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花咬咬牙,“虽不是什么好东西,到底有些年头了呢!”
张货郎用手摸了摸,“三百八十文,再不能多了!”
“饶上一斤盐!”
“啧啧,何小嫂子,我这是正经精盐,得八文钱一斤哩!”
银花只管咬死不让步。
张货郎拿油纸包了大半斤盐,“何小嫂子看着能成交就接了,这镯子我收了也是担风险的,你去别家问问,再不会有人出更好的价的!”
银花最后看了拿镯子一眼,把几串铜板儿接过来,别了,那个没脸回地里的银花……
等买了些生活必需品,怀里沉甸甸的铜板儿就去了小半。
日头越升越高,这时候并不是闲月,农人们买好了东西,互相交换了自家需要的物什,集市就渐渐散了。
银花领着大宝回家,把炕上的铺盖、衣服箱子并桌椅都搬到院子里在太阳底下,该晒的晒,该洗刷的洗刷。
“娘,大*肉饼!”
大宝回味完了饴糖,又想起了肉饼。
小集上也有卖吃食的,除了货郎们会带饴糖或几样耐放的点心过来,有那手艺好的人家会准备准备,趁着集市赚几个补贴家用。
肉饼是用炭火烤出来的,类似于现代的锅盔,里面抹了一层调好的肉馅,虽馅子极少,但胜在掺了白面,摊主又舍得,饼摊的厚实,小娃娃的话一个是管够了。
……
注:本节中提到粮价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的。
通常来讲,古代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hú)。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故一石为十斗。今一升=1000毫升,以大米计算约有2斤。
咳咳,本文中默认为此物价为粗粮,大米更贵些,亲们不必细究,能查资料都稍稍查了一下,部分没找到合适资料的,江月就自己“合理”安排了一下……
第3章
第三章老娘
……
日子再难,银花也不打算省了一日三餐,把早上剩的大半碗燕麦粥加水又熬了一遍,两人就着还有些刮喉管的稀饭,把一个饼子分吃了。
等把三间土坯房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后,日头已经不那么毒了。
“乖宝,过来洗手洗脸,我们去你姥姥家!”
银花忙里忙外,大宝自己捡了几个石子儿坐在小板凳上,嘴里嘀嘀咕咕的就玩了半天,老实又乖巧。
初中没毕业,就进了红屋,十四五岁的女孩儿知道什么?那地方还会有人真正在乎你身子!第一次有了后,直到三个月微微显了怀才被妈妈桑注意到,胡乱买了些药,足足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到底年轻身体底子好,竟然熬了过来,过了几年,又流了一次,那是银花已经不是小姑娘了,心里明白自己这辈子大概是与“母亲”这个词无缘了……
现在有了现成的儿子,再加上原主记忆力的感情,银花是真心喜爱大宝。
大宝应了一声,把石子儿整整齐齐的放在角落里,慢吞吞的走了过来。
银花老娘是个普通的村妇,要说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嘴特别碎,女儿日子过得不好,每每见面必要念上一通,银花也是个古怪性子,娘俩最后总是不欢而散,因此,他姥姥对大宝也没个好脸色。
对于去姥姥家,小小的大宝并不期待。
说来,原主在外人面前就从来没高声过,与自己老娘能闹起来,到底是至亲,心里有依仗!
银花仔细把大宝打理干净,在屋里转了一圈,愣是没找到丁点儿合适的东西能带过去,原主除了不会过日子,也不大会做人,以前回娘家是从来不兴拎东西的,倒是每次回来都没空过手,这次也……银花苦笑的摇了摇头。
这会儿农家能帮上忙的都在地里,屋里就银花老娘带着小孙子和小孙女在屋前菜园子里忙活。
“娘。”
银花站在院子外面叫了一声。
“院子门没插,自己进来。”
银花娘家姓高,到银花这一辈,高老头和高老娘是能干人,得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银花上头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高老头看得开,祖屋留给大儿子,下面的儿子们成亲一个就分出去一个,两口子靠地里刨食把一大家子都拉扯大,手里并没有多少家底,银花几个哥哥都是只会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实人,靠一双泥腿子吃饭,日子过得都不算好;还有一个弟弟,今年才十六岁,头脑略灵活些,在镇上铺子里做学徒,因家里银钱不凑手,还没说媳妇儿。
就是如此,因为兄弟多,何老三不成器,银花也不会过日子,何老娘并两个嫂子却并不敢怎么对付银花。
“乖宝,叫人啊!”
