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腹贵成双+番外 作者:花几木(19楼原创2013.07.28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逼宫失败已是自身难保,当初承诺给他们的东西均已无法兑现。即便这次王家和厉家已给了不少现实的好处,但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得罪元乾帝,让他国内乱的战火荼毒到自己国家。
 
摩罗国只是一个小国,根本就经不起国富民强的大鹰朝的捶打。若惹怒了元乾帝,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摩罗收归国下,从此摩罗这个国家就会消失在世上,变成大鹰朝的一个城郡。


元乾帝可是个真正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从来算无遗漏。这次他对自己亲生儿子都能下此狠心,何况他一个小国王子。


摩罗王子思索了半响,他不能将摩罗国拖入这个泥潭深渊,更不能做这个千古罪人。


王家人和厉家人眼见着离京城越来越远,心里的希望也越来越大。谁知就过了一夜,他们竟被摩罗王子集体迷晕,并被快马加鞭地送回到了再熟悉不过的京城。只不过这次他们回的不是高床软枕的家,而是虫鼠爬行,恶臭扑鼻的天牢。


厉家和王家联合外敌意图谋反之事,第二天就传遍了全京城,没过几天后举国震惊。


太子和皇后很自然不在这份谋反名单里,元乾帝想为他们保全最后的尊严,也是保全皇室的体面。


五日后,来北城刑场观看行刑的百姓人山人海,他们已经许多年没见过这等大事了。


历来上位者最深恶痛觉之事便是“谋反”,元乾帝虽是在夺位的过程中不择手段,但他最后是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这一点将来他是不怕被后人诟病的。


此次为了杀一儆百,元乾帝共下令诛杀了厉家上下三百多人口,以及在京的王家人一百多口。另外剩余在边疆的王家子孙他已下令缉拿,杀无赦。


行刑那日的情景便是许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些亲眼目睹过的老百姓还是觉得犹如历历在目,惊心动魄。


蜿蜒的血水布满了整个刑场,流淌成一条细细的小溪。数不清的人头堆积如山,死者脸上的表情异常可怖。许多胆小的人当场就晕了过去,听说还有被吓死的。


那天林迅乔和元惊澜也乔装混进了人群,她就想亲眼确认自己的仇人是真的死了。这些人曾经带给她和元惊澜许多不好的回忆,随着他们的死去,这些不好的东西以后都会消失不见。


厉驰父子和王浩父子的人头被悬在城头示众了整整一个月,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世人,这几人是犯了谋反大罪才被抄家灭族的。


王家被抄的消息传至边疆,北靖将军王鹄与前来捉拿王家子孙的禁卫军展开了殊死较量,带领着五万王家军正式宣告叛变了。


边关告急,元乾帝盛怒,当朝下令封护国公秦群为兵马大元帅,带领三万秦家军和四万禁卫军火速开往边疆,将王鹄拿下。


大军出发前,文策向元乾帝献了一计,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与家书”,让士兵们每次与王家军对战时念上无数遍。


这封“与家书”全文描写的是一个驻守边疆多年的士兵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当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谓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每每王家军众战士听到这封“与家书”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中的父母妻儿。想着自己本是守护边疆,身披荣光的兵将,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反贼,将来有何颜面回去见父老江东。


双方开战不到半个月,王鹄手下的士兵就先内讧了,他的副将亲自将他绑了押送到元乾帝面前。


世人本以为这场战事要打上半年八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场了。文策兵不血刃的“与家书”顿时疯传至大江南北,威望一时无两。


林迅乔听到外界称呼文策为“文算子”不由觉得好笑。文策这个人的确是聪明绝顶,举世无双,不过她个人还是认为“文算盘”更符合他的本质,他做什么事都是精打细算。


元惊澜对文策的想法却是要复杂的多。对于他危难之中的出手相助,一方面他存有感激之情。可一方面,作为一个男人,他自是察觉出文策对自己妻子的那一点小心思,这又让他有些吃味。


不过眼下瑞王府和京畿卫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去处理,元惊澜暂时压下这点小不爽,夜里可劲地折腾林迅乔以做补偿。


厉家人被斩首后的第七天,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头七”之日,皇后在坤明宫吞金自尽了。


