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时被干妈拉着走,后面奶奶的声音无比清晰。
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人,那场面,都好陌生。
……
到了干妈家,干妈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了一个塑料袋,袋子已经空了,倒出来大概四五个糖果,包装得很漂亮,跟农村这边的糖果可不一样。
“吃糖,这还是上回你们小波哥从南方寄回来的。好吃。”
孟晓波是干妈的小儿子,在外面打工。干妈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刚刚结婚夫妻俩都在外面打工,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也都在外面打工。干妈干爹老俩在家里种地。
孟时把糖都塞给孟翔飞,她不是真的小孩子,不馋这个。
谁知,孟翔飞挑了看起来最漂亮的一个糖,剥开糖纸,非要把糖塞在她嘴里。
嘴里丝丝化开的甜,让孟时觉得心里越发苦。
她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干妈坐在对面,“哎呦哭啥咧,快别哭了,我们时时那么好看,一哭可就不好看了。”
孟时点点头,擦眼泪,可是眼泪却越擦越多,怎么止都止不住,气得她直跺脚。
“好了好了,想哭就哭一会儿,那好歹是你奶奶,说你两句听着也就是了。反正你们现在住在镇山,平时也难得回来,总不至于次次回来都这样吧?”干妈开解道,眼里是满满的疼惜。很多时候,有血缘的亲人,反倒是不如没血缘的外人。
孟时双手捂着脸,哭了一会儿,才终于止住了眼泪。
跑到院子里的自压井那儿,压点儿水洗洗脸,才又回到了屋里。
“干妈,我没事了,你做饭吧。叫小飞先在你这儿,我回家去。”
“怎么了?回去干啥,中午就在这儿吃吧。芝麻叶面条,简单的很,我面都拌好了,一压就成。”
“不了不了,大姑一家子来了,奶奶要给他们做饭。我爸妈和大舅在地里浇水,还得给他们送饭送水。干妈,我怕我奶那儿没啥菜给我,我爷的灶房里我刚才看了,也没菜。你这把长豆角给我吧,我回家做蒸面条,再烧锅水送去就行了。”孟时吸了吸鼻子,说道。
“你哪会做饭?我来做吧,做蒸面条也行,我把面条出薄一点就行了。”
“不用了干妈,我会做,你放心吧。”
孟时说着,也不等干妈再说什么,就拿着桌上的一把长豆角跑出门了。
孟翔飞倒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不动,姐姐让他在这儿,他就在这儿,他帮不了姐姐,可是他听话,不给姐姐添乱就对了。
孟时跑回家去,脸上已经没啥异状了。
想了想,她还是去了奶奶那儿。
“奶,这都晌午了,你做饭了吗?我去往地里送饭。”孟时问道。
奶奶看了孟时一眼,“会哭会跑,你不会做饭啊。我这哪儿有时间做饭!你大姑姑父来了,你妈都不会来做饭,还指望我……”
听到这儿,孟时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
她直接转身,去到爷爷的灶房里。
面缸里,面是有的,水缸里也有半缸水。
拿一个盆子,挖上两高碗面,再兑上水,拌匀,放在边上醒。
然后把从干嘛家拿来的长豆角,去筋,择成五厘米左右的小段,弄半盆水泡上。
这豆角都是农家自己种的,不是啥稀罕的菜,所以孟时从干妈家要的时候,也不客气,如果是贵重的,比如肉啊什么的,她肯定就不要了。可如果连这点儿菜都要小心翼翼地斟酌要不要,那已经不是客气,而是疏远了。
豆角泡上,孟时端着拌好面的盆子,去对面的四娘家。
四娘家有压面机,她要去压面条。压面机这东西,也不是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的,孟时镇上的家里有一个,但老宅这里可没有。
到了四娘家,四娘也在轧面。
“时时来了,没事了吧?”四娘问道。
“没事了,我来轧点面条,做蒸面条。”孟时微笑道。
“行行,我这马上就轧好了。”四娘加快了速度,三两下就出完了面条,“你奶咋叫你轧面条?你会吗?不然我帮你压吧?”
