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起点.8.16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很沮丧,被逼的走投无路,决定率领部队投靠楚王景驹。
  走到半路上,便遇见张良。
  刘邦跟张良曾有过一面之缘,便打招呼说道:“原来是张老弟啊,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张良见到刘邦,颇为感叹,他是稚儿的夫君啊。
  “刘兄你要去哪儿呢?”张良不答反问道。
  “我最近不太顺利,想去投靠楚王景驹!”刘邦垂头丧气,有些憋闷。
  “是麽?”张良含笑说道:“我为你捎来一封书信!”
  “书信?”新邦狐疑,谁的书信?
  张良将信函递过去,缓缓说道:“嫂夫人的家书!”
  “稚儿?”刘邦将信将疑,有些欢喜,又有些忧愁,欢喜的是他正牵挂,家中的情况。
  忧愁的是,自己现在这么落魄。
  刘邦看罢书信,声线有些起伏,质疑说道:“稚儿要你来帮我?你跟她怎么认识的?”
  察觉到刘邦的不悦,张良洒脱笑道:“难道刘兄怀疑我?还是怀疑稚儿?”
  刘邦见兄弟们,都在望着他,不好发作,干笑说道:“怎么会呢?我跟稚儿夫妻情深,自然对她深信不疑!张老弟既然来投靠,就是我们的好兄弟,自己人,我刘季岂有信不过的道理呢?”
  脑海里,呈现出当年王县令的模样,刘邦心中更加郁闷。
  这是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一直隐藏在最深处,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
  但他知道,这个疙瘩一直存在,这才是横在他跟稚儿之间,最大的问题所在。
  而且他以向自视甚高,希望有识之士投靠他,是因为他的才能,而非是为了吕雉,才前来投奔相助的。
  张耳跟稚儿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萦绕在刘邦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张耳这样的人才,多少人想得到,他都不肯屈就。
  却在刚刚出现,便愿意效忠,居然直接将数百家将,统统给他刘邦。
  而他自己居然,只做个客卿而已。
  张良,化名张耳,字子房。
  其兄祖为韩国公族,他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曾连续辅佐过五世君主(张开地当过韩昭候、韩宣王和韩襄哀王的宰相;张平当过韩相釐王和韩悼惠王的宰相)。
  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平去世,张良那时还小,所以未能承位做官,二十年后,韩国便为秦国所灭,张良家道中落,但那时尚有家僮三百人。
  张良发誓为韩国复仇,花掉全部家产收买刺客谋刺秦王嬴政。
  后来在东夷仓海君那里访得一个大力士,张良为之铸造了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这位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设伏,刺杀秦始皇。
  尽管这位大力士在百步之外准确地把大铁椎投向了秦始皇的车驾,但却是“误中副车”,功败垂成。
  秦始皇大为震怒,下令全国大索十日,捉拿刺客,张良却安然逃脱,改名换姓,隐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后来,他在下邳桥上偶遇一位“圯上老人”,授他一部《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读,十年终于融会贯通。


第035章 失望的开始
更新时间2012…7…7 13:32:36  字数:2049

 张良的归附,并未让刘邦很开心,反而如同有一根刺,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
  但他表面仍然要开怀,要让弟兄们知道,要让投靠他的人都知道,他刘邦是个能容人,能用人的明主。
  他收下张良的几百家将,而任命张良为“厩将”——实际上就是个“弼马温”。
  一个管马的小官,张良曾多次尝试,将《太公兵法》中的用兵用世之道与他讨论,但刘邦只相信他自己。
  认为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兴趣一般,张良无奈啊,只好跟萧何讨论,然后萧何再说给刘邦听呢。
  刘邦信任萧何,这倒还有些作用的。
  张良跟萧何很投缘,两人很多见解都不谋而合,心有灵犀,切磋起来是得心应手。
  刘邦召集大家中途休息,将兄弟们请到帐篷里,笑眯眯的说道:“你们知道我投靠楚王景驹的目的麽?”
  萧何答道:“沛公是要借“楚王”之势来对抗魏王,进一步收复丰邑!”
  刘邦哈哈大笑说道:“知我者萧何也!”
