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心想这算是来料加工吧,自己是否也可以接点这活呢?
    胡货郎看到梅兰妮,神色有些惊讶。梅兰妮没看到货担,倒看见一个小毛驴拉着小车,车上放满了货物。车旁站着几个同村的媳妇,挑着货。看到梅兰妮都像看到外星人似的,梅兰妮心中奇怪,随后,想起自己剪了短发,心下倒也释然了,低下了头,作出害羞的样子。听到一妇人说,“梅娘子也来看货物啊?”
    梅兰妮定眼看是赵阿大妻,便朝她腼腆地一笑,“赵嫂子。”
    赵嫂拉过梅兰妮就为她引见村里的媳妇们,乱轰轰一圈,谁是谁,梅兰妮也没记住。只是微笑点头,问好。众人见她态度温和,说话温顺,人又又标致,倒有些喜欢她了。
    胡货郎问梅兰妮想要什么。梅兰妮早想好了,问了白绢的价,问了蓝布的价,就讲她要一匹白绢,一匹蓝布,四斤白棉纱,一斤麻细线。一斤棉花,另加一些针线,刀,剪,尺,顶针箍等。
    要白绢,梅兰妮打算做内衣裤,而蓝布做外衣裤。
    梅兰妮要的东西不多,却是量大,胡货郎拿起算盘,打了起来。白绢一匹是一两二分,蓝布一匹是六分,棉纱一斤是八十文,麻绳一斤二十五文。劈里啪拉打出的数字是二千一百铜板,约二两一分银子。
    胡货郎告诉梅兰妮,今天他没有怎么多的货,十天后,他再来,到时再交银取货。
    梅兰妮当然只有说好。
    梅兰妮犹豫了一会,就问胡货郎,能不能让她做荷包,前世梅兰妮是外婆的高徒,外婆可是刺绣研究所的高级技师。她刚才看了静慧的绣品,比自己那可是差了一大截。
    也许,美女总是有优惠待遇,尽管胡货郎没看到梅兰妮的绣品,想了想,告诉她,“做一个荷包,二十铜板,绣样自己选,你先做两个,十天后交给我。”
    梅兰妮点头,接过两块白布,看这布的纱很粗,心里有了打算,向胡货郎要了两绞绿色棉线。
    梅兰妮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一旁看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挑选布料,她要领略一下这个时代的潮流。只见,一个媳妇,拿了一块蓝色面料,有拿了块绿色的面料,对一个姑娘说,“三妹,蓝色的衣服,绿色打边,很不错的。”
    三妹把两种面料放在一起,细细比较。
    梅兰妮看着这两种颜色,心想,倒也别致。
    赵嫂说,“这两种颜色,很不错,梅娘子,你说是不是?”
    三妹看着梅兰妮,等着她的意见。
    梅兰妮看看三妹,人长的算白,就点头道,“两个颜色,三妹能撑的起,绿色的做边,蓝色的做纽。”
    那个媳妇说,“三妹,我的眼光不会错的,看梅娘子从大地方来的,也同意呢。”
    三妹就让胡货郎算,做一件衣服的尺头,胡货郎认真的算了,讲给三妹等人听,梅兰妮心里也在算,心想,胡货郎为人倒是实诚,并没有多算。
    女人聊起衣服来,那就有许多话题,梅兰妮听了一会,看看天色不早了,便要回去了。
    临走前,梅兰妮同村里的媳妇们打招呼,村里的媳妇们热情的邀请梅兰妮一起八卦,梅兰妮找借口谢绝了。
    她哪敢和人八卦,她连眼下是哪个年代都还未搞清楚。她现在的情形就象越剧里,林妹妹唱的那样“记住了,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说一句话。”
    005 DIY
    更新时间2013…10…14 1:11:36  字数:3422
    十几天的女佣做下来,梅兰妮有些适应了,活也越干越利落。每天午时,她也能休息上一,两个时辰,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做私活。她拿出荷包料,这种粗纱的面料,绣什么苏绣,闽绣的绝不会有什么好效果,她用纳纱法,单色绣简单的几何纹,看上去倒是别致,清雅。梅兰妮知道,这种荷包的消费群就是底层的群众。只有做的别致有趣,才可能吸引一些比较有钱的主。
    荷包做好后,梅兰妮用绿线织带子,前世她去湖州度假时,村里的女子手巧,能织出上百种的花样带子。梅兰妮学会了几种简单的,她用竹子做了小梭子,上下穿引,绿带子一寸寸织成了。荷包颈用绿线锁出几个小圆洞,上边用绿线扣出荷叶边。绿带子穿上后,抽紧,打好结,一个精致的荷包出现了。
    两个荷包花了梅兰妮四个午休完成了,接下来,梅兰妮用竹梢做竹针和竹钩针,并修理她房里的织布机,和纺车。
    等十天后胡货郎的摇铃响时,梅兰妮觉的等他好久了。
    知道静慧会出去交做好的荷包,所以梅兰妮等静慧进了院门,才出去。
    “梅娘子,你的货物我替你办齐了。你看看还满意吗?”胡货郎笑着说。
    梅兰妮翻看着绢和布,满意地微笑了。一边把做好的荷包交给胡货郎。
    “咦,”旁边的一个媳妇一把抢过荷包,仔细观看,“这荷包做的好精致,这种绣法我第一次看到。”
    “苏绣里这种绣法叫戳纱,北方人叫纳纱,不用棚架,只要数纱数就成。”
    “听梅娘子的口音象苏州人。”胡货郎讲,“如果你不开口,活脱像煞了一个人。”
    “象啥个人啊?”旁边的村妇们立刻八卦。
    “象绡山周家媳妇。”胡货郎答道。“梅兰妮一听,心就虚了,“绡山离此地远吗?”
