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琅琦的漆器来苏州时,他们只留下了几件,其余的都卖到了那些漆器店去了。苏州人也因为市场上来了一批精美的漆器而小小的轰动了一番。
等杨家来问时,这里自然一口否认。
杨家再来买漆器时,果然要仗势赊帐。
华记哪里会怕他。只说没了货。他只好到别处去想办法。
年底时分,各家都有上下的打点,皇家也不例外,也要进些苏州的各类货物。前次送去过好的漆器,等于给了皇家人做了质量标准。如果这次交去的货比上次的差,肯定是过不了关的。杨家刚从铜市上摔下来,江南的各大商家正在看着他家的笑话。好不容易他家又从漆器上重新搭上了内务府的生意。杨家在江南又是可以说的上排号了。
如今,和华记闹开了,杨家方发觉华记不是那么好吃吃的。打听着华记的后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几个进士,还没什么实质性的官职,苏州这样的人家多得很。可是,偏就是这样的人家不好办,硬吃人家,会在苏州引起公愤的,苏州虽然是商业城市,但是商人的地位再高,明目张胆欺负有功名的人家,还是要被指责的。杨家现在的地位正微妙,所以他们不会来硬碰硬。
做生意的人家也是有自家的政治策略的,有人唱着红脸,有人唱着白脸,不会一味的把路走死。
杨萃余就是杨家唱白脸的那个。
他来到了华记,和于立清又讲起了交情,数落了他堂兄弟们的粗糙。
好说歹说,从华记才又买了几件漆器,当然是现金交易。
能和华记用定期结帐的方式进行商业交易的商家,孙春阳南北货行就是一家。
腊月要到了,买年货的人多了起来,外地的商人,旅人赶回家过年的时候,总会到孙春阳去买土特产。孙春阳是苏州最好的南北货店。
孙春阳是宁波人,他原是位读书人,万历年间来到苏州后见到苏州的商业如此发达,便弃儒经商了。用自己的名字开了间南北货店。读书人经商总有些与众不同之处,他把明朝衙门管理的某些制度引用到了商务实践。他家店铺最讲质量。再有就是讲诚信。
店铺中分有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等六房,货物分门别类,明细完备。同时实行财,货分开,凭票取货,"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他家店铺伙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越干越卖力。到此时,他家的店已经历经一百五十年了,在苏州的口碑一直是第一。
到他家买东西绝对放心。质量保证,也不会偷扣斤两。就说那那票据,如果当时没有货,日后只要凭着票据来,都能领到货。据说,在康熙年间,有人持他家万历年时发的票据来提货。店中伙计毫不犹豫,立刻发货。"诚信如此,无人能及。"记载着此事。
如今的华记,借鉴着孙氏的管理。
孙春阳的进货也是很严格的,华记提供的香肠,腊鸭,肉松,等农家产品,梅朵再三进行过质量管理的教育,在生产中又固定了一些程式。所以质量比较稳定,也很受孙春阳的欢迎。华记其他的产品,诸如腐乳,酱瓜,咸菜,榨菜等,都进了孙氏的店铺。随着华家农场的发展,华记成了孙氏的最大的供应商。两家相距很近,只隔着一座山塘桥。
孙春阳如今的掌柜是孙园愚,算来是孙春阳的五世孙了。孙圆愚如今已有五十,膝下只一子。他家生意虽然口碑天下,但自家子孙却单薄。
孙园愚这日亲自来到华记。华孙两家虽然交易多,但是孙园愚过来的时间并不多。
梅兰妮避到了里屋。
孙园愚见到于立清便说,"我疏忽了,前月你给了我们赵掌柜一些干货。我看了,很是不错。原打算立刻就着人来说定的。谁曾想这事情一多,就把这事给混忘了,如今老了,做事不如年轻时好记性了。总是丢三落四的。"198 预防针
华记给孙氏的干货样品,他们一直没有回应,但是,华记并不因为他们没回应,就不做生意了。于是就找了其他的南北店。那些店铺见到这样的海货竟是很欢迎,立刻就定下了货,华记飞鸽告诉琅琦那面,琅琦那边收到信后,就趁运糖的机会,一并发了货。
眼下船已经停靠在自家的小码头上,孙氏看见了货船,方想起要过来定货。
于立清很贴心的说,"谁家不会有个疏忽?那海货我还不知道带过来的是不是多,如果多,等那几家的份额除去了,就让给你。不过,这次我们还带来了荔枝干和桂圆干,这在腊月也是很好卖的,要不你先进点那货?"梅兰妮在里间听到于立清如是说,知道他在耍商业手腕,闷闷地笑着。
