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个方向猜?
如果换成是他,他此时一定不会离开驿站,因为明知无法进濮阳,无法和殷裔见面,倒不如呆在驿站,好歹能多知道些消息。
这种感觉该称为无力的。
而楚溯己经多年没有这种无能的感觉了……
他不由得咬紧牙关,只有双眼死死盯着濮阳城门,才能克制住自己心中那股嗜血的yu。望……
***
平乐借着尿遁从茅厕窗子爬出后,寻了家成衣坊,给了那掌柜的一根金簪,换了一身郎君的长袍。这里因是城外,又靠近官道,所以有几家铺子。因为需要在这里置办东西的一般都是些贫苦汉子,所以店中衣物多是些平民穿用的。平乐出来前,己经在裙子里穿了件宜男宜女的袍子,怀里揣着一些简单易容的物件,逃离后,她将裙子草草掩埋,又将自己的脸简单勾勒一番。
这才揣着自己在平氏时所戴的簪子进了成衣铺。
至于楚溯给她的那些首饰衣物,一眼看上去便知价格不扉,她还没傻到用那些东西自暴身份。
换了男袍,在老板诧异的眼光中告诉他自己这是要与郎君私奔去,掌柜的眼神顿时转变成膜拜……随后平乐镇定的出了门。她没有往濮阳城的方向去,而是去了相反的方向。
自己就算故布疑阵,能仅能拖住楚溯一时。
他很快便会寻到这家成衣坊,掌柜的很快便会将她这个与人私奔的女郎招供出来。然后会给楚溯指明她离开的方向。
楚溯那人多疑,必会想她明明逃跑是为了给殷裔通风报信,却为何往相反的方向走,然后他会想,她是不是在故布疑阵,然后十之八九会自做聪明的以为她的目的地是濮阳,然后在濮阳四个城门外守株待兔。
只是他不会想到,她真的没打算此时和殷裔见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才是真傻。
她忍了许久,才寻到这个机会,自然不会轻易犯傻让自己再次身陷囹圄。她的目的地真的是与濮阳相反的方向 ,至于去做什么……自然是想办法给殷裔通风报信,至少要告诉他,攻濮阳的不仅是楚地的五万兵马,而且还有晋军与氏族联军……
粗算下来,近十五万兵马。
濮阳确实危矣。
平乐并不是不担心,相反的,她心急如坟,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镇定。
濮阳殷宅中的殷裔,城门前的楚溯,与殷裔南辕北辙而行的平乐。
三个人,三个地方,此时都抬头看向天空。
太阳西垂,一天即将结束了。
而新的一天,预示着风暴渐近……
殷氏得来的消息确实是楚军要攻打濮阳,并没有接到晋军与氏族联军会与楚军会合的消息。而晋帝这次一反常态的很是低调,不仅没有大张旗鼓的声讨殷氏叛国,而且与殷氏短兵相接时,也是二话不说便打,打不过便撤退。
全无平日那幅天大地大晋帝最大的气势……
这让殷氏诸人松了一口气,可殷裔却感觉,晋帝这样一反常态的作为反倒让人担忧。
【一九五章】内乱(兵临城下2)
【一九五章】内乱(兵临城下2)
可各方送回的消息都是城外只有五万楚军……
殷氏诸人觉得以濮阳城的坚固,五万楚军完全可以抵挡。可殷裔却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楚溯其人不会做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事。
最大的可能,便是他还有后招。
后招为何?却是难以猜测。
这时,门被叩响,何劲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郎君,家主吩咐某唤郎君去书房。”
殷裔应下,起身理理应无褶皱的衣袍向书房走去。书房中该来的人都到齐了。几位长老,几位殷延之倚重的幕僚,还有一些依附殷氏的小氏族。诸人见到殷裔,纷纷起身行礼。
殷裔用手虚摇,示意不必多礼,随后走向殷延之。
“父亲。”
“裔儿,你来了,楚军己将濮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扬言两日后便要攻城。几位长老和为父的意思是死守濮阳。势要将五万楚军全部耗死在濮阳,那样不仅可以打压楚溯的威风,同时还能震慑那些氏族,让他们不敢与我殷氏为敌?”殷延之霸气十足的倒。
