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坐下了——她还没换衣服呢,就这么家常装扮地和孙贵妃对坐,倒是很像两人从前没事串门子时候的样子。
上了茶,徐循没说话,连贵妃的样子都不想看,如果不是实在太无礼,她的教养让她说不出口,她都很想问贵妃,“你来做什么?”
孙玉女却是开门见山,啜了一口茶汤,便直接道,“你和大哥拌嘴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你不知道才怪呢,徐循心里暗想,没吭气。
“我知道空口无凭,”孙玉女也没搭理徐循,便自顾自地道,“不过我还是得来告诉你一声,这事,不是我告诉大哥的,更不是我撺掇他来找你的。你说得对,这件事皇后娘娘占着理,我忙着惭愧反省还来不及呢,无端端和你生事,我没那种心思。”
话说得这么白,徐循禁不住就扫了几个下人一眼,宫女们被她一看,如蒙大赦都退出去了。孙嬷嬷贴门口站着,脸上肌肉直跳,使了劲装没听到。
人都出去了,话也可以说得稍微直白一点,孙玉女又道,“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我告诉大哥这事,也自会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不至于让他这么莫名其妙狂发一通火。这事儿我就是要用,也不会用在这里。”
她嘴巴一翘,略微有些自嘲地说,“老实和你说吧,我和皇后那点事,他心里清楚得很,你就看这事儿他没来问我,直接问的你,就该明白了。我嘴里说出来的,他还未必信呢。”
虽说皇帝明显是宠爱孙玉女,但皇后怎么说和他也夫妻了几年,若只听信孙贵妃的一面之词,对皇后肯定是不公平的。徐循又怔了怔,“你前几天不是去乾清宫了么……”
“你不信问王瑾他们好了,在乾清宫我多说了一句话没有。”孙玉女的态度很强硬。她忽然又冷笑了一下,“也不知是谁在背后巧手拨弄,我是被她算计死了,你等着看吧,这一阵子,太后娘娘对我肯定没有好脸。”
有南司药在,这件事绝对瞒不过太后的。而太后的态度,从她召了徐循也不召孙玉女,不就可见一斑了?皇帝这番作为,所有人都以为是听了孙玉女的挑拨,她肯定对孙玉女又生出意见来。这一点,徐循也不能否认。
徐循不置可否,不过容色多少是缓和了点,她道,“若不是你,是谁呢?大哥忽然就进来乱发一通脾气,不论那个人是谁,可都把他的情绪给挑得相当厉害。”
“哼。”孙玉女面上也浮现出少许怒气,“他和文皇帝还不都是一个样,把后宫当成了他家的一亩三分地,爱怎么撒野就怎么撒野。心情好的时候,你就是如珠似宝,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到一出就是一出,情绪上来了根本就都不能自制的。”
看来,她对于皇帝莫名其妙就闹出了这么一摊事,搞得她名声大坏,在太后跟前又失去了宠爱,也是颇为不满。徐循倒起了些同病相怜之感,她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却也没有反驳。
很多时候,没有反驳实际上就是一种赞同。徐循前天要是对皇帝的感慨沉默以对,事情也就闹不到这份上了。孙玉女瞥了她一眼,道,“大哥身边的人多了,很多人我们根本没法去掌握、了解,这事到底是谁弄鬼,又或者只是大哥情绪上来了,除非他自己愿意说,否则查也是查不出个结果了。这事,我认了。”
她有些咬牙切齿地道,“这个亏,我也打落门牙和血吞,吞了。反正我也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那你又何必过来。”徐循还是反射性地问了一句。
“有些话我必须得和你说清楚,虽说咱们这宫里,再难像从前那样和气了,但我却没想着和你过不去。”孙玉女显然也早有准备,她盯着徐循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从潜邸一块上来的人里,我也就和你最知心了,不论你怎么样,我心里总是把你当作朋友的……我不想因为别人的缘故,失去你这个朋友。”
徐循倒没想到孙玉女会把话说得这么白,更没想到她居然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朋友——她一时愕然,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孙玉女也无需她回答,话说完了,她没有多留,直接就起身告辞了。徐循要送,孙玉女也没拦,到了阶下对徐循道,“你放心吧,这事的原委,连一句话都没落下,全传开了。再过个三五天,大哥还没息怒的话,太后娘娘肯定会介入的。”
她冷冷地一笑,低声道,“你在这宫里是人人喜欢,比我这个人人讨厌的贵妃,要强得多了。”
说罢,也不待徐循回话,便昂首直出宫门而去。徐循目送着她的背影,心底也不知做何感想。
回到屋里,孙嬷嬷迎上来给徐循换了一盏茶,两个人默然相对,都是无话可说。过了半晌,徐循才道,“你看孙姐姐刚才说的那番话,可真心不真心?”