“姥姥。”大宝怯怯的叫了一声。
“去跟小姐姐和弟弟玩。”银花轻轻推了大宝一把。
小姑娘今年四岁多,是高老二的小女儿,还有一个才将将两岁,是高老大的小儿子,高老娘说是照看,其实并不怎么管,任两个娃娃在地上乱爬,只管做手里的事儿。
有小孩子一道玩,大宝还是顶愿意的。
银花小心的避开菜苗走过去帮老娘一起拔草。
“你家那死人回来没有?”
高老娘劈头就是这样一句话。
上次因为银花没把住手,把刚到手的租子一股脑被何老三诓了去,高老娘狠狠的训了银花一通,最后当然是不欢而散,是以,这一个月原主连根菜叶子都没得吃,也愣是硬着没回娘家。
银花支吾了一声,没应话。
“哼,说了你就不听,若他还跟几年前一样,你就是卖儿卖女供着他,也没谁有意见,你瞧瞧,现在那死人是什么鬼东西……”
银花垂着头,心里也是暗叹,原主是个爱面子的,原以为嫁了个读书人,可以风风光光的做秀才娘子,何老三刚开始不成器那会儿,还想尽法子圆着,就是现在每每也嘴硬不肯承认,只说男人在外头有事或是读书人性子都有些古怪云云,不晓得背后叫人讥笑了多少回。
“他就是再能读书,也甭想打我儿子主意。”银花小声说道。
高老娘只管自己说了一气,也不晓得听没听见。
这片菜园子高老娘打理的精细,到现在,还有不少菜蔬。
农人生活不易,地里种出来的菜也舍得不吃,卖不出去或不方便去卖的都会仔细制成腌菜或菜干,除了留少许过冬吃,大多送到县城换几个钱,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县城有不少吃食铺子或者殷实人家懒得费那功夫,也宁愿多花几个铜板买现成的。
“……上次叫你回去把院子开出来种些白菘、萝卜,你动了没有?”
“唔,娘,家里菜种子有没有多的?”
“你婆婆家没有!”高老娘提高声音说道。
银花就不说话了。
何老三不回来,何老娘怎么会有好脸色。
高老娘扯着嗓子训了银花一通,把半块地里杂草都挑了出来,拿了个干馍馍出来给三个小家伙一人分了一点,到底把各样种子都匀了一小把出来用碎布一一包好。
“今年大酱晒好了没?”银花厚着脸皮问道。
“你除了敢剐你老子娘,还有点儿别的本事没有?”高老娘恼怒的问道,眼睛却迅速的左右看了几眼,转身进屋找了一个干净的小罐子把几样腌菜各装了一些,又包了两团拳头大小的黄豆酱出来。
“你是嫌你老娘日子过得太好了是不是?”
一出来就看见银花正在弯腰在地里掐雍菜(即空心菜、竹叶菜)。
只要自家吃得饱,补贴一点小女儿,高老娘自然是愿意的,高老头和高老大一向不管屋里这些事,只高大嫂却是个仔细的。家里小叔子还没娶媳妇儿,眼看着自己儿子就已经大了起来,家里统共几亩好田,到时候还得分两亩出去给小叔子,平日不紧着些,日子只怕越过越苦的。
“我借一点儿回去传种,娘,您跟大嫂说等今年白菘长出来我还些回来。”银花脸上微微发烫,仍快手快脚的连着下面的老梗子摘了一大把。
现在已经过了吃雍菜的时候,新发出来的菜梗上都带着花*苞,不过掐的勤的话,也还能长好几批出来,只味道不如夏季的时候。
雍菜极好种,上面的嫩茎吃,下面的老茎插到地里浇两次水就能发一大窝。
高老娘跺了跺脚,一狠心又摘了两个茄子一并帮银花包好。
“你快些回去,别叫你嫂子撞见!”
“娘,您跟嫂子好说,别吵架,等冬日里我拿自己作的泡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