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学会了撑船了。”王阿毛高声道。
“队长,这些天你倒底去哪了,可把我们想死了。”
“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我。”
“我也算一个。”
。……
吃午饭的时候,梅兰妮把两只鸡腿都放进了边峰碗里。他的菜盘里堆满了菜。
边峰吃得那个叫香。引的大家都看着他的吃相。
“有这么饿吗?”梅朵问道。
边峰抬起头,“别提了,天天番薯空心菜的,吃得我人都成绿色的了。”
“那个地方也算是鱼米之乡了。怎么听上去你好像是到了蛮荒之地似的。”梅朵说。
“康熙年间,强迫那里的居民内迁,结果,到现在那里都没什么人。”
齐逸也道,“那里距福州很近,福州也算是南方重要的城市了。日子这么难过?”
“不是在马尾,我们找的地方是在一个岛上,那岛叫琅琦。那个地方位于闽江的出海口,闽江被它一分为二。我想,要远离政治中心,在那个小岛上折腾不会引起人的注意。那个岛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是两座山,当地人叫它们白云山和九龙山,海拔不到三百米。我看过了,那里可以种甘蔗稻米,还可以种茶。但是,最后拍版要等梅朵看了再说,那里的土地做为荒地卖,五两银子一亩。”
梅兰妮听懂了,“既然当荒地卖,可以免几年的税?”
“找了林永青的一哥们问了,可免了三年的税。我还替林永青带了些那里的土产,一会儿给送过去。”
“就你一个回来了,其他人没跟着来吗?”梅兰妮问道。
“他们正建码头,我一个人回来,送我回来的海船等在黄浦江苏州河口。我要和大哥及梅朵一起过去。再要运些器件和物质去。明天我去一趟庄子。”
梅朵说,“可以不要这样急,这两天水妮有点不方便。”
“不要紧,小乙他们也能勉强撑船了,我明天和小乙一起过去。”
“才回来,椅子都没坐热又要离开。”梅兰妮抱怨道。
“这不是要抓紧时间吗。等码头修好了,船造出来了,跑过来很快的,如果顺风也就六七天的时间。”男孩的声音里有一种热情和急切。
梅兰妮担心梅朵一个人在那里生活不方便。水妮知道梅朵要出远门了,自告奋勇的要和她一起去。梅兰妮对她们是关照了又关照。叮嘱了又叮嘱。
梅朵听的都烦了,“我又不是小孩子。”
梅兰妮压低声音,“在所有人眼里,你们就是小孩子。”
梅朵只得苦笑。
等到秦炼和边峰一起从庄子上回来,是六天以后了。他们从庄子上直接把一些物品运到海船上,才回来。
又过了几天,他们把准备就绪,明天就要出发了。这天晚上,华家的人坐在起居室里话别。
“我们这次走,要带走保安队九个保安队队员,家里留下小甲,带领几个小的。不过,他们五个已经考过了童生,虽然还不算有功名,但不不是随便好欺负的。加上李果又有些人脉。所以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忧的。剩下的人我已经再三关照过了,一定要低调行事。”边峰对他们说。
梅兰妮想到家里的人就要分开了,而且是到那么远的地方,虽然,她知道福建省就在浙江省旁边,但是,在这既没火车,又没飞机,轮船的年代,这个距离等同天涯海角。所以,心里沉甸甸的。梅兰妮知道他们计划带走一批人后,没有闲着,而是到庄子里,做了一批帆布背包和拎袋出来,给他们当旅行包用。又亲自帮保安队的人打行李。
保安队里要出发的人,都有些兴奋,留下的人则有些羡慕他们。
边峰对小甲语重心长地托付道,“这次,我们出去了,家里基本上全是孩子,你的责任重大,要看好我们的家,还要保护好我们的家。照顾好剩下的这些人。”
小甲带着哭声的问道,“队长,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不会太长时间的。我娘和三个参谋都在家。我们会很快回来的。你要听我娘和三个参谋的。”
“我一定会的。队长,我在,家就在。”
边峰笑了起来,“别说的这么庄重,轻松点,按照我说的去做,肯定不会有事的。”
梅朵递给了梅兰妮一本笔记本,“要做的事情,我按照月份排列写在上面了。”
楚濂说,“你还为我们准备了白皮书啊!”
