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空间种田 作者:ms芙子(起点vip13.3.2完结,空间,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长金大福则是不安地在原地踱着步,嘴里念着:“真是祸从口入,祸从口入哟。”
  
  
  尿骚和屎味一进了钱家两婆媳嘴,两人腿儿一蹬,两手死命地挥舞着,可他们家的两男人一个抱头强喂着,一个按着手脚胳膊,哪能挣脱得了。一盆子屎尿水洒的洒,进肚子后又呕了出来,直喷得父子俩身上脸上沾满了污秽物。
  
  
  “吐了,吐了。还真神了,你看她们娘俩都醒过来了,”旁观的村民喊开了,钱家的两女人呕出了一肚子的黄水,冶子妈对着小鲜挤了挤眼,再从怀里掏出了几包用糙纸包好的药,“邪水都已经出来了,把药带回去,两碗水煎制成一碗。”那包药里只放了些泻肚子的潘泻叶和一小把的绿豆。冶子妈说得黄金水,虽说作弄的成分多一些,可真正要说起来,也不算是戏弄,任凭谁喝了那些玩意儿,都是要将先前吃得东西呕得一干二净的。
  
  
  “都散了吧,热闹也该看够了,”依巴尔带着个男人找过来了,东南苗寨里的人穿着的都是苗家的传统衣服,女子为蜡染的褶裙,戴着银器。男人多穿靛色对襟长短褂,包头巾。
  
  依巴尔带来的男人也是如此,长了张方形国字脸,目光炯炯,常年对着银器的炭火炉烟将男人的脸熏成了腊红色。
  
  “阿爸,”冶子叫了声,小鲜这才知道来得人就是苗家鼎鼎有名的制银大师李曲奇。
  
  “疼,”依巴尔今天第二次遭了罪,被冶子妈拧了一手胳膊肉,“家姐,可不是我去告诉姐夫的,是他回家瞅不到你和冶子,自己找过来的。”
  
  冶子妈见了丈夫,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恨不得将一地的黄金水和哭丧着脸的钱家父子俩全都变没了。
  
  
  “冶子,带着客人去家里坐会儿。孩子妈,你跟我过来,”李曲奇一路走来,也听着依巴尔那张大嘴说了不少事,再听说来得人是葛村的支书,也知道妻子早就见那对父子不舒坦,今天怕是要教训人了,急急赶过来,可还是来迟了。
  
  “糟了,猪小鲜,你先跟着我舅舅他们回去,我去找红婆婆,”冶子也知道,阿爸这回怕是要发火了,他得快去搬救兵。
  
  50 国宝级大师
  
  
  “是李师傅吧,说起来也是巧了,我正找您呢。我这里有几个银元,想融了给我小外孙女儿做个银器首饰,保个长命百岁,”冶子的腿还没跨开几步,就收住了跑势。诸时军的问话,来得还真是时候。
  
  
  家里的人都知道,李曲奇不发火则矣,一发火就是天皇老子来了也没用。不过倒有两个法子可以遏住了李曲奇的火山脾气,冶子想去请的大巫师是法子之一,诸时军说出的制银邀请是法子之二。
  
  这几年政策好了,李曲奇在周边苗寨乃至全国都很风光,可谁也不晓得,早个三十年,李曲奇的家里是整个东南苗寨最贫穷的一家。
  
  
  破四旧特殊时期那会儿,躲在了深山里的李父还是被拉进了县城批斗,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了。李母是个不识字的苗家女子,靠着一双苗绣的手养活了家里的婆婆儿子,饥寒加上对丈夫的行踪的担忧,李母跳进了白龙潭。尸体被捞上来时,李曲奇连张盖尸体的草席都买不起。
  
  
  当时寨里的人都怕受了李家的牵连,没人敢出力出钱,是大巫师千难万难的去山上找了几株好杉木,刨成了副棺材。又雇了牛车,去县城将李父的尸体从外运了回来,将李家夫妻俩葬在了一起。
  
  
  再后来,国家给李家平了反,大巫师又陪着李曲奇进了城,啥抚恤金都不要,只要回了李家老祖宗留下来的制银工坊和几块工坊里的银块,银元。所以,只要是大巫师说了句话,李曲奇就是再大的怒气,也跟加了水的沸水一样,没了沸气儿了。
  
  诸时军还真是有备而来的,他今天来了苗寨,也不光看看钱家人的事,他还真准备了十几块足银的银元。都是些市面上买不到的真家伙。
  
  
  “这位是?”李曲奇还没见过诸时军,看着老者眼比星明,说话也是进退有度,绝不是葛村该有的人物,在记忆里搜了一圈,才想了起来,妻子早几个月说起过隔壁村里来了个农业专家,看来说得就是这位老者了。
  
