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只能带他们shopping。领着他们在苏州的大街小巷疯狂的摔了一把钱。
    十天后,范大娘一行人起程去上海,从那里乘海船去天津,再从天津走旱路回西北。
    临行前,范大娘和梅兰妮商定了儿女亲事。把亲事定在了腊月二十六。
    腊月二十四日,衙门里就封门了,要到开年才办公。
    范大娘犹豫了好久,才对梅兰妮说,“能不能将十三娘迎娶到大同?”
    梅兰妮没有听懂,一脸的问号。
    范大娘解释道,“大同离红河村近,又是个热闹的地方,我们在那里的亲朋也多,十三娘回门也方便。”
    梅兰妮方明白了,她是希望把新房暂时放在大同。
    这对她来讲,没什么不好。梅兰妮同意了。
    范大娘很高兴。
    梅兰妮说,那天自己会在大同迎十三娘。
    范大娘更高兴了。迎娶时有自家的长辈在场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来时只有人,走时带上了货,这就叫做满载而归。
    他们走时,是黄家平的船队送去上海,满满四条船的货。
    梅兰妮目送船队走远了,才进了门。
    土豪采购团一走,园子里立刻显得静悄悄的。只听的鸟鸣声,风声,落叶声和她自己的脚步声。
    乔妈十分怀念人多的时候,叹着气道,“这家里最主要就是要有人,没有人气,不会兴旺。”
    很快,乔妈的希望成了现实。秦炼安排人来了。
    231 砸码头
    秦炼送到苏州的人不是别人,是小甲和水妮。
    再有一帮流浪的孤儿。
    小甲如今做了管事,接替老乐的位子。那二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孤儿,就交给他训练,反正前面保安队的例子就在那里。
    乔妈高兴的安排了大家伙的居住。
    梅兰妮把请人的事情也交给了她,这以后她是园子里的生活管事,工作人员还是要她看中的才好。
    乔妈自去了周牙婆家,带回来了一个高妈。
    那高妈姓张,满口的江北方言。
    年龄在四十左右,看上去偏老了些。
    说来她的身事还是让人匪夷所思。
    她早年丧夫,独自带大了儿子,如今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岁,可是,家里穷的叮当,没人家的姑娘肯嫁。
    她就自卖了身,为人做奴,把那卖身的钱,交给了儿子,让他娶一房媳妇好好过日子。
    梅兰妮听到了这样的事,只有嗟吁的份。这个年头正是无奇不有。
    张妈手大脚大,手上的筋暴皮粗,一看就是做惯粗活的。人也老实,和乔妈相处的很好。
    园子里,又有了生气。
    水妮还没有答应要嫁给小甲。
    梅兰妮对小甲有一种爱惜。到底在她眼前长大,又帮了她许多年。
    暗地里,她悄悄的问了小甲,是不是另找一户人家?金家两姐妹也已经长大,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可是小甲坚决的摇摇,他就是要等着水妮点头。
    这让梅兰妮无话可说。
    水妮到了南少林寺,跟着练武师傅练了些时日的拳脚,这次过来做梅兰妮的保镖。
    梅兰妮笑道,“我哪里要保镖?象我这样的贫民百姓,谁还会花钱找我的麻烦?”
    这种话还真不能说,一说,麻烦就来了。
    黄家平把西北土豪们送到了上海,在那里他们上了海船驶去天津。
    黄家平和另外一条船接了一单去海宁的运送。两条船就载货去了海宁。
    才到海宁的码头,就被漕帮的人打了。说那是漕帮的码头,不能让洪门的船停泊。结果,货也没卸下,两条船又离了岸。
    漕帮的船多,离了岸也围上去撞。
    等这千疮百孔的两条船逃出了生天,黄家平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
    漕帮在江南就是老大,打了你又怎样?
