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千!”老农转不过弯了。这里人家种茶,就是半亩,一亩的,几百株茶,一年最多收个十来斤。
梅朵又震了他一句,“我的茶园一亩要有一百斤的出产。”
“一百斤!”一斤茶算五百文,一百斤就是五十两银,那四十亩是多少?二千两银?不是在做梦吧?
梅朵看着他的不断变化的脸色,“所以,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不能马虎了。这两天,请村子里的人来做短工,一天三十文,做得好,有一文到五文的奖励。男女同工同酬。中午管顿饭,明天早点过去东山镇买多点肉回来。粮食不要省,今年庄子上没什么粮食,嬢嬢讲了给你运些来。只是活要干得好。”
老农听梅朵安排的这样周全,一一答应了。心里计算着人工。盘算请多少人。申妈妈也帮着算。
下一天,大家就忙碌了,上山剪穗枝的,运穗枝的,扦插的,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到了天擦黑收工时,梅朵已经在洗衣搓板上把铜钱一条条放好,让申妈妈按数发给众人,讲好了第二日再来。村里的人领了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三天后,那二十亩茶苗种满了。洒浇了水后,看上去也很精神,绿油油一片。可是,申老农又有了新的担忧。
099 第一次社交
更新时间2014…1…18 2:18:07 字数:3177
梅兰妮回到苏州的时候已经是初十了。
十二日是陈老板母亲李老夫人的生日。梅兰妮收到了邀请。这是她来到这里,第一次的社交活动。所以她相当重视。
她打算带齐逸一同去,如果碰到什么情况,好帮她应付,想策支招。可是,大家都说,她总要有一个人社交的时候,所以得先练起来。
这天上午,梅兰妮穿带整齐了,拿着礼品,雇船上陈家去了。
陈家的房子是前店后居,所以,梅兰妮这次走的是边门。租的小船,沿着干将河西行,到了学士河北上,在皋桥南边的一个水桥头,上面站着一个人,见梅兰妮乘的船过来,忙声招呼,“梅娘子,梅娘子。”
梅兰妮定眼一看,这人认识,是无箴绣坊的一个店面伙计,姓冯,排行十四。接待过他们。知道,他是来迎他们的。船靠上了水桥,梅兰妮付了船资,上了水桥头,和冯十四寒喧了两句,就进了一个小门。
这所房子西靠学士河,东贴汤家巷。北面是无箴绣坊,正在皋桥西,张广桥南。
在学士河边,他家有个水桥头,过去苏州很多人家,都在河边修一个水桥头,平时可以在上面洗东西,也可一当小码头用。皋桥以东正是阊门大街。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人烟密稠。寸土寸金。
进门是一个收拾的很干净的小院,梅兰妮知道,这是厨房所在地,果然有妇女在院子里拔鸡毛,刮鱼鳞。院墙,门楣上都有砖雕,雕的是人物故事,不及西看,跨过了一雕花木门,来到一个小院,小院四面二层楼房,庭院显的逼窄。但是,院中一棵石榴树,一块太湖石和几盆兰花,倒也清雅。
一个年轻妇人从正房迎了出来,冯十四说,“这是大奶奶。这位是梅娘子。”
梅兰妮,“大奶奶。”
“梅娘子,久仰大名。”接过了梅兰妮手中的东西。
跨过门槛,堂屋的上座右首笔挺的坐着一个老夫人。头上是黑缎绣了黄色寿字纹的抹额,身着茶色暗团寿纹杭缎夹褙子。下穿及地的黑色湖绸马面裙。
“这是我家老太太。”陈大奶奶介绍道。
梅兰妮站定,行了个大礼,“请老夫人金安,祝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李老夫人扶着一个妇人,站了起来,笑道,“梅娘子不必客气,你来我们家,蓬荜生辉啊。”
“老夫人说笑了。”梅兰妮半低着头。
陈大奶奶介绍那位扶着老夫人的妇人,“这是我婆母。”
梅兰妮知道,这是陈老板的夫人了,行了个大礼,“陈太太安好。”
梅兰妮看那陈太太,用了黑色抹额,身着蓝色暗花宁缎褙子。湖蓝的裙子。
