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的人也都点头称是。
    当地的父老,倒是认为这个县令是“少年老成”。
    这种事情,红花会会很快的传去给范家知道。十三娘听了自然有一番喜欢在心头。
    屈仪奉是早就知道,这县里的校书院有的是红花会的耳目,所以,规规矩矩的,并不敢涉及那种烟花场地。加上他做县令不贪墨,不乱加税。反而,组织人修水利,整道路,鼓励工商。所以官名甚好,也得到了当地的父老承认。
    亢承明也成了他的好友。他在左云发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不久,有一个案子让他名声大增。
    这也是一个民事案。
    县中有秦姓的两兄弟。秦大常年在外经商,而秦二在家管理家务。秦大赚了钱,就拿回来让秦二买地置产。二,三十年的经营渐渐,这秦家也富了起来。颇有田产。
    后来,秦大生病,回到左云养病,不料被秦二拒之门外。
    秦大不服,告到了前县令前。在左云很多人都知道秦家是如何发家的。但是兄弟两人之间并没有留下什么契约书,或转帐的记录。秦二刻意赖帐。秦大拿他也没有办法。
    而前县令虽然知道这秦二是无理,但是也没法子为秦大申冤。这案子就成了遗留案,放在了屈仪奉的案头。
    屈仪奉仔细读了案卷,又问了知情人,都道那秦二为人不地道,吞了兄长的财产。
    连亢承明也说那秦二贪心,“苦在这案子没有证据,那秦大如何知道自己的兄弟竟然是这种人!”
    屈仪奉对这案子想了些时日,他并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叫来了红花会的人,细细的问了周边县的大盗情况。
    这日,他派人将秦二叫到了县衙。
    拿出了一份状子,对秦二说,“现有某大盗在右玉县落了网,说是你家是他的窝藏,他将盗窃之物都送交与你,由你在这里置产。这张状上写的明明白白。”
    将状子给秦二看。秦二见上面果然写的明白,还有画押和手印。顿时就着了慌。
    直叫冤枉,“小民怎会通匪,我那财产都是自家所挣的,哪里与他相干。”
    屈仪奉道,“你这些年来,在家乡并没有外出,这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各家的家底,你家如何有钱能卖地卖房?自然是得到了横财所至。”
    “这真真是天大的冤枉,我家的财产都是清清白白所来。还望青天明察。”
    屈仪奉也放软了声音,“你是我县的子民,我也不希望你是通匪的。只是,人家这里条条有据。你让我如何信你?”
    秦二道,“我也能将我的财产来历一一写明的。”
    屈仪奉故作思考状,过了一会子才说,“如果,你能真的把自己的财产来源写明,我将说明拿去驳他,替你反告他诬告陷害。还你清白。”
    那秦二听到屈仪如是说,哪里有时间想其他的,在书记官的帮助下,把那秦大何时拿钱回来,他们何时买的地产,一笔一笔的十分清楚。写完后,画了压,交给了屈仪奉。
    屈仪奉接过状子细细看来。大体和自己所知的情况差不多。
    他并没有放了秦二。而是让人请了秦大来。
    秦大这几年因病住在左云,穷困不堪。又因为官司久判不下来。他也早就灰了心。新来的县令太过年轻,他对这事不抱有信心。
    这天被唤到了到县衙,他还是象在梦里一样,等到年轻的县告诉他拖了几年官司判决。他久久不能相信。
    这件官司的判定,让屈仪奉得到了好评,县中的父老对他也更加尊敬。屈仪奉的名声更是大增。
    又因为,屈仪奉对外姓的是华。加上前年华记客栈曾经在这一带救灾,在当地已经是很有名望。大家得知他是华家子弟对他很是友好。
    十三娘自然是知道他的各种情况的。通过了红花会在县府里安排了自家的王妈,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华记客栈原有菜园子,种些瓜菜供应客栈。每日也会让人送些蔬菜瓜果到县府,府上三两个人,开销也不多,有些重活,王妈出面让客栈的人来帮忙,那些人也很快就能替她做停当。根本就不用屈仪奉操心自己的生计。
    他在公务之余,和当地的文人们谈诗论画,也在县里名胜古迹游玩,日子颇不寂寞。
