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只是这日志……”贤妃作为后宫妃嫔,本身踏入无名谷,王有才就对皇帝的这个决定是抱着不满的。这是皇家的暗卫不是护卫,是大周最隐蔽的组织,除了相关的人怎么轻易告知。尤其日志还关乎着以往皇家的秘事。
“无妨,宁儿喜欢看便看吧。”赵嘉离开书法,他理解王有才的心思,只是安宁不同的。大周不是没有过后宫女子掌握暗卫的,效仿先祖又有何不可?于是,某人忽略了从八年前起,他就派人一直“关注”安宁的事也是要被记入日志的。
***
翻开卷宗,这本是先皇在位时期的。正好是十年前,倭国忽然偷袭大周边疆,令边防措手不及,连连失了三个郡。
当时,先皇正巧人在东部豫县,目的是为了招揽隐隐崛起的安家。没想到,人还没见到,就先遇到了倭国入侵。先帝身边所带的人并不多,倭国来势汹汹,还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一直寡不敌众,示威护送先帝离开,拼光后,暗卫替上。然暗卫能以一敌十,也就寥寥不到二十人。先帝和所剩的3名暗卫,退居到民舍被救。
说来也巧,看似简陋的民舍居住的竟然就是先帝要找的安家。先帝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只有经济上有雄厚实力的安府,竟然能带来当地的军民反抗,不等援兵赶到就把倭军赶出了豫县。而其中,领头的便是安家现任主母,安宁的母亲——安王氏。
原来当初母亲和先帝又这番经历,难怪先皇重视安府到这般。放下手中的日志,她慢慢移动,往更前面的找去。这里记载了自大周开国来的皇家隐秘的事,那是不是——
试图寻找相应的年代,然而所有的记录,除了孝帝七年的,却唯那段不到1年的历史没有一丝的记录。根据史书上记载,孝帝是当时皇贵妃安氏也就是孝仁贤皇太后的亲子。元帝驾崩事,孝帝年仅13岁,尚未成年,由孝仁贤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帝三年,16岁的孝帝亲政,同年娶安氏嫡女安家二小姐为后。孝帝七年,因得天花不得医治驾崩,无嗣。弟(昭帝)即位。
看了,孝帝驾崩和昭帝即位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将书页翻合,这本看着已经年代久远的书,如同它的封面一样,一只寥寥几笔所画的鹰,看似简单却神秘莫测。
不方便待得太久,安宁离开书房,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见赵嘉和王有才真正操场上看赵启跑圈,安宁走了过去。“皇上。”
“怎么样,找到什么有趣的事没有?”
安宁摇摇头,回答:“到时反倒当年母亲和暗卫练手,驱逐倭国入侵的记录。当年我尚在襁褓,没有任何记忆。没想到母亲竟然如此,巾帼不让须眉,让宁儿又骄傲又佩服。”
“岳母之才能,非天下寻常男子可比。”赵嘉给出自己最高的评价。他从小就被父皇灌输,用一切手段拉拢安氏一族,尤其是安氏主母的支持。心中安王氏的形象几乎是神化的。
“启亲王还需跑几圈?”安宁有意无意地岔开话题。母亲是帅才,而她是帝才,孰输孰赢不能一概而论。像她和母亲这样的女子,千百年不出一个,还好不是敌人,不然非争到你死我活仍出不了结果的地步。
“二十三吧。”赵嘉不确定地说,他看着老大跑圈,眼睛都花了。心里那个解气,自从他坐上龙椅,一个个都没少隔阂他。老四野心太大,注定是用不了了,老大嘛,以他的智商握在手心还是能掌控的。“一时半会也跑不完,我们走吧,不然可真没办法在天黑之前赶回宫了。”
此时天色尚早,此处离宫不到几柱香的时间,怎么没法赶到了?莫不是,还要去别处?
