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相宜当时灰心了一阵,只好在心里劝自己说,等来年开春的时候,万物复苏之际再来这里转转,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好了。
眼下,她倒是着眼于家里的那两大块荒地上。
虽然她不是特别懂耕种之道,却也明白要先开垦耕地,才有后来的播种施肥一说。家里门前的那两大块荒地土壤并不肥沃,不过赵相宜却想着要趁现在给开垦出来,松松土先敷点草木灰什么的上去,等来年开春了再施肥育土,不怕种不出好东西来。
她就是看中了这两块地的面积大,想着二房的人和善好说话,不会跟自己这边争的,三房那边巴不得不要分到这两块地,故而这两块地但凡是自个家要的话,定是稳稳的。既是这样,就得趁现在赶紧给培育出来。
赵信良见自个闺女如今精神利爽了,身子也大好了,心里头也欢实,故而当赵相宜央他去开荒的时候,他虽然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应了下来。
赵弘林见状也加入这个行列当中。
大家忙活了一下午,才是将那两大块的菜园地给全松了土,不过经验老道的赵信良却是叹了一句:“地大有什么好,这两块地加起来看着比其他三块还大不少,但种出来的东西论收成的话,却比不上任何一块地的产量。”
赵相宜听了,心里也难免失落,可又安慰自己,有好些个草本植物要培育起来,可是比那些个水稻蔬菜要来得容易轻松,生命力也恒久旺盛得很,用这两大块地来培植的话,一定不会出错。
就算这个村子的后山真没有那种自己想要的植物,可也有好几样药草不是,这些日子下来,她看方氏时常晒制的那些药草干皆是些耐旱耐寒且生命力旺盛的,实在不行,她干脆培植些药草,再研制成有益的中药补药拿去兜售好了。
再者,家里养的家禽数量很少,大抵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食物给它们吃,平常家里自个种的一些青菜叶子,米糠之类的,供自个家里人吃都不够,更别提是拿来养鸡鸭了。
可是,前些日子去后山时,赵相宜却在偶然间发现,这里居然生长着菊苣这类植物!当地的村民管它叫野苣子,此物至今并未得到大量的培植,因为大家只当那是野菜,时而挖来吃吃便罢,除非是闹饥荒,不然谁也不愿成天的吃那些个野菜。
这要是在上一世,赵相宜定也觉得它很不起眼。
可这一世,遇见了这类耐寒耐旱又多年生的植物,赵相宜的心里早乐开了花,把它当作一丝希望。
如果拿出一块地来大量种植菊苣,届时不要说是鸡鸭等家禽有食物吃了,就是他们自个家里人平常有个上火肺热的,也可以把它作药用,因为菊苣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奇效。
这么细细分析下来,赵相宜顿时喜得有些睡不着觉,夜里时常悄悄坐起身来偷偷地看着窗外的那两大块荒地,直觉得上面堆满了金银也似!
第046章 小年夜,送灶王
时间快如翻书,翻过了腊八,紧接着又是腊月二十九,小年。
赵家村地处东南,这一带的人习惯把除夕前一日视为小年夜来过,赵相宜依稀记得,上一世的时候,北方的小年约莫在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则晚一天在腊月二十四。唯有江浙沪一带会特别些,定于除夕前一日来过小年。
想来赵家村这一带定属于日后的江浙沪区域了,瞧着口音什么的也极像呢。这个时空虽然不在历史记载范围之内,可除了年代和当今的掌权人不一样之外,余下的风俗习性,清规戒律等等,倒是跟她所知的那些历史上的细节大同小异。
腊月二十九这日,可是忙坏了一大家子人。
方氏带着媳妇女儿早早地起了,给一大家子人蒸饭做大菜,那些个早就腌好风干的腊肉,腊肠,鱼干,腊鸡,腊鸭这一类的好东西,这会子可是派上了用场。他们需得在今日把一切大事给准备好,为明天的除夕之夜添光添彩。
赵相宜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时,便闻到了腊肉那醇厚扑鼻的香味,尽管她并不贪吃护食,却也还是笑咯咯地捂着自己的胃不断地流着口水。一年下来,一大家子的人能吃的好东西实在太少,想必大家都等着在这个时候能够敞开肚子来大吃一顿呢。
用过早饭之后,全家人可有得忙活了,上次腊八扫房之后,屋里屋外大致都被清理干净了,不过今天是小年夜,也有扫房一说,因为除夕年后,正月初一有不能扫地不能清理的习俗,怕的就是把新一年的财气好运都给扫走了,所以大家需得在年前把屋子给打扫干净了,确保万无一失。方氏更是带领着底下的那些人再把室内清扫了一遍,不过这次的规模要比腊八那日的小许多便是。
正月初一除了不能扫地之外,更有初一至初五不能动剪子的规矩,故而大家都等着在小年夜这天,把新买的窗户纸给糊上去,顺便再剪些吉利的窗花贴上,讨个好彩头。另外,那些大红色喜庆的春联对子一类的,也是该要在这样的日子里给贴上去,以便迎接新年。
赵老二早早的就去里正家里讨了几副春联对子来,这会子大家正聚在一起欣赏着,雀跃着,方氏帮忙扫完了房之后,便端着刚熬好的浆糊出来了,要大家一起糊窗户纸,贴窗花春联!
