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积极贡献: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还两次
带兵平定了准葛尔贵族的叛乱;林则徐力主严禁鸦片,坚持维护民族的尊严;
冯子材带头冲向敌阵,痛击法国侵略者,保卫了镇南关。他们的历史功绩将
永载史册。当然,对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能离开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的同时,我也恰当地向学生指出其阶级属性和行
为的动机。历史教学中还有一个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爱国运动问
题。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掀起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伟大的革命力量。像近
代历史上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派的斗争、义和团
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以及台湾人民反日本占领的斗争,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
主义斗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这正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
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成为我们祖国立国的精神支柱。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毫无疑问应当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群众反压迫反侵略的正义斗
争。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历史上的人民群众的一些爱国运动也表现出它
的缺点和弱点。像义和团表现出的迷信鬼神的落后性,以及由仇恨帝国主义
进而仇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商品的笼统的排外主义,也为我们今天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不可取。我给学生指出,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
毁坏大轮船”的行动,说明他们还不能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帝国主义利
用科学技术进行侵略掠夺区别开来,这不仅达不到“灭洋”的目的,也不是
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
(2)要注意历史上“反面教员”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历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错综复杂的过程。爱国与卖国,进步与反动总是
相互对立、同时存在。恰当地揭露反面人物的罪行,不仅可以衬托杰出人物
的作用,还可激发学生的阶级仇、民族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中国
近代史上,像那拉氏、李鸿章、袁世凯之流,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教师
在教学中要充分揭露他们的卖国嘴脸,列数他们的卖国罪行。如我在讲《中
法战争》一节时,向学生讲明李鸿章执行“败固不佳、胜亦从此多事”、“乘
胜即收”的反动方针,以说明为什么中国打了胜仗还答应签订严重损害中国
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讲《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时,我引用了李鸿章同伊藤
博文的一段对话,以揭露李鸿章的奴才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婪嘴脸;讲“戊
戌变法”时,我特别揭露了那拉氏“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的顽固的卖国立
场;讲义和团运动时,又揭露那拉氏借师“助剿”义和团和“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的罪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仇恨民族败类的爱国感情,
还帮助学生懂得: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
勾结、长期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3)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化教育
包括长城、四大发明在内的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中华
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在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阐明这些成果在当时历
史条件下的世界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指出我国古代一
度在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后来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但在西方却得到迅速
发展,导致我国在经济、科学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
析中国落后的原因。我还指出,如果老是吃老祖宗留下的“老本”,并以“老
本”傲视他国,那中国只能永远落后下去。
4。要坚持教育的具体性、生动性和感染性
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培养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历史知识本身叙述的
就是十分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爱国运动和杰出
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一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学
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通过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史实,通过生动形
象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具体的道德形象。不
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从而收到应有的效
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教师要避免教学上的“照本宣科”,要根据教
科书的基本内容,适当增加有吸收力的史料,讲出历史过程的情节,描绘历
史人物活动的形象。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时,生动地向学生讲述
了黄海海战扣人心弦的战斗情景,满怀激情地歌颂了邓世昌等爱国官兵气壮
山河、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先简单交代了中日双方的兵力、作战队
形,战斗打响后炮声隆隆、海浪腾空的激战场面以及北洋舰队所处的不利地
位,然后着重讲述邓世昌带领全船官兵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事迹。在讲义
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时,我又重点讲述了廊坊战役、天津保卫战以及包
围东交民巷进攻西什库教堂的战斗,突出地说明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正义斗
争所显示的伟大力量。具体生动的讲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中国人民热爱
祖国、反对侵略的形象。一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奋斗
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
如前所述,爱国主义的实质是一种情感,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
义教育,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述的感染性。我深感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
直接的感染作用。历史教师鲜明的爱憎,深刻而含蓄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完成
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的前提。很难设想,一个政治观点模糊,甚至爱憎不分,
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感情淡薄的人,能谈得上对别人进行什么爱国主义教
育。当然,历史教师只具有爱国主义情感,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善
于把自己的爱国情感灌注于历史教学内容之中,仍然是不能有效地感染学生
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的教材内容,恰当地运用表情、
语言、手势,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教材的内容,真正做到以声传情,并
以此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改革教学方法
1979 年,我曾以改革历史教学方法为研究题目,举行过一次全市的公开
课。讲授的教材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这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难
忘的回忆,特别是对于如何采用符合启发式原则的多种教学方式去完成历史
教学任务,更给我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课堂教学的简要过程
这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前节教材《东汉的政治和经济》开始的。我先讲,
公元25 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接着提问学生:东汉政权是怎
样建立的?这个政权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东汉田庄的情况怎样?东汉政府
为什么要度田?人民为什么要反度田?
我小结说:广大农民反度田的斗争说明,从东汉政权建立起,阶级矛盾
就十分尖锐。到东汉中期,相继爆发了羌族人民的武装起义和羌、汉两族人
民联合起义。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政权,把东汉政治推
向黑暗腐朽的顶点。东汉末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按讲授提纲逐一讲解。
1。东汉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我先对“外戚”、“宦官”的概念略加解释。接着讲:从汉和帝开始,
东汉皇帝多是幼年继位,由皇帝的母亲临朝辅政。皇太后又去依靠自己的父
兄——外戚,帮助处理政事。外戚控制了中央政权,便大批委派自己的子弟、
亲戚到中央和各地做官,发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出现了外戚把持政权的局面。
当皇帝长大,要亲自执政时,便与外戚发生了冲突。这时朝廷上下都是
外戚的亲信,皇帝可以依靠的,只有身旁的宦官。这些宦官在帮助皇帝消灭
外戚势力中立了功,受到皇帝的重用,于是控制了中央政府,他们同样派亲
信和亲戚到各地去做官,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形成宦官当权。
东汉后期皇帝大多短命而死,母后和外戚利用这个机会,选立幼小的皇
子继位,借此把持政权。这样,斗争反复循环下去,形成外戚、宦官轮流把
持政权的局面,这是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
外戚、宦官都是豪强地主的政治代表,他们疯狂掠夺劳动人民,从而激
起人民反抗,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