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手没停,“可不是,做鞋最费时间了。所以我也很头疼。早早的做了准备。”
    梅朵看了一眼边峰,他正和秦炼在纸上画弓,弩。
    “王重的老婆替人纳一双男人的鞋底才十五个铜钱。”
    梅兰妮明白了,心里算了算,一家人七双棉鞋,鞋面,鞋底的,按照自己目前的水平,如果只用晚上的时间,起码要一个多月。包给王重家的做,她只要出一百多个铜钱。
    心里有了主意,梅兰妮一轻松,抬眼见三胞胎正在擦拭鸡翅木。“你们看这台屏值得做绣面吗?”
    楚源说,“值得,这是好东西。”
    齐逸对楚氏兄弟,“瞧,我和她说了,她还不信。”
    边峰听了,训斥道,“怎么说话的,让人听见了,还不当你是妖孽!”
    齐逸用眼看着边峰,小声如蚊叫,“这不没人嘛。”
    梅兰妮听见了,忍了笑,“那你们几个要好好设计些图稿,这次要做双面绣。最好是雅俗共赏的。”
    楚濂立刻沉思起来。
    梅朵问,“这台屏是派什么用场的。”
    后世,梅兰妮没少绣台屏面。她自然知道,“在后世,台屏纯粹是装饰品。可是,在古代,它还是有实用价值的。它们多数是放在书案上,挡风,让砚台里的墨不要很快的干。所以最好绣些有口彩的,比如,桂花,紫薇,锦鲤鱼什么的。当然,口彩好还不够,要有艺术性。加上些小虫,配上诗句,再弄两枚印章。”
    楚濂眼睛发亮,“这个主意好。”
    梅朵感兴趣地,“桂花有‘蟾宫折桂‘的意思。锦鲤鱼有‘鲤鱼跳龙门‘之说,那紫薇怎么说?”
    齐逸解释,“唐朝中书省种了很多紫薇花,中书省又称紫薇省,那是唐朝最高的政务中心。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皆喜“紫微”称之。唐朝诗人杜牧当过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所以紫薇有做官的隐喻。读书人,谁不想做官,可这明说了,人家就会说你俗。这紫薇呢,读书人一看,中意了,意思到了还雅得很。”
    楚源说,“记得我们小时候,读过杜牧的紫薇花诗:‘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紫薇花期长,这首诗也有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意思。”
    楚濂问梅兰妮,“你方才说,要两方印。一方是‘梅氏女红‘,另一方是什么?”
    梅兰妮说,“画稿的人也应有一方印。我们总不能一直造假。再说,你们的画艺不比时下的差,只有比他们的好。署上名,日久也能扬名。”
    楚源说,“这个提议好。你们也别分开制印,只象里起个号就行。”
    齐逸热情地,“他们都以自己的居处为号。我们先给我们的住处取个名吧。”
    这几个人都蹙着眉思索着。草堂,农舍什么的太俗了。
    梅朵放下笔,“有了,就叫‘不易居‘吧。”
    齐逸赞道,“这个名起的好。你怎么想出来的!”
    梅朵不好意思地低了头,“这不是我想出来的,那些年我在北美学习时,去过一个华侨的农场,他的房门就写这‘不易居‘。我就借用了。”
    三胞胎笑了。
    楚濂说,“就用‘不易居‘。那个号就叫‘不易居主‘?”他看着那楚源和齐逸。
    楚源没什么意见,点了点头。
    齐逸沉思着,“什么主人,居士倒底不雅,而我们年龄尚小,不如刻方‘不易居收藏‘印。”
    楚氏兄弟都认为好。
    032 重阳节
    更新时间2013…11…11 0:58:43  字数:3363
    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尽管在国丧,可苏州人照样要过节。
    梅兰妮放了王重一天假。
    华家的人象平时一样,早起锻炼。
    只不过,这天,梅兰妮一早出去买了重阳糕回来。
    这是五色米粉糕,上面点缀着红枣,栗子等,很是漂亮。平时还会插上彩旗,因为国丧,所以这年的重阳糕上没有插彩旗。
    三个小北佬第一次看到苏州的重阳糕,都很希奇。围着看个不停。
    梅兰妮分出了两份,一份让梅朵和边峰送到教堂去。另一份着秦炼送给金家。
    三胞胎很好学,齐逸问,“为什么今天要给邻居送糕?”