  樊哙,夏侯婴等人,都露出倍骄傲的神情,暗想,我们老大就是聪明。
  曹参跟萧何,面露担忧神色。
  “怎么?萧何,曹参,你二人可有话说?”刘邦很是不爽,咕咚咚喝了一大碗水,行军有规定,不准喝酒,他自个立的规矩,不好破坏。
  最恨人家在他得意的时候,给一副晚娘面孔。
  曹参讪讪笑道:“原本这是条好计策,但事情发生些变化,您还是问问张耳吧!”
  刘邦心里窝火,砰的一声,砸烂一只大碗,见众兄弟皆惊讶莫名。
  只好挤出笑容,尴尬笑道:“曹参说的有道理,快请张耳!”
  张良进得帐篷,掏出皮囊,猛灌了两口水,行军途中,大伙都用皮囊装水喝,唯有刘邦为了显示与众不同,还带着两只大碗。
  刘邦忍着怒气,缓缓笑道:“张先生,我们本来计划,要去投靠楚王景驹,你可有何见解?”
  张良轻笑说道:“现在去不合适!”
  “哦?为何?”刘邦等着他说出理由。
  小样,不要以为你贡献几百人,我就要特别厚待你。
  若是你说不出好的理由,老子要你吃不了兜着走。
  “形势的变化,瞬息万变,往往出人意料!”张良叹息说道:“章邯的军队已逼近砀郡,项梁所统帅的楚军又与秦嘉和,他所立的景驹这个“楚王”发生了内讧,刀兵相加,秦嘉阵亡,景驹亡命魏国,也已死在乱民之手。”
  古代通讯不发达,就是麻烦,这消息刘邦等人逃亡,根本就不知道的。
  而张良在楚地,有不少的旧友,消息会比较灵通些的。
  刘邦有些绝望,怔怔的坐着,思考着新的出路。
  张良继续说道:“景驹和秦嘉之辈根本就靠不住,不如去归附项梁,却不失为一条出路!”
  项梁是夏相人(今江苏宿迁县西南),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年轻时杀了人,与他的侄子项羽避走吴中(今江苏吴江县)。
  因为他的才干和义气,很快成为当地有影响的人物。
  陈胜在大泽乡举义,项氏叔侄杀会稽郡守殷通,项梁自任郡守,以侄子项羽为裨将,联合郡辖内的楚民力量奋起抗秦。
  以讨逆的名义收并秦嘉、景驹兵团残部之后,项梁总掌楚军指挥大权,成为抗秦的一支最为庞大强悍的力量。
  项羽是个狠角色,也就二十四五岁年纪,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
  身材壮硕,力能举鼎,从小就很有志气。
  流传最多的故事,便是他少年时从叔父项梁习书剑,无所成就,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这些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对抗万人的本领。”
  项梁授以兵法,项羽开始学得很认真,不久又失去了兴趣。
  他曾看见秦始皇东巡会稽的车驾,发出感慨“彼可取而代也”。
  当时,便将项梁吓得出了一头冷汗,赶忙捂住了他的嘴巴。
  这句话与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倒是异曲同工。
  刘邦此时,只能听从张良的主意,带着兄弟们归顺项梁。
  人家带着兄弟来归顺,项梁作为大哥来说,小弟有难,自然要替他出头的。
  刘邦的归附,让项梁很是高兴,当即便拨给他五千人马,将领十员,先让他去收复丰邑。
  此时的刘邦,不同往常啊。
  带着人马,气势汹汹,有备而来。
  雍齿知道这回人家兵强马壮,自个不是对手,丰邑是守不下去了。
  便带着徒属弃城去投奔周市和魏王咎。
  丰邑经过这一圈周折,再次回到了刘邦的手中。
  吕雉跟刘邦重逢,心里很是激动,几个月的征战,逃亡,他憔悴很多啊。
  收复丰邑的喜悦,冲淡了他鞍马劳顿的疲惫。
  甚至让他顾不上,问候吕雉一声辛苦,或者这几个月,你究竟是怎么过的?
  “相公,你瘦了。”吕雉扑进他怀里,喃喃说道。
  刘邦稍稍将她推离,因为看到她身后的戚桐。
  “几月不见啊,懿儿越发的俊俏呢!”刘邦嘻嘻笑道。
  吕雉有些伤心,眼圈微红,心底一片黯淡凄凉。
  “相公,饿了吧?家中准备好酒菜,回去吃吧。”吕雉掩饰着伤感,既然要做贤妻良母,那就继续装到底吧。
  刘肥随口答应着,瞄了一眼刘盈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