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浑道:”“什么条件呢?”
石崇道:“第一是把荆州的兵交给他指挥,第二是暗中支援他扩充军队,吃掉相国大人的军队。”_王浑脸色又是一变。
石崇接着道:“这倒并非绝无可能,因为相国大人近几年来忙于国事,对那些军旅过问的时间少了。将帅们跑空缺,虚报名额,士卒们粮饷未能适时领下,安家活口,殊为不易……
王浑叫道:“混帐东西!老夫都按月准时将粮饷拨发下去的,他们居然敢从中间吞掉了。”
石崇道:“相国大人,天下太平无战事,军备广驰,除了那些宗室郡国是自行支付粮饷,得以无缺外,一般帝家军旅都有问题。司马伦说只要下官拿出一笔钱来,足可将老哥哥的手下士卒买了过去。”
王浑不说话了,而且也知道这大有可能。
石崇乃道:“这一笔钱自然不在少数,但是下官拿起来也还不会太吃力,只是下官认为不可如此。”
王浑低头不语,等待他的下文。
石崇稍等又道:“凭良心说,这批军队若是买在我自己手下,倒也可以考虑,但归在他麾下,下官岂非太不上算了。
再者,下官仔细盘算了一下,此事大大不可为,他那人野心不小,吃了一批又一批,永无止休之日。
下官家财纵然不少,也总有被掏尽的一天,因此下官才加以拒绝了。”
王浑这才笑了一下道:“季伦,宦海无情,你真要说是为了交情,老夫倒是不敢领教了。
既有共同厉害关系,那才具见诚意,不过,这个老夫恐怕也无能为力,帮不了你的忙。”
石崇道:“司马伦计划周密,拉拢小弟,只是其中一途而已,想必还有其他途径的。老哥哥只是在帮自己的忙,却不是帮小弟的忙,如果相国认为小弟今日前只是为一己之私,小弟就不再说下去了!告辞厂王浑忙道:“季伦,他别心急呀!你得罪了孙秀,等于是开罪了司马伦,那个人你可惹不起,咱们从长计议。”
石崇道:“他要对付的不是我,我并不急着对付他。”
王浑道:“老弟,他的计划告诉了你,你却拒绝了,他怎么会放心呢?要对付的,第一个必将是你。”
石崇也冷笑道:“或许吧!但小弟在利害相权之下,最多答应他的要求而已,那就万事太平了。”
说着起身告辞。
王浑这才看了急,拉住他道:“季伦,留步!留步!
这件事自然是对我们两个人都有关系的。
但是你要知道,我实在对他没什么办法,不要说我,连皇帝对他也十分讨厌,却也没有办法。”
石崇道:“我知道,我们明知道他有阴谋,却也无法出兵去攻击他,不过我们可以在侧面对他打击。”
王浑道:“计将安出?”
石崇笑道:“皇帝不是有削藩之意吗?相国大人只要在皇帝面前努力促成此事,将他列入第一批削弱的名单,慢慢剥削他的势力。”
“他若是不肯接受呢?那不是要起冲突了?”
石崇道:“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在近支几个亲王中,先行计划好,联合那些人来制压司马伦。”
“他们也未必肯同意的。”
石崇笑道:“平白无故,他们自然不会有兴趣,但晓之以害,动之以利,他们就有兴趣了!”
王浑点点头,而后才问道:“晓之以害,是事实放在眼前,司马伦踉他们不大对,赵王得势,他们就要倒霉了。可是动之以利,这利又将安在?”
石崇道:“若要他们来制压赵王,自然是要增加他们的实力,扩充他们的兵旅编制,这笔费用钱量,自然是由朝廷拨付,这种事情谁都乐而为之。”
“那当然!可是朝廷要有这笔钱才行呀!”
石崇笑道:“那就是下官的事了,相爷只要在朝廷上说得皇帝点了头,下官自然会变出钱来,反正钱是国家的,而调度支配,却是我这度支尚书的本事。”
王浑也笑了笑道:“行!季伦,只要你能在财政上拍这个胸脯,在其他的方面都是我的事了。
不过我替你想想,实在是很不上算的,你费了这么大的心血,只是为了保住我的相位罢了!”
