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定柏] 玛丽·雪莱及其弗兰肯斯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6 第5期   … 科幻百科
吴定柏
    《弗兰肯斯坦》(或称《现代普罗米修斯》)是世界上第一部具备完整科幻小说特征的长篇小说,而创作这部世界名著的作者就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温·雪莱1797年8月30日生于英国伦敦。母亲是教育家,父亲是哲学家兼小说家。玛丽出生仅十天,她母亲就因产后大出血而死。玛丽是在父亲威廉·戈德温的抚育之下长大成人的。戈德温后来与诗人雪莱结为好友,来往密切。玛丽天禀聪慧,谙练诗文,通晓哲理。她对家中常客雪莱十分崇敬爱慕,尽管雪莱是有妇之夫,两人仍于1814年结伴私奔。第二年,玛丽生下一子,可惜夭折。1816年1月,玛丽又生一子,取名威廉。同年5月,雪莱一家离开英国,侨居瑞士,住在日内瓦附近。在雪莱前妻投水自尽之后,雪莱和玛丽就在1816年年底正式结婚。他们志同道合,在文学创作中共度了八个春秋。1822年,雪莱因轮船失事而溺死海中。玛丽在悲痛的岁月里为他整理出版了大量遗著,包括书信、日记,并作了详尽的注释,为后人研究雪莱及其作品提供了极大的资料,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她晚年是在英国南部度过的。
    玛丽本人的文学修养极高,一生从事创作,为后人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她的主要作品除《弗兰肯斯坦》外,还有《马蒂尔达》、《瓦尔柏格》、《最后一个人》、《帕金·沃巴克的财产》、《洛道》及《变形》。《最后一个人》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以21世纪末为时代背景。当时瘟疫猖狂蔓延,人民大批死亡,幸存的美国人入侵欧洲,英国人奋起反抗。战争结束时,人尚未灭绝,最后一个人乘一叶扁舟,向虚无飘缈处划去。这部小说影响深远,以致20世纪不少科幻作品都对同一主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时,情况将会怎样?
    当然,《弗兰肯斯坦》是玛丽第—部,也是最成功的小说。1816年,玛丽一家住在日内瓦附近,长期流亡的诗人拜伦正巧也在那里。时值阴雨绵绵,拜伦建议笔墨朋友各自杜撰一个鬼怪故事,借以消遣解闷。结果,只有玛丽一人完稿,并用科学怪人代替妖魔鬼怪。玛丽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她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以科学家造人的努力及其后果构成故事的中心,这样,幻想因为有了科学内容而显得似非而是。科学造人是达尔文博士和德国一些生理学家们早已有过的设想,玛丽当时敢于在小说中探讨这种设想,说明她对科学领域的探险性和进取性有充分的认识。科学造人从幻想到现实看起来为期不远了,到那时人们再打开《弗兰肯斯坦》翻阅,想必惊叹不已!
