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牟青这下磕的头是真心实意的了,她使劲谢了钟老夫人,道:“老夫人放心,我跟娘一定好生过活,不给老夫人丢脸。”
孤儿寡母独居,肯定免不了人骚扰,有颗大树阴凉,哪能不借借。
果然,钟老夫人听罢,哈哈笑道:“倒是个有心的。”
牟青和众人拜别,逐一看了看小说中的各人物,见那钟老夫人身边的钟惠忻果然是,眼黑如漆,深不可测,吓得她只扫了一眼,快低头走了。
你们斗吧,我撤了。
回到房中,收拾完行李,胡氏就把所有的银子拿出来交给了牟青。
这大概是胡氏最聪明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愿意把自己手上的权利交出去,不管对方年纪还小。牟青也接过来,也没多说,只道:“娘放心,等我们安定下来就好了。”
新家跟钟府下人住的最远的街面隔一条胡同,钟老夫人觉得跟钟府离得够远,外人看着也算是钟府的人,牟青特别满意。
一切收拾完了,牟青对闲下来的胡氏说:“娘,你没事绣点花拿去卖吧。”
“这个可行?”
“可行。我看了,外面铺子里摆的好多都不如娘绣的。”让一个女人忘记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
牟青回来后直接买了男孩子的衣服,她得挣钱,她得在走之前,替胡氏最次挣出一个房子来。
胡氏先是看了又看,想说话,最后闭了嘴。
这次最是牟青真正意义上的一切靠自己,她现在的年纪,只能当个跑堂一类的;现有的能力呢,能替别人写个信。
突然写出一笔惊艳的字,卖大价钱?除非她疯了。沈雪芬是会写字,她最多只敢在沈雪芬的基础上把字一点一点慢慢变好。
这古代生意,离不开衣食住行四大类,本来她想着投机,快快地拿五百两银子翻几番,然后做大,跑了几天后,觉得真不能急于求成,她一个乡下来的妞儿,哪怕她还对胡氏说沈父把他当男孩子养,难不成她就真一下变得天翻地覆?
跑了小半个月,牟青不禁哀叹,这古代活着比现在还不易啊。
首先,不管是衣食住还是行,大户人家的生意你永远摸不到边,人家有自己家一切一条龙,从原料到加工到成品;
中层商铺分布在各处,依附于各大家族生存发展,或干脆就说是属于各大家族大家心知肚明却不公开的某人;小商小贩倒有三瓜两枣,牟青又嫌它时间长收效慢不愿意投入。
这一跑才知道,什么叫人治社会。
比起后代,这才是真正的人治社会。
牟青也跑到书局看这个时代是何朝代,看半天才发现,这也是她不曾知道的时代。
投入过后,牟青倒笑自己发痴。这明明是小说中的世界呀。
最后牟青还是静下心来,先在集市上租了个摊位,根据季节准备春天卖纸鸢,七巧卖彩线,元宵卖彩灯,平时挂些字画,把自己写的字编个名字放里面卖,也算给自己开个小外挂;再在边上支个椅子挂个“代写书信”的字条,先从零做起。
胡氏见自己绣的东西竟真卖了出去,平生第一次觉得无比骄傲,埋头一门心思绣起花来,把自己家女儿真当小子来看了。
一切搞定后,牟青开始每天回家把每日的银钱交给胡氏,并让胡氏学着记帐。
胡氏先是不肯,架不住牟青喊完累又说好话,最后胡氏硬着头皮每天跟牟青学写字记账。
胡氏每天又要学认字又要学写帐,还要绣花做饭洗衣,忙得都没时间悲伤。
等到某个雨天,和没出摊的女儿边洗衣服边哈哈大笑时,猛然间觉得这样的日子倒过得异常实在。
在她印象中,女儿现在做的事,还真象是她爹做的,没找到教书的活儿时,她相公也卖过字画也帮人写过书信。
原来,自己的女儿虽为女儿身也能做男儿身做的事啊,胡氏又感叹又骄傲。
这样粗茶淡饭,比起在钟府战战兢兢吃着细米软菜要踏实得多。胡氏觉得自己女儿比自己厉害有远见多了。
所以当牟青觉得这字画挣的小小的几文钱简直快让她急死了,提出要做象老家一样的大杂煮时,胡氏只问了句“行吗”,在女儿肯定地说“肯定行”中,就点头同意了。
