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氏心中微酸,握住丈夫的手,“都是我拖累了你。”
赵威难得的笑开,脸上的疤痕显得有些狰狞,回握住妻子的手,“瞎说什么呢,能娶到你,是我之幸。”赵威眼里闪着笑意,道:“我们也要接受木兰的好意不是吗?”
木兰坐在书桌前良久,才拿出《千字文》对照着在信件后面多说了几句。
这是李石之前和苏定传递消息所用的密码,还是木兰随口提了一句,然后李石与苏定商议出来的,因为看他用了多年,木兰也学会了。
这是她第一次和李石通信时用到这个,虽然里面只有赵威太原都督六个字,但以李石的聪明想要猜到原委并不困难,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想到什么办法。
这件事的确有些棘手。
方氏当然是跟着赵威一块逃走的,虽然在鸣凤村大多数人的眼里方氏是被孙家给害死了,但孙家和木兰都知道,方氏没死。
她的事若真被人查不出来宣扬开,孙大宝的死只怕也会被牵涉出来,到时候,有心人想要打击赵威是轻而易举的。
这就是明晃晃的把柄啊。
赵威这些年不是没想过办法,但他性子直,除了避让开,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而李江这边也苦恼,又不能找师爷幕僚,只能和赵威相对坐着商量起来。
这一商量,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些办法,虽然不尽如人意,好歹能将把柄降到最小伤害。
但这些方法在李石的信到的时候全被轰成了渣,李江觉得,大哥就是不一样,直接直击要害,给事情盖棺定论了。
赵威满脸笑容的收起李石的心,道:“这件事就麻烦李贤侄了。”
李江扯了扯嘴角,道:“赵叔叔客气了。”
☆、490。第490章 扫尾
李石是对不会承认自己八卦的,但很可惜,这个印象还是在深深地烙在木兰心中了,为此,木兰后来用过不少类似“没想到你这么八卦”的眼神看着李石。
李石几乎要暴躁起来,他是收集信息,又不是他自己去打听的,不过是叫下人留意一些家长里短罢了,好吧,他承认,里头有用的信息很少,但在关键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不是吗?
李石很想就信息的流通及安全性与众人做一下讨论,但想想,除了木兰也没人敢在他面前表露出那种表情,更不会有人就解决赵威后顾之忧的事而想到他八卦这件事上来。
话说,他真的不是八卦。
才收到木兰的信,李石的大脑就高速运转起来,他的第一个念头是,绝对不能叫人知道当年木兰发觉了那场谋杀,然后才是遮掩木兰与赵威的关系,最后才想到帮赵威解除后顾之忧,让两家正常来往。
李石承认自己自私,在一切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保全家人,然后才想到赵威。
知道了赵威的去处,再查赵威就简单得多了,李石也不敢托大,通过苏定将信递给了赵威,主要询问他当年逃走时的路径及沿途发生过的较大的或特别的事。
赵威素来知道李石的脑袋好使,别看李江是进士,还当了这么大的官,但在有些方面和经验上还远远比不上李石。
所以赵威也没隐瞒,除却自己和方氏的隐私外将能说的全和李石说了。
赵威不信任李石,更不可能信任苏定,但他信任木兰。
李石要是敢出卖他,木兰第一个不好受,而以李石对木兰的看重,他必定不会这样做。
赵威虽然不多擅长权谋,但这方面还是可以肯定的,李石要是想不惹祸上身,不理他们是最好的办法。
既不会把自己牵扯进来,又不会叫木兰痛苦生怨。
李石拿出自己和木兰绘制的地图,再结合从赖五那里拿到的舆图,把赵威走过的地方绘制出来,找出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赵威,原名赵山,子重两个字也是后来取的。他的履历并不是秘密,他在家乡失手杀死了一州官的纨绔儿子,最后逃亡出来。
这点是他跑到辽地参军后不久就被挖出来的,那时候他们干的就是反朝廷的勾当,不怕你与官为敌,就怕你与官有亲,所以赵威的经历还被用作激励战士所用。