皇后生前风光了半世,不想后半辈子在冷宫中度过凄凉悲惨的岁月,更不想看到淑贵妃和惠妃她们得意的脸。最后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保留最后的一丝尊严和威仪。


她留了一封亲笔信给元乾帝,信中将此次逼宫事件全揽到自己和厉驰头上,字句之中全是为太子求情之意。


元乾帝本也没想要太子的命,可他始终是一个毒瘤,不能继续把他留在皇宫,否则总有一天他还得闹事。


皇后突发暴病急逝,举国哀悼百日之际,又传出东宫走水,太子不幸被烧身亡的消息。


其实厉家与王家叛变事发,谁人不知他们身后代表的是谁,只是碍于皇家声威不敢胡言乱语。此时听闻皇后母子均莫名身亡,众人更是讳莫如深。上至朝堂、下至民间,只字不提此事,只一门心思地为这两位做好门面上的守丧仪式。


太子到底是死是活,这世上恐怕只有元乾帝和办事的那几个暗卫才知道真相。


事实上,元乾帝将太子远远地送走了,身边又有高手如林的暗卫看着他,这个在世人眼中的“死人”以后是彻底翻不出什么浪来了。


至于摩罗小国原本是想浑水摸鱼,大占便宜,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虽然元乾帝不再追究他们的谋反罪,但却将他们每年的进贡数量翻了一倍,还让摩罗国主亲自写了一封书函,表示摩罗子孙愿意世代效忠大鹰皇朝。
  
第一百三十章 分家 
 
这一场宫变不仅让朝廷和皇宫的一些秩序和形势分崩离析,也让瑞王爷对待王府的内情关系有了另外的看法。
  
从前,他与所有世家掌权人一样,认为父母在,一家人就必须团团圆圆,齐齐整整。可历
来人心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几位皇子斗得你死我活,元铭宣这个庶子也将好好的一个王府搞得乌烟瘴气,这都是大家长期住在一起累积起来的矛盾与争斗。
  
如今沈侧妃已经人事不知,半身不遂,三兄弟间的仇恨是越发地深重了,如果再让他们住在一处,只怕真的要祸起萧墙。
  
瑞王爷痛定思痛,在皇后的国丧期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让元惊澜三兄弟分家单过。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便是连元铭宣夫妇也没有什么意见。
  
元铭宣深知这是瑞王爷在给他一条生路走,若是继续呆在王府里只怕他以后就回落得如他侧母妃一样的下场。而且分府单过他就可以从家庙接走沈侧妃,两母子又可以在一起,再也不用看王府众人的脸色过活。
  
元铭宣的妻子黄氏更是千百个乐意。她刚嫁进来不久,并不清楚元铭宣的事情,只是她一早就知道瑞王府这三兄弟是早就分好了家财的,元铭宣手头上的银钱和物产相当可观。


若是分府另过,她就不用每日早起贪黑地向上头两位正经婆婆请安,也不用在两位身份高贵的妯娌面前伏低做小。何况她名义上的婆婆已经是个残废,她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女主人,掌管中馈自不用说,从此再也没有婆婆这座大山压在头上,这么好的日子上哪去找。


元惊澜兄弟自然也同意瑞王爷这个决定。沈侧妃和元铭宣一个残了,一个废了,太子一党溃败,以后有府中暗卫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相信他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林迅乔觉得瑞王爷对元铭宣母子还是太过宽容了,不过一个是跟了他二十年的女人,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心软倒也正常。


只是最后元惊澜和元惊鸿也决定就此放过元铭宣,毕竟与他做了十几年的兄弟,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一家人,见他已经得到应有报应就算了,没必要真的赶尽杀绝。


对此,林迅乔尊重他们的决定。听闻分家的消息她起初有些吃惊,后来却也是压抑不住的高兴。能和元惊澜出府过自己的小日子,上头没长辈看管,不用晨昏定醒,简直就堪比神仙的日子。


元惊鸿和世子妃将来是要承爵的,自然还是与瑞王爷夫妇住在王府里;两个未出嫁的小姑元婉清和玉涵郡主,连同潘侧妃也是住在原来的庭院。只有元铭宣两夫妇和林迅乔他们搬出府另住就行了。
  
瑞王爷找来了大理寺卿和另外两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