    “不算太远,十几里路的样子。”胡货郎想说什么,终于没讲出来。
    梅兰妮也怕胡货郎再说出什么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赶紧拿出银子和他结算。胡货郎应该找六百铜钱给梅兰妮,在他数钱时,梅兰妮先把东西搬进去,再出来,她并没有马上拿找头,而是在货车上翻看,看到有发粉,梅兰妮知道这就是天然的小苏打,是从酒窖里产生的,说要六十铜钱一斤。再看,梅兰妮有些吃惊,这年头居然有纯碱。看到这些东西,梅兰妮心里有了计较。
    和胡货郎讨价还价了一番,以那些才买下了一斤发粉,两斤纯碱,另加一个锥子,和一把小翘头剪。
    最后,胡货郎给了梅兰妮四十个铜板,是做荷包的手工费。这次梅兰妮还是拿了两个荷包料,但换成淡蓝的棉线。
    尽管梅兰妮有许多私活要做,但她对她的工作还是很兢兢业业的。
    每天早上天才蒙蒙亮,邻家的公鸡们此起彼伏的鸣了起来,梅兰妮就起床了,略梳洗了番,烧了热水,送到心安和静慧的门前。接着就洗衣煮饭。先是洗米下锅煮粥,在把面粉用水调好,加些盐,葱花醒在一旁。隔夜把草木灰用水泡着的衣服搓洗出来,这年代无肥皂,衣服就用草木灰水洗,北方人洗衣要用棒槌打,而南方洗衣用搓板。
    搓好衣服用清水漂洗干净,拧干了,再用稀米汤水浸泡。这就是‘浆洗‘,这样方便下次洗衣。
    早饭菜一般是两个,罗卜干切细了,放葱花抄。凉拌黄瓜。摊了几张饼,庵里是分食制,这点梅兰妮非常欣赏,用了几个小碟子,分了菜,静慧的口味比心安的重,所以,她的那份多加了点辣椒。梅兰妮把两分早餐送进了饭厅,两位尼姑的早课也结束了。早餐完后,梅兰妮洗碗,清洁饭厅厨房,把水缸的水放满,梅兰妮是用竹子把水接进缸里,这样省了很多力气和时间。清洗厕所,扫院子,夏天的蔬菜多,要把它们淹制起来,比方做酱瓜,做菜干,这些可以留到冬天菜少时食用。过了午后,梅兰妮要准备午餐,一般是两菜一汤,并做些花卷馒头之类的点心,小锅里煮绿豆百合汤,这年头白糖金贵,所以都是尼姑们自己收藏着,等到吃时,再加糖。干了的衣服要熨好,折好,放如藤筐里,把筐放在过道里,她们自己会拿回去。这年代主仆的等级是很森严的,即使在佛提倡众生平等的庵堂里,也不可能有平等的。除非特别的嘱咐,梅兰妮是不能进她们的房间的。这样对梅兰妮来讲并非坏事,可以少掉很多事,她现在有空就抓紧时间做针线活。晚上没有电灯,黄昏起就只能做些少用眼的事,如用织机织布等。一般大约八点左右睡觉。
    到了晚上,屋外远处稻田里,一片蛙鸣,梅兰妮听这嘈杂声,想到只身一人流落到了这里,感到深深的孤寂。不仅泪流满面。
    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又到了胡货郎到来的日子,梅兰妮交了新做好的两个荷包,又领了两个荷包回来,这回她要的是两绞紫色线。胡货郎告诉她,她做的荷包很好卖,希望她能多做些,并将她的手工费上涨了五个铜板,梅兰妮当然希望能多赚些钱,但目前,她还有大量的针线活要做。所以还是决定每十天做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