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理,独生女儿在家中是倍受宠爱的。可是,在这个时代,家里儿子虽然多,负担也大。每年的免役税一人二两,就不是个小数目。李三毛家的田地并不多,每个成家的儿子分到了两亩水田。两间茅草房。剩下的两个儿子,和李三毛种着家里的四亩水田,另外还佃了申家三十亩地。这三十亩是李家父子三家合种。算是一户佃户。父子几个勤勤劳劳的过着生活。华家要抽佃,他们的日子肯定要受影响,找了申老农商量。是不是能出面和新东家说说情,不要抽佃。
    申老农被梅朵洗了脑,正铆足了劲准备大干。可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看着他们挨饿。就帮他们出了个主意。让他家把田交给一个儿子种,其他两家就到华家农庄来打工。这李家父子合计了一下,觉着合适。所以这几天,他们就在庄子上干活。
    申妈妈要找人帮忙,也找了李家的婆媳。厨房里干活的两个就是。才说起,有没有合适的位置,安置小女来做,让她存些嫁妆银。
    李小女今年十二岁。
    小女看见过梅香,长得不出色,还破了相。乡下的女孩不懂说‘气质‘二字,梅香落落大方的气质,还是看的懂的。虽然布衣,衣服的式样还是很别致的。
    小女心中爱慕,也希望能来华家做个丫头。李家的妇女们合计后,向申妈妈开了口。恰巧,梅兰妮提起了这事。
    梅兰妮接过申妈妈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那个小丫头人怎么样?”
    申妈妈笑道,“乡下的丫头,干活是没有问题的。规矩嘛,要慢慢调教的。”
    梅兰妮说,“那就请你多费心了,李小女来做工,每月五百文,先试三个月。合格的话,就转长期工。你去和她家人说这事,就说是你的决定。明天让她来上工吧。”
    申妈妈听了这话很高兴。这说明新东家认可了她的内管事地位。
    申妈妈和李忠实的浑家李三嫂说了这事,李三嫂自然很高兴,回去对女儿千叮万嘱了一番。
    梅兰妮见这里事事妥当,放下心来。第二日上午便乘船回苏州了。梅朵要多留几天。所以边峰和小乙留下帮助她。
    小女来了,申妈妈带她来见梅朵。小女虽然是乡里的女儿,但也不是扭捏的人,倒是很大方,见了梅朵跪下,磕头。
    梅朵让她起来,“有事站着说话,别有事没事往地上趴。”
    小女‘扑刺‘一声笑了起来,站起身来,“我原本也不会这样的,昨天我家姆妈听说我要来这里服侍姐儿,特地让我二嫂教我行磕头礼,练了好半天,原来是没用的。”
    梅朵听得她这样说,笑道,“对,就这样说话就很好,我不喜欢那些虚礼。”
    小女说,“那我就直说了。”
    梅朵说,“不碍的,有什么事直说就是,不要吞吞吐吐。”
    小女说,“就请姐儿给我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你不是有名儿了吗?”
    “哪算什么名儿,小女,小女的,下湾村里就有三个小女。有时,都不知叫谁呐。”
    梅朵为难地,“可是我不会起名。”
    小女点拨她,“象梅香姐姐那名就很好。”
    梅朵望着那山坡,灵机一动,“要么你叫茶…茶香吧。”
    小女高声说,“茶香谢谢姐儿起名。”转身就跑了。高喊着,“姆妈,嫂嫂,我现在有了新名字啦,叫茶香---”
    申妈妈说,“没有规矩。”
    梅朵说,“小女孩嘛,不要太多苛求了。”
    申妈妈看着出去的梅朵,想着她的老气横秋,“小女孩!”心里想发笑,她比小女还要小呐!
    申老农带着梅朵看才种下的果园子。
    “种了五亩地的梅子树,就是岛上的青梅。这六亩准备种梨,按照你说的,这一亩的苗床上种了秋白梨苗,竹篱要等农忙过了在找人搭,鸡棚,鸭棚盖在南边,也等闲了再说。”
    梅朵认真看了果树的种植情况,用竹竿量了量梅树行株间的距离,符合她的行三米株二米的要求。赞了老农几句,老农心里高兴。
    可是,还没等老农高兴起来,梅朵就提出了一个让他头疼的事。
    胥口席家是个大族,他家原先老太太喜欢吃砀山梨,砀山离苏州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梨从砀山运来,烂掉大半。所以,二十年前,席家在自家的果园里种了上白株砀山梨树,由于砀山梨好吃,所以,很多人去求梨芽。梅朵的要求是,去定下明年三月六百枝芽。
    老农算了算,席家一枝芽就卖二十文,这六百枝就要十二两银,有这个必要吗?
