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完成的。鲁班因草叶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把生物界
的原型运用到技术创造上,这在今天称之为仿生学。古代人不懂得仿生学,
但他们靠转移经验的能力作出了许多创造发明。
历史讨论课培养学生转移经验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三个环节来体现的。第
一个环节是准备材料,实际上是促使学生转移前人的经验,加上独立思考以
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个环节是参加讨论,实际上是彼此交流经验,互相启
发,互相选择。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吸取正确的经验,形成新的正确观点。
串连这三个环节的是讨论所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从开展讨论课以来,
课外阅读历史书的学生数大为增加,图书馆、资料室、图书柜的有关书刊几
乎借阅一空。
4。培养侧向思维的能力
人如果只会循着一条思路去解决问题,有时就会此路不通,而善于“左
思右想”者因获得“局外”信息;而能解决问题。英国医学家德博诺把这种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同眼睛的侧视能力相类比,称之为
侧向思维。这种侧向思维,就是从离得很远的领域取得启示的思维方法,也
正是科学思维的一个特征。
侧向思维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
法。其条件是:广泛涉猎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所研究的问题必
须成为研究者坚定不移的目标,成为梦寐以求的悬念,苏联心理学家乌赫托
姆斯基称之为形成“优势灶”,侧向思维受到刺激,就会在所研究的问题“优
势灶”上作出反映。
我国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
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见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段话确是至理名言。所谓第一境,即心怀大志,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和事物,
求其博,为成就学问、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第二境,即研究某门学问
或某个问题时,有执着精神,到废寝忘餐,以至消瘦而不动摇的境地(即形
成“优势灶”)。所谓第三境,即苦苦追求,百索不解之时,侧向思维的优
势灶有所触发,豁然开朗,由此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历史讨论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侧向思维。讨论题能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占据一些学生的心灵(从准备到讨论到写总结体会)。讨论中同学提
供的信息很广泛,很多是个人不知道或想不到的,较易获得局外信息、受到
启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习惯于直线思维的人也会被引向侧向思维。
5。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到某个事物,感官上的神经细胞就兴奋起来,把冲动
传到脑子里而产生感觉。不同类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相互
联系,经过综合以后形成知觉,通过知觉就在头脑里形成所感知的外界事物
的感性形象,就是表象。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叫做形象思维。它的特点是
大脑完整地知觉现象,不把现实分割成部分。日常的形象思维是被动的复现
表象。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却是把表象重新组织安排,进行加工,创造新的形
象。
现代大脑研究表明,心理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主管的人,他的思维
主要属于抽象思维的思想家类型,而那些主要是由右半球主管的人,则属于
形象思维的艺术家类型。历史讨论法所培养的则是“左思右想”的全才型。
6。培养联想的能力
联想能力就是使概念相接近,并且从中引出新结论来的能力。它是一种
极其重要的心理过程。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把联想和创造并列起来。
荀子《劝学》是一篇流传千古,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杰作。其中的一段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焉。敌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段文章
论述了学习必须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持恒专一之理,令人叹服。之所以然
者,实作者善于联想之功也。
联想是人的天赋。不过作为一种创造才能,也有赖于后天的发展。
发展联想能力的条件之一,是要在头脑中贮存大量信息,即记忆大量的
知识和经验,联想时才能左右逢源。条件之二,就是贮存的信息应该是经过
思维加工的有序信息,才能减少联想的步骤,缩短联想的距离,做到迅速联
想。条件之三是要运用交叉思维(或称网伏思维),即既能按逻辑推理进行
思维,又能触类旁通进行横向思维,便易于接触到联系点。条件之四是建立
定向联想。心理观察表明,决定联想的方向并使之转变成思维动力的是目的,
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有效的联想。
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促进联想,讨论法更为突出。因为讨论是围绕一个
题目来进行,目的很明确,有利于形成定向联想。讨论题一般包含的面较广,
需要进行纵横联系,适于运用交叉思维。讨论中互相交换的信息是经过思维
加工的有序信息,都为联想创造了有利条件。
7。培养记忆力
记忆力属于智力范畴。博闻强记是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发展记忆
力同时也能发展创造力。
8。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相隔很远的对象的能力,称作思
维的灵活性,这对于创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信息社会,边缘科学日益
显示其生命力,更需要这种创造才能。
要使思维具有灵活性,首先应当精而且博,既精干自己的专业,又有广
泛的兴趣和爱好,妙趣横生者始能思路开阔,思如涌泉。
其次,要求克服“功能固定性”。如工程师仅知“铁轨”是供火车行驶
之用,便是思想僵化。如稍加思索便能说出铁轨的多种用途,思想便具有灵
活性。思考问题不宜固定一个答案,制定计划要设想几种可能,成功的机会
才会较多。
第三,要求克服思想惰性,及时抛弃过时的陈规和错误的定论。“陈规”
在它形成之时可能是正确的和必要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它就转化成赘疣,
必须及时抛弃而制定新规。科学的定论是正确的,能受实践的检验。但某些
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定论,经实践证明并不正确,只有突破它才能发展真理。
及时发现某些定论的错误,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而要能及时抛弃它们,则
还需要胆识与魄力。
第四,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正人之谬较易(被正者非擅权者),正己
之谬较难。凡文过饰非,坚持错误者必无丰功伟绩。既能坚持真理又能随时
纠正自己错误的人,才会有旺盛的创造力。
讨论课较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首先,为了避免在次要问题上钻牛角尖,
讨论的方向和重点要经常转移,这就促使学生及时转移注意的方向,改换思
维的角度。其次,在讨论课中,气氛较自由,人人可以各抒己见,可以坚持
己见,也可以放弃己见,不必设立“思想防线”,也不必付出代价。这就能
使学生易于抛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养成自我批判的能力。
9。培养评价的能力
评价的能力就是对事物的辨析、选择与确定的能力。它对于学习、科研、
决策、组织领导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创造性的科研和决策工作是必不
可少的能力。
评价不是主观臆断、信口开河,而是要遵循客观的科学标准。评价科学
理论的标准一般有:理性和实践标准、逻辑标准和美学标准。
理性和实践标准是首要的标准。即看理论、观点是否和客观现实(实践)
相符合。逻辑标准就是逻辑上的一致而不自相矛盾。美学标准就是“优美”,
即各部分相互之间以及整体之间真正的协调一致。
综合式教学非常重视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导读课中,对学生明确提出了
评价教材的要求。特别是讨论课,不仅是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
进行评价,而且也是学生之间对彼此见解的互相评价,还包括教师对历史现
象和学生见解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讨论
课就是评价课。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