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三赶着马车到了一家‘福林客栈’面前就停了下来。
李氏同沈清和两个丫鬟拿着包袱下了车,贺三就把缰绳扔到了迎出来的小二手里,熟络的和店老板打着招呼。
看样子以前也是去过京城好多次了。
沈清想着贺三已经转过头来向着李氏和她介绍:“这是杨掌柜,我们是十几年的相识了,哈哈!”
李氏忙和杨掌柜打了个招呼,点了些菜就领着沈清和丫鬟回了房里。
“今晚和衣睡,明日咱卯正就走,都别睡过了头去。”李氏沉声吩咐着两个丫鬟。
夏荷和若初答应了一声,就把行囊放在了一旁开始铺被。
不一会儿饭就被送了上来,李氏问明白了贺三的吃饭情况,得知他在和杨掌柜喝酒,她把一块碎银子放在了篮子上:“这是他们的饭钱,剩下的就是小二哥的。”
小二笑得嘴都咧到了后耳根。
****
今天的,O(∩_∩)O~~
第九十五章 进京(三)
这一晚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李氏早早的起来穿上了衣服,两个丫鬟已经收拾妥当敲响了门。
沈清被敲门声叫醒,她在不熟悉的地方本就觉轻,更何况还有心事。
“可以再睡会儿。”李氏看她坐起来柔声道。
沈清摇了摇头,下床趿上了鞋。
她们下楼的时候,贺三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李氏忙点了现成的早餐让小二送了过来,又嘱咐小二将些干粮凉菜之类的打包一些。
吃完饭后付清了余下的银子,一行人又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李氏上马车后就把沈清给揽到了怀里:“再睡会儿吧,起来的这么早。”
沈清点了点头,又窝在李氏怀里睡了过去。
若初拿起边上的毯子给沈清盖了盖,自己坐到了一旁。
沈清是被李氏给叫醒的,她掀开帘子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差不多已经正午了。
此时正奔走在城外的驿道上,边上的树木匆匆往后面溜。
她揉了揉眼问道李氏:“怎么了娘?这是哪里?”
“清醒清醒填吧点儿东西,赶路急,也去不了城里吃热乎的。”李氏笑呵呵的看了一眼外面:“应该已经到兴济了。”
沈清点了点头,接过若初递过来的水囊喝了一口。
李氏见此扬声对着外面道:“贺大哥,找个阴凉停停吧!”
八月里的正午还是有些热的。
贺三在外面答应了一声,不一会儿马匹就停了下来。
晚上是在大城落的脚,几人到达顺天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
太阳最后一丝光晕已经褪了下去,天色灰蒙蒙的却也没有全黑。
众人远远的看着城门心情都有些激动,终于到了。
这三天的颠簸可真难受啊。
李氏笑呵呵的对外面喊道:“本以为今晚要寄宿在黄村的,大哥一加劲儿这就到了顺天了!”
贺三在外面朗声笑道:“看着你们也是急事,不然也不能这么急赶,早到了你们心里也早踏实些!”
李氏笑了笑,问道:“前面就是永定门了吗?现在关没关城门?”
贺三摇了摇头:“咱还能赶上尾儿,不过今晚就只能住在外城了!”
李氏答应了声,回过头来给沈清整理了一下方巾。
马匹今天赶了太多的路,明显有些疲累,等贺三赶去城门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下来,边上守城的官兵们正聚在一起,不时的聊些京里的新鲜事儿。
贺三赶马车过去的时候,马上就有个官兵拦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贺三又掀开帘子要了路引,正当母子两人以为可以放行的时候,一个官兵又掀开帘子看了她们几眼。
过了好一会儿马车才得以放行,贺三暗自骂了句娘才跳上车辕进了外城。
“贺大哥,怎么查的这般严了?”李氏问道。
贺三拉着马缰绳朝里面大声道:“据说是庆王府一个家眷失踪了,拐带人的还是认识的,这不是查着么!”
李氏‘哦’了一声,掀开窗帘子朝外看了看。
沈清闻言皱了皱眉头,现在的亲王郡王都不用就藩的吗?