前些日子松完土的两大片荒地这时看着也不那么荒凉了,家里四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尽管这一年来大家过得不尽如人意,可到了这会,大家的脸上却都溢满了幸福知足的笑容。
即便只是为了今天晚饭里能够吃到的腊肉荤菜,即便只是因为那几副煞是喜气的春联。
用过晚饭之后,老赵头和方氏等人便开始忙活张罗着要送灶王升天了。这是小年夜里一贯的习俗,不过赵相宜今个却算是头一回亲眼瞧见。
传说小年夜那天是灶王升天回宫的日子,这样的习俗在北方广为盛行,不过在他们这样的南方地域,在照样被推崇着。
李氏帮忙将家里早就糊好的灶王像拿到了厨房里,厨房的锅灶边上早已贴了灶王的神像,两边还特地配了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方氏拈了一大把香,在火烛上点燃了,又一一按好份例分给了在场的每个人,小孩子手上也是拿了三根香的。
赵弘林身为家里的男孙,又为长,便是按照那样的习俗,在怀里抱了只红色的公鸡,跪于灶王像跟前。听方氏说,鸡是灶王升天时所骑的坐骑,故而这会鸡便不是鸡,而被大家称为马。赵弘林怀里抱的那只是红色的公鸡,故而被称为“红马”。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老赵头便代表全家人在灶王像面前把早已糊好的灶王纸人以及他随身携带的盘缠和干粮给焚烧了,屋内顿时烟雾缭绕的,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时候,家里的男人们便开始振振有词地念着吉祥话,方氏也跟着在一旁拿香拜了拜,嘴上许着一些愿想。
不多时,老赵头又拿糖浆糊在灶王像周边划了一圈,这是在粘灶王的嘴,意思是糖在灶王的嘴里,让他上天在玉帝面前给大家说好话,不说坏事。
祭拜完毕过后,老赵头忽然高喊一声:“领!”
然后便拿着灶前的那杯酒走到赵弘林怀里抱着的那只公鸡面前,顺势往它的鸡头浇下,公鸡登时扑腾起来,赵相宜禁不住吓了一跳,可大家却是喜笑颜开地大声呼唤着“领了领了!灶爷领情了!”
后来听大人们解释,赵相宜才是明白过来,以酒浇鸡头,若那只公鸡如现在这般反应,便意指灶王领了他们的情,会保佑他们家平安丰收,顺利吉祥!若那只公鸡没反应的话,便是灶王还未领情,则需老赵头再拿酒继续浇一次。
忙完了这所有的一切,天已擦黑,各方的大人们开始为家里的孩子洗头洗脚,由于大房里没有女人,这项活计便由方氏代劳了。
方氏一面给赵相宜洗着脚,一面在嘴上说着些吉祥话,又是盼她快长大,又是盼她健康活泼,以后出落得美丽大方的。
若不是方氏的年龄大些,赵相宜还真会在月色朦胧之下产生幻觉,认为方氏便是自己这世的母亲!
做完这一切,大人们还不能睡,得趁夜将明日除夕要用的所有物事给准备好,除却饭菜吃食之外,更要打点猪头以备次日的祭祖事宜。
赵相宜看着这些个讲究的习俗心里觉得津津有味,紧拉着赵弘林的手在厨房里来回转悠着,方氏和李氏则不停地拿些新鲜好吃的肉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