“不用了四娘,我会压,在镇上也都是我自己压的。奶奶在给大姑他们做饭,没时间,我做点蒸面条送到地里去给我爸妈。”
“啥,你做?你奶还专门给你大姑们做饭啊,都不会多做一点,还叫你单独做!”四娘有些不忿。
“没事,我做也快的很。”孟时笑笑,开始轧面。
现在的压面机都是手动的,压一时半会儿没什么,时间长了,或者是面拌得干湿不均的话,就要压很多遍,累人的很。
不过孟时现在拌面的技巧还是不错的,拌的面干湿正好,她也不像真的小孩子那样,干活用猛劲,她悠着劲儿慢慢压,倒是也不太累。
可就算是再悠着劲儿,压到最后出面条,她也没劲儿了。
不过出面条,一遍就完了,换换手去摇压面机的把手,终于把面条都给出完了。
面条出的很薄,因为是要做蒸面条的,薄一点容易蒸熟。如果是煮面条,这么薄的话,一放在水里就煮化了,可不好吃。
“这有点儿芹菜,我从地理拔得多了点,吃不完,你拿一点回去,芹菜出味儿。还有点儿辣椒,你也抓一把回去。你爷那灶房里也没啥菜的吧。”四娘不由分说地抓了一大把芹菜,又抓了一把尖椒。
“够了四娘,够了,我拿不下了。”孟时笑着推让。
可四娘还是把菜都塞在她怀里,眼里也都是心疼,“一点儿菜,让啥呢,拿回去吃就是了,地里多的很,不值钱。”
……
从北边隆门回到爷爷的灶房,孟时开始做饭,蒸面条。
豆角已经泡得差不多了,泡的目的是为了把可能没择出来的钻到豆角里面的虫子给泡出来。
把泡好的豆角捞出来备用,再把芹菜择好,洗掉泥沙,切成段备用,辣椒用斜刀切成一片一片。
然后是葱、蒜。
料都备好了之后,孟时就开始生火。
锅灶的后面,堆着一些玉米瓤,还有晒干的玉米杆花生秧等。
用花生秧和玉米叶这种易燃的柴火来引火,然后待火烧开了,再放入耐烧的玉米瓤,让火烧旺起来。
大铁锅已经烧热。
孟时倒了一瓢水进去,水很快就热了,她用干丝瓜瓤把锅唰了一遍,舀走刷锅水,再洗一遍之后,就可以用了。
锅烧热,倒入一大勺花生油。
然后放入葱花煸香,再放入辣椒,炒香,然后是放入蒜。
炒出味后,就倒入芹菜。
其实如果有五花肉的话,先炒五花肉,再放入芹菜,味道会更香。
可惜现在这并不是一个能经常吃肉的年代。
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十天半个月吃一次肉,再差点的,一个月见次荤腥,还有三四个月不吃肉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今天其实是有肉的,妈妈买了一斤肉给奶奶,让做中午饭的。
毕竟浇水也是一项很累的体力活,又有大舅来帮忙,割点肉回来也是正常的。
可是这肉,怎么可能给孟时,她连要都懒得去要。
芹菜翻炒一下,很快,迷人的香味就扑鼻而来。
然后再倒入豆角,炒一下之后,放上酱油、十三香、盐,再添上一瓢水。
用菜铲把豆角铺开,铺在锅的周围,然后在中间放上压好的面条,盖上锅盖,大火蒸。
其实说是蒸,也相当于是煮。
菜的味道煮在了水里,水又被铺在菜上面的面条给吸收吸干,于是菜的味道就进入了面条里。
面条薄,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菜里的水,和她添进锅的水都会被面条吸收完。
熄火,将面条上上下下翻搅,把菜和面条搅匀,一锅热气腾腾的蒸面条就做好了。
把蒸面条盛出来放在盆子里,盖住保温。
再把锅刷洗干净,添上一锅水,烧开,装在暖瓶里。
拿五个碗五双筷子,还有两轱辘大蒜,装在篮子里,把暖瓶也装在篮子里,篮子挎在手臂中间,两手抱着一个用布盖着的塑料盆子,孟时就这样往地里送饭。
从家里到爸妈浇水的地里,其实就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对于大人来说,很快就到。
可是对于腿短力少的小孩子来说,真的好远啊。尤其是,又拿着这么多东西。
从家里憋足一口气,走到了村北边麦场边上,三百米左右,孟时已经没劲儿了,非得休息一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