她想着就问向了李氏。
李氏笑道:“早在建文八年就已经改了,现在的王爷们都是不用去往藩地的。”
沈清闻言抚了抚额头,自己所知的那点儿历史现在看样子也是用不上了。
她掀开帘子往外看了看,边上的商铺都点起了灯,路上还有不少的行人,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马车在一家客栈前停了下来,李氏率先下了马车,回头拉着沈清也下了车。
这家客栈名字叫‘鸳鸯客栈’,李氏看着头上的牌匾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贺三把缰绳扔给了小二,走过来解释道:“这家客栈是夫妇入住打半价,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掌柜人是很好的!”
李氏笑了笑,举步进了里面。
掌柜是个圆圆脸的中年男子,此时正站在柜台前打着算盘。抬头见几人进来,忙笑眯眯的走了过来:“打尖还是住店?”
“这么晚了当然是住店了!”贺三朗声笑言了声。
掌柜的闻言呵呵笑了起来,叫过小二来准备干净床单,自己亲自领着几人上了二楼。
“客官准备开几间?”掌柜笑眯眯的道。
李氏望着他点了点头:“三间。”
那掌柜闻言仔细看了李氏两眼,又笑呵呵的领着他们往里走。
“桃花间,菊花间和芦花间如何?”掌柜指着靠里的三间问道。
李氏善意的看了他一眼:“好,麻烦掌柜的了,再麻烦每间都来份咱店里的特色小菜吧。”
掌柜的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转身下了楼梯。
李氏回头望向了贺三:“贺大哥住芦花间如何?”
芦花间比较靠外。
贺三朗声笑道:“那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一会儿小二就抱着干净的床单被罩疾步走了上来,几人忙退到一边。
几人刚收拾好,掌柜的就派人把饭菜给送了上来。
若初和夏荷要在旁边服侍,李氏撵她们回去道:“我们娘俩说会儿话,你们别在这儿碍眼了!”
两人掩嘴笑笑,五味杂陈的回了旁边的房间。
主子体谅你,爱护你,还有比这个更能让人感动的吗?
沈清舒了口气的坐到了桌前。
李氏给她夹了块杏仁豆腐道:“这家店做的很正宗,尝尝。”
“娘以前来过吗?”沈清揽了揽头发问道。
李氏闻言一顿,又给她夹了筷子肉丝:“和你爹来过几次。”她说着笑了笑:“我们当时还打了半价呢!”
沈清掩嘴笑了笑,也给她夹了块杏仁豆腐:“娘也尝尝,看手艺进步了没?”
李氏低头笑笑,夹起来吃了一口。
“娘,咱明天去哪儿?”沈清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去永宁寺胡同,那里有你爹的好友。”李氏笑道。
沈清闻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等到两人吃完饭收拾好躺上床之后沈清才问道:“那好友叫什么名字?”
李氏枕着胳膊望向了她:“姓金名村,字应岚。现在应该升官了吧……”
沈清闻言对上了李氏的眼睛:“他原来是什么官职?”
“原是大理寺评事来着,八九年都过去了,现在肯定已经身居高位了。”李氏说着不知想到了什么,呵呵笑了起来。
自从下了车李氏心情就变得前所未有的好。
沈清想着笑了笑,问向了李氏:“您现在可以跟我讲讲了吧……”
李氏微笑着摸了摸沈清的头:“娘今晚给你讲讲沈家吧,明日再讲其他的。”
沈清闭了闭眼,掩下了嘴角的一丝无奈,笑道:“好。”
李氏正了正身子,望着头顶上的布帐缓缓开了口:“沈家祖上当过国子监祭酒,家的原籍也不是秀水,而是真定府的安平。但由于你曾祖父一心行商,却又赔了本,家里也没有出现个读书的人才,几代的家业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李氏看了看头上的帐子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到了你祖父那一辈,家里已经是普通的平民户了,安平的族亲也都历经了好几代,早已对不上族谱。你祖父就领着你祖母和你姑姑离开了京城,他们本来是想去往杭州投奔你祖母的族亲,却在经过秀水的时候生下了你父亲,老两口商量了一下,最后留在了秀水。”
沈清望着李氏回想的神情,望着头上的帐子眨了眨眼。
李氏接着道:“你爹知道了家族的变迁史后,立志要把失去的东西再拾回来。在他二十四岁那年,他考上了两榜进士,少年得志,加之仪表堂堂,他成了人家眼里的金龟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