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要用中国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总书记于1991 年3 月9 日发
出指示,要求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
育。

考察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优良传统以及党和国家的要求之后,再来
讨论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就会胸有全局、高屋建瓴、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了。我们不能只就历史来谈历史。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主要的是一
个实践问题。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发展变
化的。当1953 年国家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急需建设
人才,历史教学就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1958 年国家提出“教育为无产
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历史教学则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着重进行劳动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的教育,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 年以来,随着改革
开放的进行,强调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
史教学又着重进行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我们今天对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就是全面完成历史
教学的三项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不是孤立割裂的。在三项任
务中,传授知识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便成了“空
中楼阁”。俗话说无知便无能。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可
以增长阅历和才干。但是,这个基础知识又必须是在正确的思想观点统率下
经过整理的科学系统的有层次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九分无用一
分被歪曲了的知识”。也就是必须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
的统一;“寓教于史”,“史论结合”。能力培养也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在
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的。就“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说,知识、思想观点和能力三者是重
合的、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既是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是思想教
育的主要内容,还是培养能力的主要要求。总之,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对历


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作全面的统一的理解,不可片面割裂,更不可偏废。

关于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作了明确的规
定,不但有总的要求,还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史三部分内
容,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的要求和三部分的具体要求都是按基础知识、
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方面分别叙述的,非常明确。这也是新教学大纲较之
过去的教学大纲改进的地方。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并
把它贯彻到一章一节一堂课的教学之中去。怎样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
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呢?下面我想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关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历史的基础知识。有人说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
这个时期所学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凡是教学大纲所列的教科书所
写的都是基础知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相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中小学是
基础教育,它所学的知识应当是基础知识。这就为中小学划定了一个总的知
识范围。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小学课本里所写的都是基础知识,都应当让学
生掌握。以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为例,四本书共约80 万字,不可能要求学
生全部掌握。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时间、地点、前因、
后果、性质、意义等)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既然是重要的,不是次要的和一般的,那就要把知识加以区分,看看哪
些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要不加区别的让学生去背课本。

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史实性的知识,例如时间、地点、
人物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等,另一部分是理论性的知识,例如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规律,历史概念、理论观点等。我们教学中不能只重
视第一部分,忽视第二部分。当然,第二部分教与学都比较困难,唯其困难,
更需要下功夫。不管是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都有一个掌握适度的问题。
第一部分如“商鞅变法”、“贞观之治”,肯定是基础知识,但要求学生掌
握到什么程度,是掌握内容的二点、三点、四点?还是深一些、浅一些?这
都需要斟酌。第二部分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肯
定也是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和运用。但是,怎样
才算初步?怎样才能达到初步?仍是颇费脑筋的问题。所以,明确什么是历
史的基础知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其次,历史的基础知识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我们要在动态中去把握它。
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历史考古与历史研究的不断进展,以及学生情况
的变化,历史基础知识也在不断变化。建国初期,我们讲原始社会新石器时
代文化,只能讲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根本不知道半坡、河姆渡和大泣口,
而现在这些都成了基础知识。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现在,这些都成了基
础知识。以前,我们曾把“井田制”、“农村公社”列为基础知识,经过多
年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现在不再列入基础知识的
范围。我们还要考虑到民族的差别、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文化发展程度的差
别,等等。不能把基础知识凝固在一个标准上。所以,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的编写,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第三,怎样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下列几个方面。

1。心中有数。一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哪些是重要的、基础的,
哪些是次要的,一般的;哪些是重点掌握的,哪些是一般了解的;哪些是需
要深入理解的,哪些只是略知一二的。教师上课前都要心中有数。这个数来
自于对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钻研理解,也来自于对学生状况的深入了解。以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二册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为例,这一课五个子目:晋阳起兵、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
和开元盛世。前两个子目只是交待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夺权,虽然故事性强,
但不是重点。只需要让学生知道: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618 年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政权,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就可以了。后面三个子目是讲唐朝前期的政治状况。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是开基业,打基础,武则天是承前启后,到开元时达到全盛时期,因此最重
要的基础知识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次要的是“女皇帝武则天”,
而前两个子目一般了解即可。
“。。 贞观之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呢?教学
大纲没有具体规定,各套新编教材写法不一。人教版最简明,只写了三省六
部制与科举制。广东版最复杂,又加写了均田制、租庸调和府兵制。四川版
与北京师范大学版则居中,除了府兵制外都写了。说明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
较大的弹性。教师在处理上就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而灵活
掌握了。

2。激发兴趣,从感性到理性。历史知识都是过去的人和事,学生首先碰
到的障碍是“陈年老帐”“与己无关”。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障碍,让他
们感到历史与现实有关,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就成为基础知识教
学的首要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从现实生活讲起,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
讲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比如我们的衣食住行、香港回归、巴以和谈、
中日交流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