到我的。
路的两边均为山崖,树木青葱翠绿,原始林区散发的腐叶味扑鼻而来,耳畔不时传来说不出名的鸟兽的怪叫。刚走三百多米,我就觉得毛骨悚然,怕遇到黑熊和野猪之类的野兽。可我又不愿退回去,便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没走多久,见到路旁一块峭壁,上面刻有经文和佛像,由于用红色颜料描绘过,十分醒目。这意外的发现让我欣喜,独处的紧张与害怕被淡化了。
越往前行景色越美。树木高耸入云,透过林间空隙,阳光落在地上,如同一片片碎银,若隐若现。再看远方,有一片过火林,低矮的灌木丛全被烧光了,唯有被大火燎过的黑黑的大树主干直刺云霄,颇有睥睨灾难的壮烈雄风。继续前走几步,见松萝密匝匝地垂挂在松树上,掩住了翠绿,呈现出一片柔柔的淡黄,美得让人心醉。
在巴松湖山林地带近一个小时的步行,使我更真切地感知通过大峡谷输往这里的大量水汽,真真地化作了美丽的高山湖泊,以及无尽的森林和灌丛。而这感知还是初步的。
第一部分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第4节 易贡茶园
就我本人来说,没有到藏东南以前,一直以为西藏是寒冷的,除了密布着的冰峰雪岭外,便是无边的旷古荒原,以及红黄色的座座土岭。
赴藏的路上,当有人告诉我西藏易贡拥有碧绿的片片茶园时,我颇为吃惊。我参观过内地许多茶场,私下很想去易贡看看那儿的茶园,是否和江南的诸多茶园一样。
路经通麦大桥时,车子离开川藏公路,沿着山路往西北方向开去。路况很差,到处是沟坎、石头、泥巴和遗弃的树木,虽然越野车的越野能力很强,但碰到如此恶劣的路面,司机只好无奈地放慢了速度。路旁是易贡河,水流湍急,响声震耳。它与我们见过的东久河、帕隆藏布江清流不同,易贡河水质混浊,也许是上游水土保持差,加上水流过急的缘故,水中才富含泥沙。
车子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易贡。只见一列列青砖瓦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屋脊高挑,颇有规模与气势。我又是一惊,这远离川藏线的藏在山沟沟里的易贡怎么会有如此规模的房子?听介绍说,西藏自治区党校曾设在此处。不仅如此,过去还曾一度传闻,自治区首府也要迁移到这儿。理由是易贡海拔低,气候温和,植物茂盛,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不仅有利于藏族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内地干部来这里工作,断然不会出现高山反应之状。当下释然:原来如此!
党校搬迁后这里成了茶场。站在主楼前,放眼远望,一片相当大的开阔地的前方是易贡湖。让人奇怪的是易贡湖全然没有湖的气势,除几洼积水之外,就是白白的细沙滩。我读过相关资料,得知易贡湖是西藏著名的外流湖,湖水面积约22平方公里,湖体呈河道型,湖面海拔约2200——2220米之间,湖长17公里,平均宽约1.3公里。按理,易贡湖不该是我眼前这个多已干涸的样子呀!
面对我的困惑,研究人员王维痛心地说:“从前的易贡湖确实不是这样的。”王维是研究大气物理的,十多年前,他和有关研究人员在通麦和易贡进行过气象观测,通过施放探空气球了解雅鲁藏布江的水汽情况。王维回顾道:“那时的易贡湖,波光粼粼,烟波浩淼。湖后的高山横空出世,倒映湖中,美极了。这次来西藏,我特别想看看易贡湖,没想到她成了这个样子,真叫人难受。”
不用说王维的痛心,没见过易湖以前风采的我也惋惜不已。我从资料里了解到,100年前,也就是1897年的一个夜晚,一次大型的冰川泥石流爆发,堵塞了河道,淹没了村庄,形成了这个长条形的湖泊。村里很多人死于这次泥石流,幸运者只有三人,即当时在山坡上露的宿3个放牛娃逃脱了劫难,同时他们也成为这次泥石流的见证人。美丽的易贡湖哟,系着一个悲哀的故事,如今,她又面临着一个悲哀的结局,环境恶变,走向消亡。前后不过一百年的时间,相对于漫漫的历史长河而言,这仅仅是弹指一挥而已,怎能不让人慨叹呢?
易贡湖为什么趋于消亡,而不能以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永存于世?原来,易贡湖湖盆发育在经过冰川作用的河道宽谷中,湖内水流缓慢,淤积加速,从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泥沙不但促进了洪积扇和湖滩地的发育,还导致了湖心滩的出现。如今的易贡湖,在枯水期已不成其为湖,只有在雨季,方会蓄积一定的水,现出湖的样子。这是环境恶化的结果。想想罗布泊消失了,青海湖大面积缩小,均表明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实在应该引起警觉。
抛下惹人伤感的易贡湖,我来到山脚下。向山上望去,天上是高空的流云,云下是高山雪峰,再下的山坡上披着深绿色的林莽,眼前则为黄得耀眼的油菜田。可谓层次分明,壮美无比。
转过身来便是茶园。一条条茶垅,并排地或作南北向延伸,或作东西向延伸。茶园滴翠,枝盛叶茂,掩去了采茶女们的大半个身子。山风吹来,绿浪滚滚,采茶女工清脆的笑声不时传入耳中。任我努力,也未找出易贡茶场与内地茶场不一样的地方。茶场的一位老职工告诉我,易贡茶场当年还是有一定规模的。1994年,茶场就实现利润90多万元,年产绿茶10多万公斤。多年过去了,不知茶园具体经济效益如何。我找茶场负责人询问,由于语言不通,问不出个所以然。我又提出:“如果方便的话,最好给我找份茶场的材料看看。”于是,他们给我找了一张广告页,虽然里面未涉及经济效益,但还是使我对易贡茶园有了更多的了解。
此地的茶名为“珠峰圣茶”。易贡地处北纬30度。顺着这个纬度向东望去,杭州、洞庭、庐山、太平、屯溪、邛崃,以及红茶极品——祁红的产地祁门,正好与易贡处于相近纬度。这是与茶相关的“神秘纬度”。
“珠峰圣茶”与其它名茶相比,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生长地——喜马拉雅山东部的易贡湖畔。这是一片公认的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土壤适宜,雪水如从天降,浇灌孕育了这一茶品。
皑皑珠峰下这一片碧绿,起于何时?源于何处?属于何种?惟有西藏世代口头相传演唱世界第一长篇史诗的老艺人充满自信地告诉人们:自大唐贞观十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汉藏和亲,文成公主带来了茶种、蚕种与巧匠进藏,珠峰下才平添了这一片碧绿。
有人说易贡茶园是西藏惟一的茶场,也有人说是西藏建起的第一个茶场,还有人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场,无论如何,易贡有茶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茶作为一种常绿灌木,是我国南方大宗经济作物之一。易贡地区大片茶园的存在表明,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为西藏的江南,一点也不牵强。然而这里也有内地江南不能与之相比的地方。夏季里,内地的江南的大山之巅,断不会有雪山为茶园点缀。在易贡,两者却能合谐地统一在一个画面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易贡如同江南又胜似江南。
第一部分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第5节 葬身大山之下
地球上,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