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化城东北的龙浔山上的泉水已经为那里的富户人家所占用,如何能引过来?
秦炼道,“贸易栈里想引水,凌掌柜陪我去那山上看过,山前的溪流已经为人家所用,自然不能引,但是那山后,也有一条水源,相当丰富,现在是顺着城墙往下流淌,把它引了来,就可以了。只是要过来,必须跨过宾阳门和解阜门才能引过来。”
贸易栈位于宾阳门的北面,把水引到那里是很方便的,也不过只有上百米。可是,要把水引过来到城南,那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了。引水道要沿着城墙走,这里人对于城墙又很重视,所以要引水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放到地下引,那水只能汲取如井,建自来水就困难了。
秦炼指着宾阳门和解阜门之间的一块地方,“你们就住这里吧,这里的地势比城南略高些,离贸易栈又近,有什么事那里的人也好来照应。以后就是去衙门也很近。”秦炼没有告诉他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那里有一小股地热水。可以泡温泉。
和娘非常感兴趣,点头说好。
秦炼拿出了房模让她看,这下和娘更有兴趣了。她认真的和秦炼讨论着。房子也造栏杆式,那处有一个巨石,房子就围着这块石头,建成一个口字。外表看上去和别人家的吊楼差不多,但是,实际的面积要大很多。
想到将有自己的房子,和娘很兴奋,和秦炼讨论起居住房的细节来。
居住习惯的惯力是很大的。和娘开始嫁到华家时,对他家的没规没矩的生活次序很是看不惯,闹过一阵子。但是对他们家的生活设施很快就习惯了。到处干净和明亮,加上房间里有很多暗橱壁橱的,足够的地方‘藏污纳垢,可使的明面上整洁。
等她来到德化,最难适应的就是居住。一个字,脏。还有取水不方便,要有人把溪水挑到缸里,再用。而且稍微一用水,水就用完了。县衙里每家送水的量是有定规的,两担水对于别人家已经是足够了,可是她们怎么都不够用,经常是到了晚上就没水了,所以,她不得不计划用水。下水道基本上也没有,用完的水就倒在院子里,使得院子中有一块地方始终是湿的。而且,雨稍微下的大了点,院子里就积水。蚊虫很多。
她怀念自来水,抽水马桶。但是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能忍耐着。如今有一个机会能让她的居住条件改善,她当然很高兴。
但是,秦炼还是告诉她,那个地段在城里相当于下只角。
“下只角的意思就是平民集中的生活区。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都在龙浔山那带建房,那里地势高,不会水淹。”
“到时候关起门来过日子,谁管门外住着什么人,实在不方便,等县衙建好了,再搬过去。”和娘如是说着,心里对于这点自己都表示怀疑。住了舒服的房子,谁在乎上只角,下只角的?如今城南在抓紧改造,谁知道是否有一天人们都要搬过来呢?
225 新居
秦炼对自家的兄弟是很友好的。尽管建筑队的排工很紧,他还是先安排了惟世的房子。
那些排队等房的人也没有反对,要说中国百姓对当官的还是很尊重的。
加上在洪灾其间惟世开了自家的粮仓救助过他们。虽然惟世是新到的,但是通过这件事大家对他很有好感。所以知县要插队建房,没人会反对。连说怪话的人都没有。知县要建房子,当然不用排队了,这建筑队和钱都是人家的。中国的百姓是最温顺的。秦炼等人感慨道。
房子不复杂,建造的很快,可是,房子的装修和配套工程,建了差不多要两个月。当然这是另外派人过来做的,并不是建筑队的工作。
自己人要住的房子,那工作量肯定是比其他的房子要大,光是家具,就要早在房子建造之前去永春定做。再运过来。
房子完工后,和娘已经去看过好几遍了。虽然引水最终还是走地下通道过来,但是在她家的地下做了一个蓄水池,再另外做了一个小水塔,和一个小水车,用畜力可以把水抬上去。这样就有自来水了。
也是把污水分成了两股,一股流到了户外的阴沟,去了浐溪。另一股引到污水池做了肥料。
把那块巨石做成了假山,和娘带着人在上面做了岩石绿化,种了花草,还起了个名叫它飞来峰,周边都是平整,独它突兀而至,不是飞来的,是哪来的?
