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日傍晚,侦察人员发现敌情有变。原来拉杜耶夫已经知道他所带领的队伍又陷入了俄军的包围,于是决定将其化整为零,让非法武装分子装扮成平民,在跳出包围圈后重新集结。拉杜耶夫的决定无疑为联邦特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客观上为自己安排了一条通向死亡之路。
当天晚上,拉杜耶夫带领将近100名非法武装分子,来到新格罗兹年斯基村他的一个亲属家,虽然这时此人已经剃掉了胡须,摘去了常戴的墨镜,并且还让他的下属散发传单说他已经在几天前的一场战斗中战死,但特别行动小组还是通过某种手段准确地知道了他所住的房间及那幢建筑周围的地形。
12日凌晨4时,10条黑影悄悄地潜入了村庄,他们没弄出一点声响就制服了哨兵。然后,四个人担任警卫,六个人用随身带来的工具轻而易举地打开了拉杜耶夫所住房间的房门。此刻,拉杜耶夫和他的卫队长及“财长”还在昏睡,特工们在他们的面部喷了少许药剂,就将其背在身上跑出村庄,扔在等候在那里的汽车上。待拉杜耶夫醒来,他与两名随从已经被绑在一架飞机上,正在运往莫斯科的途中。
拉杜耶夫被抓是对车臣非法武装的一次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刺激了恐怖分子的神经。基本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战场上的对抗,成了一支专门进行恐怖活动的武装力量。能够想像到,当一支曾经掌握过政权的武装和人马,潜心于恐怖活动时可能带来的危害将是多么严重甚至可怕。
2000年5月30日傍晚6时30分,俄罗斯驻车臣全权副代表谢尔盖·兹韦诺夫、格罗兹尼市长苏普扬·莫赫恰耶夫和一名市长助理在乘车从格罗兹尼前往乌鲁斯马尔坦途中遭到伏击。汽车首先被遥控地雷炸翻,兹韦诺夫等人被当场炸死,市长莫赫恰耶夫受了重伤。但就在奄奄一息的莫赫恰耶夫准备打电话求救的时候,路旁的树丛中响起了枪声,莫赫恰耶夫也被夺去了生命。
一个小时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首席发言人康斯坦丁·马可耶夫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种种迹象表明,匪徒袭击的目标是格罗兹尼市市长莫赫恰耶夫。”不少新闻单位在听了马可耶夫的讲话后,马上理解了他所以强调这次事件是针对莫赫恰耶夫的意图。因为自车臣危机爆发,俄罗斯已经有三名代表、副代表在那里遇难或遭到绑架,他们分别是弗拉索夫(1998年5月1日)、皮什贡(1999年3月5日)和这次遇难的兹韦诺夫。这种情况对联邦来讲确实是件难堪的事情。当然,在这次事件中,谢尔盖·兹韦诺夫还真就可能是恐怖分子一个意外的“收获”。这种情况从后来俄联邦总统助理亚斯特任布斯基的讲话中基本可以得到证实。这位总统助理说,恐怖分子想要刺杀莫赫恰耶夫可谓蓄谋已久,不幸的是,他们这次事先获悉了莫赫恰耶夫出城时间和路线,所以,酿成了这场悲剧。
第三部分第二次车臣战争(4)
事情过去几天了,一直没有哪个组织或个人宣称对这起事件负责,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因为按照惯例,每当有恐怖事件发生,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发表声明,说明事件是自己制造的,有时甚至有两、三个组织站出来“邀功”。
半个月后,俄罗斯驻车臣代表科什曼在谈到这起事件时说:“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袭击莫赫恰耶夫是由已经逃往深山的前‘总统’马斯哈多夫策划,由刚刚从南部山区渗透到格罗兹尼附近的‘车臣敢死队’制造的。”这些“敢死队员”大都是从几个城市被赶到山区的非法武装顽固分子,他们在那里接受了几十天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带着复仇的心理,掌握了爆炸、暗杀等方面手段,以5~10人一个小组的规模被派到了格罗兹尼、车臣周边国家和俄罗斯内地。
莫赫恰耶夫被炸事件看来只是开了个头,好像确实是从这时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进入了一个既没有战事也不得安宁的阶段,以至于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到目前仍无定论。有人认为是2000年3月,因为从此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有人认为是这年的6月15日,因为在这天,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带有总结性的向媒体介绍了在这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共阵亡2091人,负伤5962人。称俄军在这次战争中以上次车臣战争三分之一的伤亡,取得了胜利。更多人认为是2001年1月22日,因为在这天普京宣布从车臣部分撤军,但要留下两支部队。一支是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还有一支是由6000~7000人组成的内卫部队。虽然现在留在车臣的部队远远超过普京宣布的数字,但仍然可以把这个日期看做一个阶段的终结。