    水稻收了。梅朵让人在放干水的田地中间插出一排小木桩子,把田地分成了两爿。申老农和李三毛,推着小车往其中的一爿地里送肥料。
    另外还有两家的佃农愿意来做工。只是,收了稻,还要在场地上忙几天,所以要晚两天才来。
    人少有人少的干法。犁地时,梅朵让申老农试用她这次带来的三铧犁。用两头骡子拉犁。这种犁绝对是新式的。因而没人会扶犁。小乙用过这种犁,所以,他来示范。申老农见这种犁等于三,四个单犁的作用,便自己学着扶犁,小乙帮着牵骡。开始时犁的并不快,但是,一点点的就熟练起来。半天也犁出了六亩多。申老农知道,如果他熟练了,用这犁,一天犁出二十亩也是可能的。
    很快,他又被新农具雷住了。这次是耙。犁好的地里,土是大块的,要用耙把它们弄细,一般都是人用耙把地耙松。而梅朵的耙是一块木板上装上了两行交错的铁齿。用牛拉着,板上压了重物,人在后面扶着。
    李三毛用骡子耕地。老农用牛拉着耙,在后面耙地。梅朵说,这是流水作业。
    四天后,等其他的几个雇工来上工的时候,这爿地已经土都耙细了。整块地里横横竖竖的拉着绳子。老乐按照梅朵的吩咐,给了他们一人一把洛阳铲,沿着绳子挖十公分宽的沟。乡下人第一次用这种铲,可是用了一会儿,顺手了,这铲开沟比其它农具快。农人们都问老农,这是哪里买的,叫什么?
    申老农把这问题都带给了梅朵。因为,过去梅家湾的农人就用洛阳铲开沟的,所以,她特地让秦炼做了几把。叫什么。她想,过去江南地区把这种铲叫‘河锹‘,因为用它来开河挖土,是再方便不过的。两天后,大片的田地被细沟分成一块块的。开好沟,雇工们又用耙再把地耙了一遍。土就更细了。
    老农亲自筛选浸泡麦种。
    梅朵用细麻绳和竹竿做了条框,让雇工们把麦种播在条框里。每块地上播了三条。
    梅朵也没闲着,她和边峰,小乙,茶香两人一组在田边和果园里种了蚕豆。两个男孩用河锹在地上叉一个洞,女孩们往里面丢两粒蚕豆,铁锹取出顺势把土敲紧。活是不累,但干久了,男孩的手掌起了泡,女孩的腰酸痛。老农见了直点头。
    种完麦子。又种了油菜。梅朵把合理密植的概念灌输给了老农。
    几天后,秋种结束了,农庄第一次种了,四十亩条麦地,二十亩油菜地。一共用了七天时间。
    通过这几天的劳动实践,梅朵给申老农上了一课,“改革劳动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接下来,他们要插种茶苗了。
    梅朵检查那二十亩耕耙,平整好的土地,上面还四边是上面两尺宽,底部一尺五宽约八寸深的沟渠。苗床四尺宽,苗床与苗床之间有六寸深的畦沟。苗床上薄薄的铺了一层山上运下来的细土。梅朵用做了刻度的竹竿量着。老农跟在一边,查出尺寸不符合的地方,立刻就让人修改。
    申老农觉的,这种地又不是绣花,大概过得去就行了,梅朵这小丫头是不是把梆锥当针了。梅朵知道他心里所想,并不解释,一块地查了一天才完。
    下一日要插种茶苗了。要去山上剪茶枝下来,查种在苗床上。梅朵把剪茶枝的要求很具体的讲给了老农听,插穗三寸长,两片叶,两个腋芽。如何剪,剪下来的枝要在泥浆里沾一下,等等,很是细致。怎样扦插,也一一明示。
    老农心里一算,“那这二十亩地要很多穗枝。我们没那么多的山地种。”
    梅朵说,“怎么没有,那山坡除了防风林和蓄水池和排水沟外,我算了可以种四十亩地的茶。”
    老农说,“姐儿算得不错,这一亩地种上几百株很了不得了,多下的,难不成去卖掉?”
    “我的一亩要种八千株。”
    “八千!”老农转不过弯了。这里人家种茶,就是半亩,一亩的,几百株茶,一年最多收个十来斤。
    梅朵又震了他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