    山河会的众人听说了这事,自然是义愤填膺。
    “如果不向他们讨回公道,日后江南哪里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山河会中有人这样说。
    还有洪门老人,向他们说根由,“原先着漕帮的祖师爷是我洪门的叛徒。所以,漕帮的人见到我洪门,都得绕着走。如今到好了,打上门来。不给他们些教训,只怕日后他们都要忘记自己的出身。”
    “就是,就是,不打回去,洪门今后就没脸在江湖行走了。”
    帮派里一片申讨声,秦炼的压力很大。
    海宁陈家码头上的陈老板同样是很烦恼。
    陈家码头和漕帮大码头相距不到一里。陈家码头不象漕帮大码头那样繁忙,也没有那样繁华。但是好处就是僻静。他家的码头正好在一个小小的河弯里。几株古老的香樟树,隔出了一片幽静的天地。
    大码头自然有大码头的好处,但是也有缺点。比方有些生意就是要在僻静的地方才好。
    陈老板是和海宁的陈阁老家是一族,虽然是陈家的偏支,但是,说到底还是连着一条根。
    漕帮不能将他赶走了事,陈家在海宁也是地头蛇。
    但是,想要陈家码头这块地方。就只能用釜底抽薪的方法。将过来的船只都赶走。一个码头没了船,那也不叫码头了。
    陈老板是靠码头吃饭,没了船,码头就没了生意,他家就没了收益。日子就紧张起来。
    漕帮使人来说,要买他家的码头。
    做生意的人,都不傻,发生了这样的事,自然是知道源头。
    而如今,漕帮的势力在江南如日中天,谁敢惹他?
    心里气愤,但是也没有办法可想,就算是报与本家的陈阁老家,会不会为他出面主持公道?如果阁老家出面让他卖了码头,那时就没了迂回的余地。
    做码头,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眼线。那大码头的码头官前儿在陈家小少爷的周年宴上送上了一付厚礼,宴席时的位置安排在了主座。而陈老板是连大厅都进不了的。
    想想心里气就上来了。说什么骨肉相亲,那比的钱亲,势亲?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山河会的人找来了。并不要买他家的码头,而是出一个价钱,两家合营,赚了钱五五分成。码头的管理还在他手里。
    这么好的事?
    陈老板犹豫了。
    但是,打探的人很快就回报道,“前些日子打的那两条船,是山河会的,这山河会也是江南的一个帮派,原来是与漕帮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也没在漕帮手里吃过什么亏。”
    陈老板点头想道,“这就是了,他家定是知道了根源,来插手来了。”
    家里人劝道,“如今漕帮势力很大,做好了势在必得的架式,如果我们和山河会结在一起,没事也变的有事。不如卖与漕帮算了。至少,我们还能吃口安稳的饭。”
    于立清得知,又去对他说道,“如果,我们两家联营,我们在江南的企业颇多,自然这处还是交于你管理,陈家码头还姓陈。日后,陈老板手头宽余了,还可以将那半爿码头买回去,这都是好商量的事。若不是漕帮这次欺上了我们,我们也不会出这个头。”
    两权相害,大家都知道取哪个。
    这码头的条款和新约很快就签了下来。
    而山河会被漕帮打跑的两条船,又驶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哪里瞒的过漕帮。
    漕帮早将自家的船封锁住了陈家码头的河湾。
    你再有本事,我都让你靠不上岸。跟我别苗头?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实力。
    漕船都是统一的规格,由通州赵善亭设计监造。漕运船长八十丈,宽一丈八尺,深一丈八尺。大桅十八丈零四尺。小桅十三丈零九尺。船前后是十八窗十八梁的神堂和老堂。
    这六条漕船首尾相接,栏住了河湾。
    这次来的两条船,并不与他相争,只是移到了这些船的东面。
    趁着钱塘江涨潮,把船上的瓮里的黑色油状东西,一瓮一瓮的倒在了江面上,随着潮水,那油粘附在那漕船的周边。
    漕船上的人还在研究这是什么东西,那两条船上就有火箭射了过来,只片刻,整个江面都燃起了大火。
    那两条放火的船早就驶远了。
    这六条船,为了固定,首尾相绑,一时哪里解的开。一条船起火,相邻的两条也逃不掉。
    这火烧了整整半天,生生将那船都烧成了灰烬。岸上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也相帮捞着水中的人。
    这一烧,笑了陈家码头的陈老板,怒了漕帮码头的张码头官。
    漕帮这时的码头从南到北共有一百二十八个半。在浙江就有二十一个。整个浙江的漕船有一千六百三十一只。虽然这六条船烧了,只是毛毛雨。但是,江南帮派老大的脸面何在?
    这以后,海宁码头还有什么人来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