如果一场战争连结束日期尚需猜想的话,其战果肯定难说有多么显赫,不是吗?至今,非法武装并未彻底被剿灭;匪首并未悉数归案;境外的反俄势力还在明里暗里对恐怖分子进行精神和物资方面的支持;在车臣乃至俄罗斯全境,由恐怖分子制造的事件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可以说惊天动地。莫斯科认为这些都是恐怖事件,非法武装则宣称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还在继续”。其实正是这些恐怖事件使俄罗斯从车臣撤军计划一次次落空,使人们到现在也不清楚第二次车臣战争是否已经结束。
几年来,有一个看来并非巧合的规律,就是每当联邦政府宣布从车臣撤军时,都会发生几桩战事或几起恐怖活动,好像非法武装故意要用一条绳子把俄军紧紧拴在那里。各国军事专家都分析过他们为什么不待俄军大部队撤走后再发动攻势,因为这样从表面上看肯定对他们更为有利,可是这些研究都没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2002年1月末,就在俄军又有一批部队即将撤离车臣时,在这个国家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了10起恐怖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在1月27日上午11时30分,非法武装竟然用地对空导弹击中了一架军方“Mi—8”型直升机,致使飞机在空中爆炸,机上11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兼南方联邦区内务部部队首长鲁德申科和内务部部队副总参谋长达维多夫两位将军及五名上校。
事件发生后,俄军方很快就承认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但不认为非法武装分子已经拥有用导弹袭击直升机的手段和能力。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起空难可能是恐怖分子事先将定时炸弹放进机舱造成的。但是,这位参谋长的看法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就在他发表上述看法后,一连串直升机遭袭的事件发生了。
就在上述空难发生两天后,一架属于俄武装力量驻北高加索联合集群的“Mi—8”直升机遭到了车臣恐怖分子的地面袭击,幸好没有被击中。
2月3日,俄罗斯边防局的一架“Mi—24”直升机在车臣境内汉卡拉军事基地附近坠毁,机上3名乘员全部遇难,但俄军方称这只是一起飞行事故。
2月27日,俄军的一架“Mi—8”军用直升机在车臣境内执行任务时,突然遭到地面高射机枪射击,飞机受到严重损坏,但没有人员伤亡。
非法武装袭击俄直升机并使之遭到重创的典型案例发生在2002年8月19日。这次被击落的直升机是“Mi—26”型,是目前在俄军服役的大型空中运输工具,其能力、性能与美军“C—130”运输机不相上下。它的自重28200千克,负载与自重相等,可以乘坐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种飞机问世后曾经参加过1981年法国巴黎航展,是前苏联航空成果的象征,被人称为空中“巨无霸”。
这天,一架这样的“Mi—26”在印古什摩什多克军事基地与车臣汉卡拉基地之间执行任务。下午5时左右,当它接近汉卡拉机场时,开始降低高度。此刻,机场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许多人都在引颈观望。
突然,人们看到飞机剧烈地抖动起来,在空中挣扎了十几秒钟后,终于失去了平衡,扎向地面。但大家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在坠落过程中,飞机旋翼上那巨大的八片矩形桨叶始终在转动,使其坠落的速度并不是太快。此外,在事故发生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只有几十米,所以大家都祈盼着不会有特别严重的后果。
但是惨不忍睹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原因是失事的“Mi—26”不幸落入了汉卡拉基地铁丝网外面的雷区,而且刚好触响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