石崇叹了口气道:“是的,猛然~看,的确是难以理会。我辞天下第二人不为,一心一意来保稳老大哥的位子。
但是再往深处一想,就知道孰是孰非了。
老大哥做丞相,我还可以当个安稳尚书,若是司马伦得势后,被他捧上了相国宝坐,我只有当奴才的份了。”
王泽哈哈大笑道:“季伦,看不出你生得虽然粗鲁,心眼儿却细得很、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进宫找皇帝商量一下。”
削藩之意,原来出自皇帝,王浑的建议,自然加速了皇帝的决心。
而且皇帝也召集了几个心腹的子弟们密议,要他们支持……
这个计划进行得十分热烈,但是事机却不够保密,居然泄漏出去。
而且是远在赵地的司马伦最先得到了消息,知道削藩的对象首先是为了对付他,其次是皇后贾氏的家人。
因为国丈贾充的势力也日益膨胀,有威胁到朝廷的样子,同时王浑的女儿,在宫中跟皇后也闹得不很愉快。
贾后自己无所出,王妃也只生了个女儿。
只有谢妃生了个太子,谢氏因而得势。
而这些外戚们的势力斗争,也同样地激烈,各种手段都使了出来,渐渐的发展到宫闱之间。
皇后由于在朝中的敌人太多了,光是她一个家族是不能够应付的,必须在亲王中拉拢一些力量来作为帮助。
力量小的她看不上眼,力量较为雄厚的,有的则是王谢二族的戚党,有的则是她娘家的宿仇,都无法拉拢。
由于她上次过生日时,司马伦表现得还不错,她终于看上了司马伦。
司马伦返回赵地之后,贾家的人走得很近。
因此,司马伦得到宫中密议的消息后,立刻辗转急报京师,使得皇后也感到紧张万分。
因为她娘家的人也在被整肃的范围中,一旦娘家失势,她在宫中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皇帝对她的感情不错,可是皇帝并不是绝对得靠得住,能够保护她的人。
再说,皇帝的身体很不好,经常有个灾情病痛什么的,一旦有了不测,她就更为孤弱无助了。
为了保护自己,她必须要奋斗,一方面要拉拢强有力的党翼,另一方面必须把太子给整下去。
贾氏本身无出,但司马氏是大家族,同姓的子弟太多了,都是一祖所得,都够资格做皇帝的。
找一个自己能够把握控制的宗室来继承皇位,这样才能使贸氏一族常保权势。
目前,最重要的自然是保护住司马伦。
所以尽管在廷议间一次又一次地谈论到要整肃司马伦,但贾氏一族却起来抗辩,说司马伦在宗亲中辈份极长,颇有号召力。
削藩之计固然应行,却不宜操之过急,必须徐缓图之,否则激起其叛意,而其余宗室亦必因唇亡齿寒而附和响应,天下必大乱。
贾氏若是反对削藩,自然会引起皇帝的怀疑。想到他们已结成党翼,而另谋其他对策了。
但贾氏很聪明,他们在表面上与司马伦并不合作,而且也赞成创藩,只不过申述利害关系。而慢慢用缓进的办法。——这倒是说到了皇帝心中的隐忧,而且几个略有势力的宗室,对整倒司马伦的事也不太热心。
他们大家的实力是相等的,保持着一个均势,目前帮助皇帝,并掉了一部分,他们只有一点小的好处,而朝廷却增加了较强的实力,甚至也形成了一两个新的外戚势力。
王谢贾司马,目前是四姓的权势力均分,司马皇族若自相并吞,对其余三姓的利益较多,所以他们也是阳奉阴违。
尽管石崇与王浑用尽了方法,仍然没有太多的效果。
整不垮司马伦,石崇心中十分担心,只有在侧面交好几个有力宗室以自保。
另一方面,则尽量去帮助王浑,总算勉强维持住了一个均势,司马伦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绿珠也很烦,她觉得政治这个圈子太复杂,没有她想像中那么简单,要想为石崇造成一场灭族的大祸,实在很不容易。
第一是石崇这个人很小心。也很圆滑,做事情极有分寸,虽有权利之欲,却没有政治的野心。
他对这个度支尚书的职位已经很满足了。
再者石崇太有钱,钱多得足可通鬼神,加上他出手大方,除了树下司马伦这个强仇外,几乎每个人都跟他交好,使他的地位更形稳固。
好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