果真,离开无声谷,安宁和赵嘉重新坐回马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安国公府。目的,当然是已经提前到的仪仗队汇合啦。
从后门进去,母亲和父亲已经等了好一段时间。
“微臣/臣妇参见皇上,贤妃。”
“岳父岳母平身。”赵嘉说话的同时,安宁蹲下身体扶起二老。她还真是不适应父亲包含深情地看着她,和上一世相差太多啊。尽管这是她上辈子求都求不到的。
“谢皇上。”
“皇上,去书房谈吧。”母亲看来世已经提前知道皇帝的来意了。她知道,这是安家崛起,安家重回朝政的大好机会,心中是激动的,表情上是看不出的。
一行人又走了一段路,到书房。王有才和几个侍卫在外边守着,安宁,安母,安父跟着赵嘉进屋。各自围着圆桌坐下后,赵嘉这才开口:“岳母觉得朕的那个想法可行否?”
“尚可。”安母看了她一眼,给出中肯的评价。
不过,显然赵嘉并不满足与这个答案,又问:“还请岳母指教。”
“第一,军校的生源;第二,军校的师资。这两个问题,皇上若无法解决,军校一事,就算臣服帮忙通过了这道决策,也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安母毫不留情地指出。
“师资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却不是大问题。一来,朕可以请已经告老还乡的老元帅回来,二来有安家的老大等人,三来,朕这里也有几个人才擅长训练人。只是,生源能出什么问题?只要朕一声令下,宗室士族中年轻子弟不再少数。”
“问题就在这,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也许宗室士族江郎才子不在少数,可是望眼我大周几十万的军队,有几个是出身贵族世家的?有些是屠夫出身做到副将的,有些是铁匠出身做到前锋的……这样的人才,是要拒之门外么?”安母的眼中,没有贵族只有强者。比起世家出身只知道文墨地娇贵公子,那些一股子粗鲁却勇敢不畏生死的莽夫更得她亲睐。这是要上战场,又不是选夫郎。
☆、第29章 王家封爵
“朕受教。岳母教训的是。朕回去立刻修改,允许通过选拔的平民报考。”
安宁听着母亲的话,为全局考虑,确实是如此没错,所以当年改革校制的时候,她也曾考虑让平民与世家子弟共处。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母亲的想法是没错的。只是女儿担心,平民与世家出身的学子相处,少不了产生隔阂。也许平民出身的学子会觉得世家子弟多娇气,搞特殊,而世家子弟亦会认为,同平民一起学习会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如此一路,矛盾不可避免。”
安母听了安宁的话,微微皱起眉头。宁儿这么考虑也是没有错的。
“不如将学生一分为二,分开教学如何?”安父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好。这些人,在军校是同学,到了军队日后便是战友。日后是要一同战斗的,分开教学就没有意义了。”岳母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而且,分开教学的话,会让平民学员觉得没有受到相同的对待。”
一时之间,问题再次停滞难以解决。
许久,安宁思考又思考,想了又想:“不如这样!分班之前先试行几个月新生训练,将平民分到一块,将贵族分到一块。新生训练期结束,不管出身,只凭成绩,分甲乙丙丁不同级别的班,根据成绩强弱分班。往后,没半年考核一次,重新更加成绩,好的升坏的降。”你强他也强,那时在比较出身就没有什么意义。一切靠实力说话!
“好!这个办法好。”不但降低了等级之间的矛盾,还能激励学员争取好的名次,你追我赶。安母拍板叫好。
赵嘉想想,尽管这个办法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绝对是目前来说最可行的。也点点头,表示自己赞同安宁的意思。
“如此一来,此事能成。到时候,还需要借岳母的力量,办成我大周的第一所军校。”赵嘉的语气算得上低声下气。他办不到地事,安王氏却能办到。很多时候,帝王不是无所不能的,就像安母像朱相的影响力足以撼动他的决定一样。
“皇上,这件事能成,但却不是靠臣妇的力量,至少明面上不是。一旦皇上提出兴办军校,反对势力势必以国库空虚民赋加重等来反驳。若皇上办这军校,出的不是国库的银子,是皇上自己的,或者是民间乡绅的。如此,朱相等人就不能再做文章。臣妇私下,与那些愿意支持皇上的大臣再一起站出来支持皇上,此事能成的把握就加了五成。”
如此看来,母亲不但有领兵打仗的才能,连为臣的技巧也是精通。安宁心中评价。
朕要是有那么多银子,还要看朱相那张老脸的脸色?大不了一意孤行,被指责昏君也好,也要办成这军校。反正用的是他自己的银子不是?问题是他现在没有啊!“岳母想的周到,只是办军校鄙视一笔小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