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唾弃了的破烂货,改头换面,掩人耳目,冒充新思想。我们必须加以识别,
而不要人云亦云,上当受骗。
我讲完后,又接着问这位同学:“你觉得我的看法对不对?”她终于点
头:“同意您的看法”。实际上,这并非她一个人的看法,而是代表了很多
一部分人的看法。思想上的问题不可能用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只能耐心说服。
将下课时,我把两本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介绍给学生说:“我希
望你们适当读一点马列的书,比如像《共产党宣言》就值得一读。她不是干
巴巴的理论,而是语言优美,笔调幽默,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有些段落简
直是一首散文诗。”下课后,立即有人把书借走了。事后,他们还和我交流
了心得。其中有一位同学,后来成为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分子,高三毕业前
由我和班主任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考入对外贸易大学,至
今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坚持晓之以理。在一般情况下,教学中说理不宜太长,或画
龙点睛,一语破的;或三言两语,言简意赅;或启发学生,自作结论。当然,
必须多说几句才能解决问题的,也不能不说。只要确实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4。动之以情
人有社会的属性,是有感情的物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感情色彩是十
分浓厚的。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社会心态:“士为知己者死”。我们固然不
能无原则地承认它的内涵,但毕竟是千百年来人们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事实。
在教育活动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深切体会到,情之感人有时往
往超过理之化人。
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这个举动受到世人谴责。然而,每读他的《答苏武
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
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
身负国恩,为世所悲。。。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
之鬼。长与足下,生死别矣!”至此心常愀然,为他的悲剧叹息不已。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风花雪月,诗酒美人,
卒至亡国。作为国君,无一可取。其所作词,千百年来,却为许多人所喜爱。
凡读到他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莫不为之击节而一唱三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一语道破,就是他的词身怀亡国之痛,以真挚的感情动人。
抗日战争后期,豫湘桂战役中日寇陷湘,顿时国破家亡,我成为亡国奴,
颠沛流离,逃难到遥远的亲戚家。一天,我读到丘迟《与陈伯之书》:“暮
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扶弦登陴,岂不怆悢!”叹关河之沦落,感报国之无门,不觉掩书而泣,此
景此情,终生难忘。情之感人,一至如斯。
少年时爱读梁启超的政论文并深受其影响,就因为他笔锋常带感情。辛
亥革命诸烈士中,我最爱林觉民和秋瑾。就因为小时候读过林觉民那封忧国
忧民、英雄气壮、儿女情深的《与妻诀别书》,读过秋瑾那些既慷慨激昂又
缠绵悱恻的诗篇。
李大钊曾说:“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知识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分
去说。从感情方面说,史与诗(文学)有相同之处,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
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
我们的感情,被他们激发鼓动了,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危
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①日本学者斋堂正谦也说过:“读一部《史记》,
如直接当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②可见,历史极具以情感人的功能,我们理所当然地要运用这种功能来达到育
人的目的。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当然是最好的教材。我在课堂上讲述这些史
事时,内心总是充满激情。除此之外,凡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对祖国某
项事业作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如在我国天文、医学、农学、算学四大传统科
学方面作过重要贡献的人物,都应该热情歌颂。不仅是历史人物,就是祖国
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伟大建设,又何尝不应该赋予深厚的感情,使学生们为
之倾倒,为之神往,油然而生自豪与振兴之感呢?与此相反,对那些卖国求
荣之辈,祸国殃民之徒,应该深刻揭露,使学生们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动之以情,并不要求教师如何善于表演,“言为心声”,“诚于中而形
于外”,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灵魂工程师,
只要做到这一点,自然会产生以情感人的魅力。
5。导之以行
教学工作中贯彻了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是否就达到育人的目的了呢?我认为,还没有完全达到。
中国哲学史上曾有过“知易行难”和“行易知难”的争论,实质上是认
识和实践的关系之争。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认识和实践之间还有
一段距离,并非认识到该做的事情便能够去身体力行。因此,在育人机制中,
导之以行是必不可少的原则。
导之以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实践,二是要教师以身
作则,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先说引导学生实践。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就要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不
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行动的指南和个人品德的试金石。一个公民的行为,
小自举手投足,生活小节;大至国际竞赛,外交谈判,无不牵动着祖国的兴
衰强弱,利害荣辱。既要从大处着眼,以天下为己任;又要从小处着手,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任何细小的事情。在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去贡
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描绘社会主义的美好画卷中去创造自己的形象。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把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和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
结合起来,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使学生有较高的追求。无论是古代、近代和现
① 《李大钊史学论集》第185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② 《史记会性考证》引。
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闪光点对青少年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选定他们
所崇拜的人物,可以是一个,也不妨是几个。帮助学生看看他们的传记、事
迹介绍或他们的著述,抄写他们的名言,了解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有条件的
还可以参观他们的遗迹,作些调查访问,使杰出人物活在他们的心里,产生
学习的强烈愿望。我还常常和学生交流学习杰出人物的体会,现身说法。这
样,杰出人物就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带法规性的文件,每个学生都要认
真遵守,并且通过努力也是不难做到的。我在担任班主任时,对守则和规范
非常重视,认真作好宣传解释,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系统,对学生严格要求。
日常的批评表扬,检查评比,年终和毕业鉴定,都以此为准绳。平时做得好
的,便热情夸赞和表扬。如有违犯,便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
这就把学习杰出人物与日常管理溶为一体,把培养优秀品质和培养公民意识
冶于一炉,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导之以行,便能
收到切实的效果。
在导之以行中,教师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学生对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听
其言而观其行。所以言传和身教应该并重,而且身教还要重于言传。
青少年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家庭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它和教师的影响或者相辅相成,
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或者和教师的影响背道而驰,对教师的正
面影响加以冲击、抵销,甚至喧宾夺主,引诱学生走上邪路。教育是一个社
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