    玛丽的成功还在于她通过小说探讨生命的奥秘、双重的人性,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并向人们提出两个重要问题:人类是否应该像科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那样寻求改变世界的知识?社会和文明是否会迫使本性善良的人(即科学怪人)堕落?玛丽将科学思想和社会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画面更为广阔,所揭示的人和生命的主题更为深刻。
    《弗兰肯斯坦》在1910年就被搬上银幕,1931年又重新拍摄。在西方,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并不多,但是电影使《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书中,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造就的人根本没有名字。从三十年代起,西方人就误称科学家创造的怪人为“弗兰肯斯坦”,并将该字收为词典的词条,意为人身怪物或恶魔。这真是将错就错的典型例子。《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梗概如下:
    罗伯特是位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青年。他率领一批水手驾船北上,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来到北极探险。当海船在浮冰区域缓缓前进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远处有一架群狗拖拉的雪橇,上面坐着一个巨人般的活物。雪橇朝北疾驶而去,消失在冰天雪地里。
    翌日清晨,船员们在浮冰上也发现了一架雪橇,上面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可怜人。他们把他抬进了船舱,细心照料。数日后,该人苏醒过来,并与罗伯特促膝谈心,结为知交。他对罗伯特的北极探险,既赞赏又担忧。他希望罗伯特能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却又祈求这些成功不要像被人救护的蛇那样忘恩负义反过来把人咬伤。当他看到罗伯特脸上那迷惑不解的神情时,就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他叫维克托·弗兰肯斯坦,是日内瓦一个望族家庭里的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他十七岁就进高等学府深造,最感兴趣的是生命的奥秘。他日以继夜地研究人体结构和出生到死的生理过程,并探索由死复生的可能。他楔而不舍,终于在实验中找到了创造生命的秘密。于是,他出入停尸房、解剖室,从那儿获取人体骨骼、肌肉、毛发、皮肤和器官组织,配组缝合,然后输入生命。但当一具八尺巨人的躯体显露出生机时,维克托却被巨人的外貌吓得目瞪口呆:枯萎的皮肤尚未遮尽肌肉和血管,披头散发,白齿乌唇,面若死灰,犹如狰狞的恶魔。维克托魂飞魄散地奔出了实验室。
    ”恶魔”有了生命,在身心两方面都超过常人,但是他出世后的第一种感觉就是孤寂和凄凉。他走出实验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渴望世人的怜悯,得到的却是社会的唾弃。当他从水中的倒影里看到自己的面容,这才意识到人世间以貌取人的偏见和虚伪。当他奋不顾身救起落水的少女,却被少女的男友开枪打伤,因为他以为“恶魔”要夺去他的心上人。当他遇见一位幼童,满心希望儿童不存偏见,不料幼童竟诅咒他为吃人的恶魔,并说他父亲弗兰肯斯坦决不会饶恕他。盛怒之下,“恶魔”用双手卡死了小孩。这小孩正是维克托的弟弟威廉。
    维克托悲恸欲绝,悔恨不已,意欲结束那恶魔的生命。这时,“恶魔”却自己找上门来,诉说他的悲惨遭遇和复仇之举的原因。他决心离开世人而移居南美荒野,但要求维克托再造一个女体。作为伴侣。维克托再三考虑后,有条件地同意了。
    三年后,女体缝合,可是维克托在赋予她生命之前却担忧了起来。万一这对愚夫愚妇再繁衍一个“恶魔”的种族,人类就会蒙受万劫不复的祸害。他毅然决定撕毁女体。“恶魔”见他食言违约,发誓报复。他在城里卡死了维克托的知交克洛弗尔,又在维克托的新婚之夜,卡死了他的新娘伊丽莎白。
    维克托悲愤之下决心结束“恶魔”的生命,而“恶魔”知道维克托在追杀他,就一直北上,让自己的创造者饱尝饥寒之苦,并成为最后一个受害人。维克托在体力上决非“恶魔”的对手,他终于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倒下。
    维克托讲完故事后不久去世。就在他的遗体旁,罗伯特见到了行踪诡秘的“恶魔”的真容。“恶魔”来向遗体告别,因为他对维克托既感激又怨恨。感激他,因为他赋予自己以生命;怨恨他,因为他造就自己丑陋的外貌,致使他一生受尽冷眼以至在愤恨之下夺取他人性命。“恶魔”决心到地球的最北端架起篝火,在烈火中焚身,结束自己那该诅咒的生命。
    罗伯特目送他远离而去,自己也结束了北极的探险,率领船员返回故乡。
    《理查特尔10号》是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1995年的新作。书中主人翁路易斯·乏拉思,于1994年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幸免遇难,当时他七岁,成了失去父母的孤儿。三十年后,他长大成人,为了不使人类再受地震之灾,他想发明一种预报地震的仪器。有些人相信,而有些人却认为他发疯了。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比他的预想更可怕的东西:所有地震的根源——理查特尔10号。(小燕)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