梅兰妮才酝酿出了几滴泪,还没出来,被楚濂一打岔就没了。
这次还是租黄家平的船去黄浦江。保安队员背着背包,拿着行李,排队上了船。梅朵和水妮也上去了。梅兰妮把家里所有的香肠和咸蛋都给他们带上了,还做了几罐路菜。
秦炼临上船时,也给了梅兰妮一个笔记本,“娘,我把要做的事,和要注意的事全些在这上面了。”
楚濂笑道,“又是一本白皮书。”
梅兰妮说,“我也没什么多关照的,你们独立生活的能力都很强。在外面还是要当心。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想办法通知我们。”
“知道了,”那三人回答道。
黄家平见惯离别场面,看看都上了船,就起锚了。梅兰妮一众人直站到看不见船了才进去了。
华家大院里,一下子显得空荡荡的。
众人都还好,李义生很愤愤不平,比他小的都去了,偏把他留下了。倒底没把他看作自己人。
梅兰妮和他再三解释,他的父母都在,他还未成年,自然要听他父母的。
边峰他们走了后,梅兰妮亲自抓保安队的工作。下午,还自己出马教他们。小甲带他们操练的时候,她常常坐阵。开头几天,保安队因为走了大批的人还有些动荡不安,由于梅兰妮出面管着,渐渐地安定了。
除了乔妈经常早上去卖菜,老乐窑场,庄子来回跑。梅香有时回来,其他人都深居简出。尽量在别人眼里淡化。
139 争吵
更新时间2014…3…1 3:00:34 字数:3241
自从边峰他们离去,梅兰妮严谨持家,低调生活。
三胞胎五人外出,也是各自背着书包,并没有什么小厮。表兄弟几个在外互相照应,很有友爱。
每天去李果那里上课,三天去一次赵文信那里学抚琴。
讲起来古人对应备考的紧张也是有放松的办法的。学音乐就是极好的方法。小哥几个学会了些简单的曲子,每日价,就反复的弹,他们自己倒也不觉的什么,别人听了觉的单调,但是也没有说什么。这个年头也讲究考生最大。
苗夫子那里虽然不再去了,但是梅兰妮逢年过节还是往他家送些家中土产。按这个年代的尊师之道,这是必需的礼节来往。
中秋节要到了,梅兰妮拎了一篮新出土的芋艿,一盒自家做的月饼,由于梅兰妮肯放猛料,那月饼自然不会差。和二十个咸鸭蛋,过去看望。
和苗黄氏见了面。梅兰妮拣着客气话,好听的话说。夸了苗夫子的教学水平,又夸了学堂的风气。
那黄氏心中自然受用,只是还觉得奇怪,为何只是她家的孩子考过了,而别人都没有过?
她家苗起见三胞胎等人去考,原本也想要去考的。被苗年拦住了。要他再看一年。等这五人顺利的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了童生,那苗起暗里跟她埋怨,如果不是他爹拦着,今年他也能成为童生。
他对他母亲讲,那三胞胎甫才来时,对做制文一窍不通的样子。那诗也写的不好。可是,这三年就长进了。我自小从会说话就会做诗,会走路就会制文,比他们要老练多了,他们都能考过,我是更加不用说了。
苗黄氏婉转的把儿子的意见带给了苗年。苗年倒是沉思了一会,才说与黄氏,那三胞胎起点虽然晚,但是,人家心里有丘壑。制文做诗有一番大气和远见。看问题的高度远不是苗起可比,他说,“我也常想,这华梅氏如何能把儿子教的如此出色。她那两个侄子平日里写文也不见得多高明,但是,这次考试的卷子放出来,我看了,竟和那三胞胎相似。比他们平日里的水平都高。可见是有近朱近墨这回事的。苗起和他们比还是有差距的。”
梅兰妮的中秋礼,自然是连五人的新琴老师赵文信也不拉下的。
李果认为,一个人除了文化知识要学习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就是通过各种文化技艺来培养的,所以他为他们找了一个琴先生,让五个学生习琴。对于三胞胎来说,这可是个新技艺,过去虽然听说,但是从未接触过。
梅兰妮倒是大力支持,出钱给五个人买琴。李果推荐去赵文信处买,赵文信本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