孙嬷嬷考虑了半晌,才不肯定地道,“这……老奴也不知道,不过,贵妃娘娘说得也有道理。她又何必挑拨皇爷过来咱们这里,闹得个腹背受敌呢?这可不是把您往皇后娘娘怀里逼么?”
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对她也没什么好处啊。现在后宫的主要矛盾还是儿子,谁能先生出儿子,谁就占了很大的先手。孙贵妃就是把她徐庄妃逼死了,也逼不出个儿子来,那她又是何必呢?
不可讳言,徐循是有点被孙贵妃给说服了,孙贵妃说得,的确是颇有道理。
但,承认了这一点,接下来的逻辑那就很险恶了——贵妃失宠于太后,和庄妃失和,最大的得益者会是谁呢?
新入宫的小女孩们,脚都没站稳,和妃级人物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潜邸旧人就这么四个,一后三妃,扣掉徐循和孙玉女,也就只剩下两个了,而两个宠妃失和,得益的人,肯定不会是本来就不大得宠的何惠妃…
114、说和
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钩纤挂玉葱条;虽说昭皇帝周年未过;清宁宫内也不好大事铺张,但毕竟是太后居所;无须华服、美饰;天家富贵气象;在小处不经意地就显露了出来。
张太后浅浅地用了一口刚刚采制完成,送到京城的明前茶;叹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毕竟是唐代到如今,传承了多少年的贡品;论茶,我是偏爱蒙顶石花的。”
皇帝坐在太后下首,闻言稍微欠了欠身子,“娘能喜欢,就是儿子的孝心到了。寻常贡品,送上京时早已过了时令,这是四川镇守太监王文银快马送上京城的,从 四川过来,也就用了不到十天。”
“倒是难为他了。”太后笑着说了一句,“不过此事,可一不可再,虽说讨了我的好,却不必告诉王文银,此事若悬为定例,蒙山一带的茶农就该叫苦了。”
“王文银都是高价赊买的,并不敢随意惊扰地方。”皇帝忙解释了一句,又道,“不过娘说得是,若是对王文银大加褒扬,各地镇守太监攀比起来,风气就坏了。”
太后点了点头,露出满意之色,她轻轻地把茶碗放到了几上,冲一屋子的宫女、女史们都挥了挥手。
皇帝见了,倒是松了口气:若是外人还在,起码这番 对话是会上《内起居注》甚至是《起居注》的,这么丢脸的事,他还没打算让后世子孙知道。
当然,至于太后的这番说教,早在清宁宫来人唤他时,皇帝便是料到了几分。内宫里如今是乱糟糟的,什么样的传言都有,太后不出面也是不可能的。
“刚才有句话,你说得很好。”太后看来也是一边整理着思绪,一边同儿子说理。“千金万金,贵重不过风气。风气坏了,要再改好比登天都难……这道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即使在后宫里,也是一个样。”
“娘说得是。”皇帝恭声应着,却不多言,把发挥的余地留给太后。
“这风气是什么风气呢?便是尊崇正统的风气……这件事,也是我做得不对,”太后叹了口气,“毕竟是疏忽了点,想到一出就是一出,事后才发觉出不妥之处。皇后出面介入,是我的要求,有些事,不是后宫正统是没有办法出面的。”
太后大包大揽,把皇后的责任全包揽到自己身上了。皇帝心里就是再腻味,还能如何?他低声说,“儿子也没有怪她的意思,现在已经想明白了。”
“嗯。”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宠妾敬妻,妻妾间的分别,你自己心里要明白。庄妃那天顶你的嘴,很不应该,可她说得 一点错也没有。胡氏是正经采选进来,由你祖父钦点的嫡妻。你不认她的体面,无异于不认你祖父的体面。你说她不配当皇后,意思是你祖父走了眼了?”
国朝以孝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