    随着,土豆和玉米的推广,人们的粮食也多了,还有县中水利的建设使得左云的用水得到了改善,有见黄土上日日的冒出了新绿。
    虽然远离了家人和朋友,屈仪奉还是有些成就感的。
    218 南归
    叶惟世带着一家人乘着华家的海船往南行。
    这没有乘惯海船的人,第一次乘船,都吐的一塌糊涂。
    相比起来,还是和娘的晕船比其他人要好一些。但是,苦于小脚,平衡差,自己行动都不方便,更别说照顾他人了。
    几天后,船来到了琅琦。他们在海上漂了七,八天,上岸后,脚踩在地上竞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是和娘和她的两人丫头第一次来到南方。南国春早,北地还未脱去棉衣,这里正午只需穿单衣了。这海景和岛上的建设和设施,比北京都不差。和娘和那两丫头见了都很满意。特别是温泉,泡后疲劳感顿失。
    除了叶惟觉的乡音亲切外,其余的三个人听着闽地方言,那真是到了“鸟语之乡”。
    环姐替她们准备好了房间。带着他们去了房间。
    环姐原是叶家旧人,见了叶惟世满眼是感慨。
    惟世也一眼就认出这位曾在祖母身边的丫头环姐。环姐曾经很得祖母的喜爱。祖母去世后,她去叶家族坟替祖母守三年孝,这样,逃过了那一劫。
    当年,叶家在莆田也是一个望族。爷爷叶明心是叶家的当家。管着族里的事务。
    后来,刘荣华查文字案,硬是把他家祖上的留传下来的文章,说成了反清复明的宣传。叶家的祖上的确是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活动,叶家与洪门的关系密切。
    叶家受到了清查,掌门人要被砍头。当是,惟世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他把族里的事物交代给了弟弟叶邦田,自己陪着父亲赴了死难。
    在家族封查之前,叶家老太爷,就把佣人遣散,又想法把长孙送出去。
    环姐和叶惟世谈到了往事,都凄然泪下。
    和娘过来,见两人神色暗淡,问道,“什么事?”
    叶惟世说,“没有什么事,长久离开了家乡,听到乡音,让人感慨。”
    和娘惊讶道,“家乡?你不是苏州人吗?”
    叶惟世道,“我从小和弟弟住在闽地,父母去世后才去了婶娘那里。”
    环姐原就是个人精,加上和华家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听的懂官话。听的他们夫妇俩的对话,知道叶惟世并没有把自己的出身告诉和娘。再和叶惟世说话时就十分小心。只是照顾他很是用心。都按他当年的喜好行事。使得叶惟世真有归家的感觉。
    惟世见到自家旧人,也是倍感亲切。两人说好一起去祖坟祭拜。
    环姐告诉他,“我将你祖父母和你父母的牌位都寄放在了这里的妈祖庙里。可以先去祭拜。”
    惟世应了。和和娘说了一声后,和环姐带着香烛锡箔往妈祖庙去了。
    文碧对和娘道,“那环姐与姑爷分明是旧识。”
    和娘也觉着奇怪,但是此地语言不通,没法打听详细。让惟世的小厮帮着打听,那小厮也听不懂闽话。
    家里又没有其他的佣人,来帮忙的人也是一口南音,无法听懂他们说些什么。
    倒是原来华家保安队的人听说了惟世带了新娘子过来,十分好奇,过来探望。
    在一起生活了几年,特别是两个和自己一去从福建逃生的伙伴。大家相见更是亲切。
    环姐治食招待众人。大家一起叙旧说今的热闹了一番。
    惟世问起华家兄弟的去向。被告之楚源与楚濂带着徐雪樵等人去了德化,他们在那里等他。
    听了这话,惟世更是放安了心。
    三天后,叶惟世一行人起程继续向德化行。这次有环姐跟着去。过了江,乘马车向莆田而去。这条道路也已经修好,两旁种着树木,都已成荫。
    到了莆田,找到华记客栈安住下了。惟世和环姐就出门,去城外叶氏祖坟祭扫了一番。
    惟世见自家坟地十分干净,知道有人照料,环姐每年清明,冬至都要过来扫墓。心中十分的感动。
    又和环姐一起去南少林寺拜见了莱山。
    莱山在方丈室接见了惟世。两人谈话良久。请他们吃了素斋。还派了人护送他们去德化。
    在莆田停留了两天后,他们起程去了德化。
    德化地势已高,是山区。虽然是山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