其实,这次来的干海货远远比定货多,他这样说也是为了搭搭架子,有些事情,如果只是你去求人家,难免不平衡,也要人家求到你这里才行。
孙园愚听说,也不多说,倒是认真的看了那些干果,果然觉得好,当场就拍了板。定下了干果。
梅兰妮在里屋汗颜了。
孙园愚的做法衬的华记小家子气了。那孙春阳能在一百五十多年里领军苏州南北货行,那道行不是他们这等人能比的。
于立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第二日就给孙氏回话。孙氏立刻就定下了货,并派伙计过来取货。
讲到做生意的道行,华记还嫩了些。梅兰妮觉得要好好向这个时代的商业高手学一学了。
于立清对孙式的企业经营也有了感慨。
他说,"一般的家里开的店铺,一代人亡去了,财产就分了,有些铺子,也就散了。向孙氏这样百五十年不散,只让子孙后代食利的铺子少见了。"梅兰妮回答,"是。"
当年孙春阳去世时,共有八个儿子,他把店铺分成八股,让每个儿子占一股,但是,没人有权卖店铺,他把享受利润权,和经营权分开了。
孙氏虽是家族企业,但得以流传了百多年。
当时许多的店铺,都是老子死后传给了儿子,几个儿子分不过来,就把店铺卖了,大家分钱,所以,很多店的寿命很短。
于立清的前东家就是这样,新的东家一般都有自己的班子。
梅兰妮自然知道他的担心。就是从企业长久的利益考虑,这样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华记苏州贸易行和南方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一但分离了,那苏州贸易行的前景就堪忧了。
梅兰妮是来自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世界。她对于日本,欧美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还是很了解的。
她当下对于立清说,"先生不用担心,我早想过这个问题了,我也会在不久后就拿出一个章程来,我的企业一定要保持完整性经营,不但店铺不能分,就是南北东西的每个企业也不能分,我会把企业最终变成股份制。""股份制?"于立清听了感到新鲜。
"孙春阳那样的,就是股份制,只不过他们的股份只掌握在家族人的手中。""那夫人难道还把股份分给外人?"
"不是外人,是那些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于立清震惊的看着梅兰妮,她的那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讲到经营,她不是什么熟手,可是,她有时提出的建议又很有见地,这是一个妇人能想到的吗?
再联想到华家人的所做所为,让人觉得命运好象特别眷顾他们,他家人的种种与常人不同。秦炼和边峰的年纪很小,可是身上带着一种气魄,让人不由自主的信服。他们这家人是从哪里来的?
梅兰妮看着他的震惊,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用信鸽一般要几天才能得到回信?"于立清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他算了算,"一般来讲是五,六天。""那时间太长了。"梅兰妮觉的有必要对他先打打预防针,免的电台安装时会让他受不了。
"比人送信已经快了。"
"但是,也有鸽子被鹰叼去的事,信终于没有送到。""大多数的时间还是送到的。"
"如果,我想个办法让信当天就送到,当天就回的办法。"于立清笑了,"哪有这样的方法?"
"如果,有这种办法,你不要觉的奇怪哦。"于立清认真了,"夫人,你不是神仙吧。"梅兰妮从废纸里拿出了一张,撕下一角,把它扯碎,拿起了根小铜棒,用丝绸手布不停的擦拭。
于立清没作声,盯着她的动作看,见她把铜棒伸向碎纸,那些碎纸被吸了上去。
于立清笑了,"小戏法。"
他伸过手,接过了那根铜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