殷延之本性是个有些软弱的人,之所以接继了家主之位,完全是因为殷氏上一任家主只得一子。他继承家主之位后,虽然明知祖辈的心愿,却不敢付之行动,而是将一切都寄托在殷裔身上,以至殷氏上下皆尊殷裔的命令,哪怕他还不是明义是殷氏的家主。
此时,殷延之却觉得这是老天给他扬名利万的机会。
一雪他性柔无能的传言。
只要将楚国五万兵马结果于此,哪怕是晋帝想要出兵,也得斟酌一二,而殷氏正好趁此机会休养生息。不出五载,殷氏必能雄霸一方,就算不能将晋国收入囊中。也定能占得晋国大片领土,也算圆了祖宗的夙愿。
这时。他便觉得自己的儿子太过小心了。事情明摆着呢。
消息称,晋帝派来的人马离濮阳还有十数日的路程,氏族的人马更是不知身在哪里?就算晋军赶到濮阳,也不会和楚军同流合污的,楚国与晋国可是死敌,几百年来,若不是隔着吞云山。早己打得年年哭爹喊娘了。
所以濮阳无险。
这是殷延之的想法,他先前己与五位长老交流过,几人也是这般打算的。
退是无路可退了,又不能答应楚君那将晋地一分为二的提议。只能打……
而这一仗。是自殷氏揭竿而起后的第一场硬仗,不仅要打,而且一定要胜。这对士气来说尤为重要。
殷氏数年来招兵买马,光是濮阳的守军就不少于五万,谁都知道攻城之仗。对方就算多于己方数倍人马,也不一定能成功攻下城池,何况濮阳算是殷氏的大本营,当初修建城墙的时候修的尤其坚固。
殷延之似乎己看到胜利的曙光,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登上九五至尊之位。
那时,万民朝拜,万人景仰……
才是真真的不愧此生呢。
殷裔沉默着,这个时候,沉默便代表着不赞同。殷延之正沉禁在美好的幻想中,不想自己的儿子竟然这般不给面子。
“裔儿,难道你觉得我们不该与楚军为敌?还是觉得应该与楚君划地而治?”这话说的便有些重了,殷裔抬头,看看父亲,看看诸人,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带着可以称为疯狂的表情。那是一种对权利的极度渴望。
他们将战争想的太过简单了。
自古哪个朝代的更替不是流尽了血泪。又有哪个政权能永远坐在龙椅上,不过是皇帝轮流坐,今天到哪家罢了。
殷裔没想过当皇帝,他向往的日子就如平乐以前隐居在濮阳时那般,几间竹舍,小桥人家。平静祥和,这才是他想过的生活,而且现在有了孩子,他更不想过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罢了。
“父亲多虑了,裔儿并未想什么。大家既然己决定了,裔儿执行便是。但裔儿有个请求,攻城当日,殷儿要亲自上城墙指挥。父亲和几位长老便在家中等候消息吧。”
诸人对此无异议。几位长老也很满意殷裔的决定。他们毕竟年岁大了,有那心没那力了,可又不放心旁人,只有殷裔是最好的人选。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信殷裔明白这个道理。
“好,一切都靠裔儿了。”最终,殷延之感叹道。
裔儿笑笑,觉得自己的人生看似金碧辉煌,不过皆是过眼云烟罢了。他现在很思念平乐,如果阿乐在,一定不会如家人这般‘逼迫’于他,阿乐一定会说,小心楚军,小心楚溯,保命为重,什么江山皇位,谁愿做谁做,坐那位置劳神劳心的,哪里有当游山游水的闲人快乐逍遥……
可阿乐没在这里,阿乐在楚溯手中。
而楚溯己兵临城下,那阿乐呢?在濮阳城外吗?
楚溯会将阿乐带在身边吗?
会吧。
只有亲眼让阿乐目睹殷裔的惨败,才是楚溯举兵而犯的理由。这算什么?误打误撞吗?当初他若执意将阿乐带在身边,而未及时返回殷氏,殷氏或许一早便败了。
他为了殷氏,再次放弃阿乐。
阿乐会不会怪他,怪吧,应该怪他的。
如果真的要败,败在阿乐面前也无碍。总该让她出出气的不是吗?
一次次的放手,她却始终在等着他。哪怕伤害那样深,她也明事理的没有追问。有时殷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