  
  两个年龄差了二十多岁的男人彼此看了眼,李曲奇丢开了怒斥妻子的念头,接过了诸时军的那十几块银元。李曲奇制银有几个规矩,仿造别人的样式不做,劣质银不做,来历不明的黑银也不做。
  
  
  “我听我家那口子说了,家里的那百来株白茶树可都是多亏了诸老先生。老先生要做银器,那就随着我一起去工坊看看银谱。小女娃也一起来吧,”李曲奇有心想还这个人情,他的工坊,并不是紧邻李家的吊脚楼的,而是盖在了别处。叫小鲜一起过去,是让小女孩挑个喜欢的样式,至于做成了镯子还是长命锁,那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
  
  
  “阿爸,我跟你一起去,姆妈,你快回家烧菜,做几样阿爸喜欢的菜,”冶子也聪明,知道要让阿爸消消气,他知道阿爸喜欢现做银器,而看着老爸的神情,老爷子拿来的那几块银大洋成色还很不错。
  
  
  李曲奇的银制工坊和苗家的吊角楼不同,是用了泥巴垒起来的,远远看去就像个山坳里的土堆似的。烧银和冶金不同,不需要大规模的水电,所以这间工坊并不大,门口也只摆了两三口圆肚水缸。
  
  
  两个大小不一的炭火炉,一个是黑炉,一个是明炉。明炉温度高,用了土砖葺的,炉口是开放的。只要李曲奇在家,明炉的火是常年不熄的。炉子旁边放着根熏黑了的吹火管。火不够旺时,就用了吹火管加加热。
  
  
  工坊里最醒目的还属摆在了工作台上的大小银具。苗人嫁女时,会送上几十斤的银饰作为陪嫁,这些年虽说因为旅游等缘故,苗银也从最早的纯银换成了白铜,锌铜等次一等的混银,可请得了李曲奇的,全都是苗家数的上脸的人物或者是省里市里或者是国家比赛用的,所以这里的银器件件都不是俗品。
  
  
  进了工坊后,李曲奇就沏了几杯自家的白茶,让诸时军和小鲜坐下,再是拿了一本册子,上面绘着这些年李曲奇做过的样式。小鲜手头这本还是李曲奇这趟去了东南沿海后,刚装订的册子。以前的银饰册子全都是手绘的,用得久了,就得重新绘制,很是麻烦,现在有了照片可和印刷好的图册,就方便许多了。
  
  
  “老人家这几块银洋可有些年岁了,”李曲奇再查看起了诸时军给的银大洋。贵州不是产银的省份,省里流通的那些银器都是祖宗一辈,有些甚至是好几辈人流下来的。以东南苗寨的年青一代待嫁女子来说,很多都是用得姆妈婆婆辈的银饰,请了寨里的师傅回炉重新烧制了,再打造的。李曲奇年轻时,就经常做那样的活计。
  
  
  李曲奇用手指敲了敲银洋,满意地听到了阵悠扬的回音,再是看着雕工,更是点了点头。诸时军的银洋中,有中国市面上流通最多的袁大头,也有年代更早一些,十九世纪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鹰洋。看着成色,都是银成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好银。李曲奇现在用得银中,也很少见到那么足的银。
  
  
  “是确定了要融了?我这里还有一些成色稍次一些的银块,老人家也可以挑一挑,”这类老银洋,收藏的价值已经打过了银这种金属本身的价值,李曲奇是个真正的手艺人,对这样的钱币,也有了几分爱惜的心思。
  
  “融了,大兄弟,由着你的手打成了银器,那也是这几块银洋修来的福气,”诸时军和李曲奇虽说才见了一面,却也对他的气度很是佩服,有了相交的心。
  
  见诸时军也定了主意,李曲奇也就不再劝说了,而是问着小鲜:“小姑娘,你可是看好了样式了?看好了,我就让冶子给我拉风箱,上融炉了?”
  
  两小孩正在一旁嘀咕着,冶子指着册子上的一个手镯说:“不用看了,听我的,准没错,就选这款。”
  
  
  51 镂梅镯
  
  隔着两小脑袋,李曲奇也不知儿子说得是哪一款,等到小鲜确定了指着图谱上的一款镯子。李曲奇看清了只得笑着摇了摇头,都说女生外向,咋他家的冶子也生了双往外拐的胳膊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