前面的履历赵威可以说得清清楚楚,但后面十年的逃亡生活他却没仔细说过,当时也没人问,后来有人感兴趣了,除了圣上和他的顶头上司赖五,也没人有能耐问他。
而圣上和赖五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人去查也什么都查不出来。
那些人不过是想找赵威的把柄,而赵威后宅只有一个方氏,夫妻恩爱,孕育了四个孩子,别说妾侍,连个通房都没有,想找把柄的人只好把目光对准方氏,第一要找的自然是方氏的娘家。
却发现方氏没有娘家。
这世上除了孤儿就只有勾栏院等脏地方出来的没娘家了,就是最贫穷的乡下地方总也有几门穷亲戚吧。
但每年清明端午和过年,全然不见方氏回娘家,连个节礼都没有,不怪人不深思。
所以那些人才更对赵威那十年的经历好奇。
李石仔细的找了找,笔尖点在黄州上不动了。
当年方氏伤重,赵威为了她走的是偏东的路线,就为沿途好找大夫,却不料在黄州等地遇到了流民,差点被冲散。
据说,当年黄州等地的流民虽然没有当初江南时汹涌,却也死了不少人,方氏若是在此出现,那么一点也不怕别人查到,他不怕乱,就怕不够乱,只有乱了,一切才有可能。
李石突然就想起在京城时听下人们说过的一件事。
许氏有个姑姑嫁到黄州的方家,有个女儿,年轻时不懂事,与人私奔,二十多年过去,却带了两个孩子回来。
许氏的姑姑心疼女儿,但方家规矩森严,出嫁的女儿守寡都要进家庙,何况,年轻未嫁的姑娘私奔,那方氏若是敢回来,肯定是要沉塘的,因为这个,许氏的姑姑写了信回娘家求救,只希望许家能出面说和,让她的女儿有条活路。
只可惜,许家的传承比方家还要远,在某些方面比方家还要顽固,碍于她是姑奶奶的面子没出面说什么,但肯定不会出面干涉方家的。
许氏幼年时还被那姑姑抱过,而那位表姐比她更是大了十来岁,从小就照顾她,所以为此事哭了几次。
木兰也许已经不记得了,但李石记忆好,可还记得那几个丫头的议论,似乎,方家派了人出去抓方氏母子过,只可惜后来又叫人逃了……
李石露出一个微笑。
方家不过是黄州的一个中产家族,以前最显赫时也不过是三品官,和李家庄一样,因为曾经的辉煌死守着一些臭规矩,不过方家要比李家好多了,方家至少还懂得置产经商,李家可是一味守着耕读人家,只种地,再艰难也不愿经商。
由此也可以看出方家的虚伪,若是利益够,那些所谓的原则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如果彼方氏是此方氏呢?
那个方氏不过是私奔后带着两个孩子落魄归来的妇人,可换了这个二品都督夫人方氏,相信方家很愿意接受吧?
而且,这也算双赢,有了赵夫人在前面,后面许氏的姑姑也能带回自己的女儿就近照顾,至少不用一边提防着族人抓人,一边偷偷摸摸的相见了。
李石想到就给赖五写信,仔细的询问那位方氏的年龄生辰,没说赵威方氏的身份,只说这是一个方法,两边都能得利。
许氏受到信,沉吟半响,信上说的俩人的年纪的确相差不多,而表姐自十九岁离家,至今二十二年,样貌也与曾经大不相同,表姐这些年过得不好,现在所求不过是有一安身立命之所。
许氏想了想就派人去通知姑姑,这件事还得姑姑拿主意才是。
许氏的姑姑今年五十九了,将近六十的高龄,却还要为儿女操心,可以说是满头银丝,收到许氏的信,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她年纪大了,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儿女平安喜乐,儿子还好,女儿却过得贫苦,她是可以给钱给那孩子,叫她离远一点生活,但那孩子也不知道以前受过什么苦,精神上有些不正常,只愿呆在她身边,不管她将她送到哪里去,最后总还会走回来。
方许氏心痛不已,但心痛之余总还要为女儿打算。
现在她年纪大了,对一些事情也看开了,不过是方氏的一个身份,本来女儿就被要被除族了,被找回来也是家庙或沉塘的下场,那要不要方氏的身份还有什么关系?
若是能换来女儿回到她身边生活,就算是换一个身份又如何?
方许氏很快就给许氏回信,直言她会上京,打算和那位赵方氏见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