陈太太回了一礼,“梅娘子不用客气。”
大奶奶又把屋里其他几个人介绍给梅兰妮,在老太太左边坐着的一个男子,是老夫人的弟弟,李舅爷的女儿李芸,和陈家二奶奶。闻讯而来的陈老板。都一一见了礼。
两位少奶奶,不用问,自是陈老板的两个儿子的媳妇了,两人全着缎面夹半臂,只是颜色不同。婆媳几人走路,站立均是颤颤巍巍。梅兰妮知道,都是三寸金莲。
只有李舅爷的女儿李芸与众很不同。李芸看上去已经二十出头,身穿圆领对襟浅红宁绸夹衫,下着藕色百折裙。虽然在座妇女都带首饰,但是她头上斜插了一枝珠花,低垂着几粒珠摇,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流。更让梅兰妮吃惊的是,她竟是一双天足。这使得梅兰妮对她的父亲李舅爷也多打量了几眼。
李舅爷六十岁上下,有一种文人的儒雅,身上有一股岁月的沉静。很让梅兰妮好感。这个时代中产阶级的家庭,不给女儿缠脚,二十几了还养在家里,这样的父亲不多吧。
梅兰妮打量别人,众人也打量着她,见她身穿一件蓝色细布圆领对襟长衫,领围,门襟,袖口处,用蓝白花细布镶了两寸宽的边,下面是同色的喇叭裙(裤),圆头搭襻蓝色布鞋,众人知她是天足。再看她头上,并没有首饰,头发在脑后梳了个长髻,上面一根木钗插住了一簇蓝白花布做的头花。只有耳垂上镶着米大的珍珠。
老夫人见梅兰妮的装束,心里赞好。因为,她知道,梅兰妮赚的是个多大的数。
主客坐定后,梅兰妮从大奶奶手里接过礼品,“这些是我自家做的。好不好,算是我的一份孝心。一个是我绣的一个台屏,送给老太太摆玩。另两盒是我家自制的北方点心,满人唤它‘萨其玛‘。”
陈太太接过礼品,转给老夫人。陈二奶奶奉了茶来,梅兰妮站起,双手接过,谢了。方又坐下。
李老夫人说,“梅娘子一双巧手,如是你做的,必是好的。”转去对她弟弟说,“你不知道,我见了她绣的水墨梅花喜鹊,虽然小件,可是那技法,那神韵,却是上上品。让人不忍释手。”
李老先生说,“大姐若是喜爱,让外甥留下就是了。”
“舅舅,你不知道,梅娘子的绣件都是排着队的,我们哪敢捞横档,做生意嘛,讲的是信誉。”陈大奶奶向他说明。
“哦,倒是我孤陋寡闻了。想当年慧娘绣的那些绣件,比之如何?”
李老夫人道,“比那个还好!步云都没有告诉过我,这套绣品还是我偶然见到了,方知从我们绣坊里卖出了好些绣件,和缂丝件。外面都有了名了,自家人全然不知,那日还是你冯表姐说起这些,我们才知道,正巧,步云手里还有一套水墨画绣尚未送,就借进来一看。我的眼光,你是知道的,我说好,必是神品了。”
梅兰妮到这会才知道,陈老板名叫陈步云。
这时李舅爷说,“大姐,你手里现有一幅绣品,不如拆开了,让大家赏看赏看?”
梅兰妮微笑不语,李老夫人点点头,大奶奶上前,把包装拆开,把拿玻璃双面绣屏立了起来。
众人都围了上前观看。
陈老板站到梅兰妮身边,“谢谢梅娘子,我娘就爱好的绣品。”
梅兰妮低声说,“不值什么,我俩也算是生意伙伴了。不用客气。”
“生意伙伴?”陈步云再一想,“可不是嘛,我俩是生意伙伴。”顺竿子地,“你是不是考虑一下我们合办绣庄?”
梅兰妮说,“这个建议不错,但是我有一个更好的,我们合作卖一种日用消费品。”
“日用消费品?”
“对啊,就象蜡烛,灯油,这样的东西,你离不开它,但是,用掉了就没了,还得再买的东西。”
“可我是绣坊啊。”
“那样东西也是纺织品。”
“哦,那是什么样的东西?”
梅兰妮说,“我做成了,自会让你知道。”
两人说的起劲,那边李舅爷说道,“梅娘子,只怕为你画画稿的人,很不一般啊。”
梅兰妮闻言,起身来到桌前,“李舅爷好眼力,这猫的画法来自西洋。”边说,边把屏面转了一百八十度。众人“咦”了一声,又围住了看希奇。
梅兰妮对李舅爷说,“这种画法是朗世宁学士的画法。他是西洋人。”
“你认得朗士宁?”李舅爷问。
不认得也得说认得,“我家前些年住在京城,和朗学士是邻居。”
“哦,这朗世宁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