做小吃,差不多是牟青想到的,最有可能的成本最小,最易小量积累财富的机会了。
利用在现代的优势,根据当前条件所能达到的,她想到的就是关东煮这东西了。原本她想着摊煎饼的,只不过木炭代替不了煤,太不好操作成本也高。
而关东煮这个东西,在沈雪芬的乡下,是有原型的冬天天冷时,一家人围着把东西放在锅里煮得热热的,一人一碗有汤有水热呼呼直暖人心。
她要做的就是改良了。
胡氏绣花是让她忘记过去,而不是最终目的,绣花太伤眼睛了。绣娘的眼睛到四五十岁时,几乎毁得差不多得瞎。
牟青先去铁匠铺打了个四方平底鼎罐,再让他们打一个大圆铁桶,带着圆铁桶找到搭灶的师傅做了个大铸铁炉子,再拉着炉子到木工店,做了个木头推车。
她天天在外面跑,一张脸晒得黑不溜秋的,一身男子打扮,说话又爽快直接,没有一个人认为她是个女孩子。更别提因为有工夫就练太极,牟青个子窜得很快。完全一副身形瘦小的少年模样。
弄完一切,牟青买了几本能买到的律法方面的书,看是次要,主要是跟胡氏耳提面说地告诉她,生活中她最可能遇到的何种事,遇到时要如何说,要用哪条律法。
胡氏听得脸白白的,喃喃说:真有人来扰乱,我们哪斗得过人家?
牟青说:不用面对面,只让他知道世上有人能管得了他就行。要是一遇事,我们自己先怕了,那永远做不出去了。
胡氏说:现在不是挺好,每日进点小银子,够我们母女用了,娘再多绣点花卖就好。
牟青成心说:娘,女儿将来可要招女婿的,没有钱哪里招得了女婿,所以,得挣钱。
胡氏隔三差五听牟青说些女儿身跟男儿身一样的话,听到这样的话,还是傻楞楞开不了口。牟青笑得欢快,笑完接着跟她说,何种事要如何做。
女儿若是个男儿身,得有多好!
东西备齐,牟青买回猪肉,开始假装试着做肉丸,之所以说假装,是因为牟青早想到用利用太极功夫加以棒打,只不过要多试几次。
牟青对胡氏的解释是对别人随口说起过。后来牟青才知道,大户人家还真是这样做的。
面对胡氏的欲言又止,牟青说:“娘,爹若在天有灵,也不会怪我们的,我只是试验口味。”
胡氏看女儿挥着小小的胳膊一下一下打着肉,哪里还忍心再加指责。到晚上,胡氏边摸着牟青的胳膊边说:“这样累,不如不做吧。”
牟青说:“娘,想要过好日子,就要卖力,哪能不卖力又过得上好日子这样的好事呢。自爹死后,我现在比在家和在钟府都开心,而且我也不累。”
接下来,牟青又偷着写了本食谱的残次缺页书,整得又烂又破,跟胡氏说,是帮人写信时,那人没银子便把这给了她,道那人说是祖传的,只不过到他爷爷已经落魄得不识字了,又让火烧水淹,已经残次如许了。
牟青说,那人说他们祖先曾是前朝御厨呢,我只要学会这里面一招半招,娘,我就厉害了。
不过,娘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若别人知道就完了,等我背熟我就把书藏起来。
胡氏虽然觉得牟青受了骗,不过一想,也就是帮人写封信的事,没太大损失,也没多说什么。
可等她看牟青把自己关在房里看了几夜书,再出来折腾来折腾去,完事汤锅里飘出的香味时,她也相信女儿这是找到宝了。
胡氏二话没说,跑到相公牌位前,又是烧香又是拜,觉得是相公在天有灵保佑了女儿。
做好猪肉羊肉鱼肉三种肉丸,配之时令菜汤,挂着食盒送去了钟府。
租摊位时,牟青也找了机会去过一次钟府跟钟府说了声自己所做的事。钟府倒让下人来看过,表示挺好。
这次汤食,钟老夫人尝后大赞,一直问如何做出来的。
牟青就把她跟胡氏在家对好的词说了,道这只不过在家乡的东西上加了些改良罢了。
钟老夫人知道这大约是家传的秘方,便不再多问。
古代虽然没有知识产权一说,不过大家族对各类秘方还是很注重保密的,当然,对别人家的秘方同样也是尊重的。
钟家尝过后,牟青就推着小车在自己的摊边开张了。
集市人笑话牟青铜臭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