    梅兰妮说,“这是苏州的习俗,重阳节的重点就是一个‘高‘。登高,吃糕,相互送糕。教堂那里不好说,你们看,金家准要送糕回来。”
    果然,安托尼只是谢了谢,并没有回送。而秦炼带着金家的蒸糕回来了。
    吃过早饭后,梅兰妮把买的鸭子杀了,清洗干净后,斩大块,飞水,炖汤。把芋艿皮削去,洗净,放在小竹箩里吹在风口。把隔夜浸泡的衣服洗了出来,晾晒。做完这事后,梅兰妮赶着绣像。
    留下秦炼,梅朵,三胞胎几个,一起剥毛豆,再把米苋的老根和黄叶拣去。做完这些事,他们也去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梅兰妮正绣的专心,楚濂和齐逸跑来,对她说,“娘亲啊,事情有些个不妙。”
    梅兰妮冷不防吓了一跳,“什么事?”
    齐逸递个台屏框架给她,“你看,这个框架的原来的屏面是用厚的材料制成的,猜想是大理石之类的。前后框架之间的空隙要三分宽,这肯定是夹不住绣面的。”
    梅兰妮接过来,翻看了一会,“把这个尺寸用木片量一下,做好记号,然后去玻璃店,看看有没有相应的两层玻璃的厚度。”
    那俩人眼睛一亮,对呀,做成玻璃双面绣屏!
    小腿一迈,跑着去找木片了。
    边峰准时的回来了,带着三蒲包的羽毛。
    由于今天是重阳节,梅兰妮让边峰带了糕出门。
    在边峰‘小弟‘的努力下,梅兰妮的羽毛床垫计划已经开始实行,她把木炕的长度三等分,做了三个一样大小的褥子。她已经完成了一个,另一个也已塞了三分之一。
    重阳节的午餐,梅兰妮并没有特别加菜,而是和平时差不多。小孩子要让他们每顿饭吃的差不多,暴饮暴食最容易生病。中国人向来相信,“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
    这天的午餐是,老鸭芋艿汤,毛豆炒茭白丁,炒米苋。
    吃过饭,梅兰妮做完了厨房的清洁工作,回到房间,用楚源做的护手霜涂手,通知道,“今天都别午休。收拾一下,跟我出门,我们去泥人馆捏像。”
    连边峰都有点激动了,“我看过他们捏的像,真的很像!”
    梅兰妮搓着手,“现在没有照像技术。街上画像画的不怎么的。捏像倒是很好,咱们捏了,一年年的放好。就成了你们的成长像,以后看来可有意思了。你们是想单拍啊,还是合影啊?”
    几个孩子相互看了看,秦炼开口了,“娘,这个主意别致。我看,我们还是来张全家福吧。”那几个全点头。
    齐逸说,“咱家成立到现在,是应该有一件纪念品。只是,今儿过节,会不会人很多?”
    梅兰妮说,“这倒不会,我特意挑了今天。重阳节,苏州人有登高的习俗。很多人去了虎丘,灵岩,或北寺塔。而且,苏州的居民今天大都去了郊外。佩带朱萸,饮菊花酒。今天饭店酒楼的人不多,但生意不差,都做外卖了。所以,今天,捏像馆反倒空闲。”
    几个人深以为然。
    先去了一家玻璃店,拿出那小木片,问了玻璃的厚度,还真有合适的尺寸。梅兰妮比了大小问了价钱,这么小的一块要二百文呢!
    后来到了‘惠山胡泥人馆‘,里面生意清淡,梅兰妮等张眼望了四周,货架上除了无锡大阿福等泥娃娃,还有惠泉酒,花缸,宜兴罐,风炉,水坛,茶具等物,店面清雅。
    梅兰妮说明了来意,自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为捏一个小像是二百个铜板,这决不是个便宜价。梅兰妮一家七口,就是一笔大生意了。
    他们被让到了次间。一个五十岁上的男人,坐在那里,替他们捏像。用的泥是乌黑的。
    梅兰妮和老人搭讪,谈话间,知道了老者姓胡,六岁就跟父亲学手艺了。
    他们家捏泥人到他已是第四代了。他们家第一代,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了第二代,就在惠山下开了泥人店。到他这一代,除了在惠山的店和作坊外,还在苏州开了两家店,另一家在虎丘附近。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经营。
    他兴致来了,就捏泥人。他告诉梅兰妮,这祖传的手艺,舍不得荒了,三天不捏,手脚都不灵光了。
    梅兰妮点头称是,这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之意。
    两人说着话,老伯的手一刻没停。老人告诉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