飞来峰下有一股小小的地热,就在哪里修建了一个小小草房,里面放了吕风桶,那地热象一口小井,水不漫上来,时高时低,要泡温泉,就要象取井水一样。所以在口上做了一个小轳辘。
整幢房子四合围着那块大石头,而且吊楼,外面不现,里面四面都是玻璃窗。地上是红色的地砖。也有吊橱,壁橱,箱子间。
和娘一见就喜欢上了。
定了八月初五搬家。其实没什么好搬的,就是一些细软而已。里面的家具,用品都是新的。
和娘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家里,是东看看,西摸摸,整天看不够,计划了这个细节,又想那点的改进。
文碧,书香两人因为这样房子里做家务便当,也是很喜欢。过去要到溪流处洗衣,现在在家里就能洗了。又和在北京是一样了。
秦炼和梅朵虽然很忙,但也抽出时间来祝贺乔迁之喜。梅朵被和娘拉去说话。秦炼和惟世坐在崭新的书房里说着话。
文碧送了茶点,就无声的退下了。
县里的豪绅得知惟世搬了新居,都差人送来了恭贺乔迁之礼。那礼品的价值远远高过了他们捐助救灾的款项。
惟世心里很不高兴。要把那些礼品退回去。
秦炼阻止了,他开导说,“家庭的投资是要看利益的。捐款救灾对他们来讲,得不到什么利益,所以,就不会投资,意思意思,给你点面子,就不错了。如今,和你交好,等于和权利靠近,自然就舍得投资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只管收礼,到时候该怎样还怎样。这就象是糖衣裹着的炮弹,你把糖衣吃了,把炮弹给吐出去。”
惟世听了哈哈大笑,这个兄弟说话风趣,糖衣炮弹,亏他想的出来!
提到家庭利益,他正色说,“既然你知道,投资要看家庭利益,那你在德化救灾化了要上万的银子,我们家又得到了什么利益?”
秦炼对他用‘我们家’这三个字感到满意。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说道,“如果,投资正确,那投资越大,回报也越大。拿我们家来讲,我们这次在德化投资了很多,但是我们的收益也不小。”
惟世说,“我看你们买了些地,茶场这两年都不会有出产,就不用说了,那种的粮食如果收了,只怕是还不抵买地的银子。开了些砖瓦场,木头场,那都是为了建房子,他们没有还清贷款前,也都没有赚,算下来,我们是赔狠了。”
秦炼说,“利益有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分。好的掌门人就要把眼光放远些。就说我们这里,我们家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稳定了灾后的次序。这样,你的政绩上就加上了一笔。这是政治上的收益。”
惟世有些惭颜,“我这作大哥的,这么多年来都没帮到家里,如今倒要你们来帮我。”
“这就是家族利益,帮了你,就等于帮了我们家。千万不要说见外的话。”
惟世笑了,“不过,我还是担心,如果三年后我不在这里做知县了,这些投资怎么办?”
“投下去,就会有收获,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其实,我已经收回了成本了。”
惟世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哦?愿闻其详。”
“你想想,我们家最赚钱的生意是那项?”
惟世歪着头,认真地想了想,“应该是海外贸易吧。”
“是的,做海贸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绸。德化是我们的瓷器基地。如今有一千多人在我们的瓷窑场里工作。德化瓷今年占了我们家出口瓷的四分之三。如今随着西贡那里贸易栈的建成,和南洋的贸易日渐加强,瓷器的需要量只增不减。卖到海外的瓷是销国内的三倍价,只一年不到,就有几万两银子的收入,你说是不是投资当年见效了?”
“瓷器这么赚钱?”
“那要看赚谁的钱。如今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地方会烧瓷,日用瓷器只能从中国买。东洋人也有能烧瓷的,成本高,质量还不好,没有我们的瓷器漂亮,花几乎同样的价钱,你会买漂亮的瓷器?还是买粗糙的瓷器?人心都是一样的,所以暂时他们还竞争不过我们。所以,我们的瓷器卖到那里比卖到国内的价格要害高。”
“既然,那些工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