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已经有了几日的缓冲,可看到周瑜的灵柩时,那种排山倒海的悲伤蜂拥而至,任赵丹无法自控。
“孙将军节哀,周都督雄才武略,名冠天下。今突然早逝,世人莫不哀之。”一儒士从灵柩队伍中出列,对孙权行礼说道。“在下庞统,我主听闻悲伤不已,命在下前来吊唁。”
“原来是凤雏先生。”孙权点了点头。二人客套了几句,周瑜的灵柩被送往周府。
看着满眼的白布,白纸。赵丹心情很沉重。吴郡许多百姓在街道两侧跟随,有的不时擦泪,有点低声哭泣,有的高呼大都督。当周瑜的灵柩送至周府时,顷刻间府外跪满了凭吊的百姓。赵丹忙望了望阴霾的天空,努力的睁大眼,可泪仍无声的流下。
周瑜的灵柩被安置于灵堂。小乔和周循周胤跪与左右。忽然,孙权扶住灵柩痛哭流涕道:“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大都督……”众人哀伤不已,纷纷跪倒地叩拜。
“今公瑾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孤今日决定,将吾之长女许配与周循,吾儿孙登娶公瑾之女为妻。”孙权环视四处,“公瑾为江东戎马一生,孤能补偿之甚少。今日决定可有异乎?”
“我等皆无。”众人异口同声。周瑜因孙策投奔江东,然周氏大家族仍在庐江。故头七之后,周瑜要葬还与庐江。
“小乔,听说你要带着周循他们几个离开?”得到消息的赵丹匆忙赶来。
“大兄,我想给周郎守墓。”小乔看着忧心的赵丹,笑了笑,“兄不必为我担忧,有了主公许诺的两桩婚事,我在哪里都有人相助的。”
也是,孙权的一双儿女皆和周府结亲,别人自然会善待他们。
“公瑾生前多次嘱托我照顾你们,我未尽职啊。”赵丹很自责。
“大兄,今生有幸识君,是小乔的福气。你已经帮助我们良多了。”小乔安慰道,“以后周循还需要兄多多诱导。”
“循儿天资聪慧,以后会有公瑾之风的。”
二人聊了一会,“小乔,公瑾的书房我再去看看可好?”赵丹想去看看和公瑾长待的地方。
“大兄自便,我先去收拾行装。”
小乔离开后,赵丹独自去了书房。这里的一切如旧,公瑾常坐的塌,他爱看的竹简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抚摸着看到的一切,赵丹眼中闪着泪光。
“这卷战国策是你最爱读的。”赵丹拿起那卷边缘被磨光的竹简,自言自语道,“听侍从说你离去前还在看兵法,公瑾啊,你总是这样,太不爱惜自个了。”
竹简上有不少周瑜标注的小字。“公瑾,你把都督职位交给我,岂不是催我早生华发?你啊,太不厚道了。我还准备多清净几年,看你的雄姿英发呐。”赵丹啰啰嗦嗦的念叨着,只是说出的话带着许呜呜声。
泪滴在竹简上,赵丹忙擦拭。忽发现竹简有点点血迹。赵丹忙拿出门外,对着阳光,确实是血迹!那些小小的血迹在竹简的缝隙之中,若不仔细观看还不知。
“公瑾,你病没好对吧?你箭伤未愈为何骗我啊。”大脑中想象着周瑜咳着血渍看竹简的模样,赵丹悲伤不已。
“十年相知十年守,天各一方思不休。一江春水唯念卿,半世飘零只为君。”
这行不怎么显眼的四行小字引起赵丹的注意。念了两遍,这是写给小乔的?可又一想不对啊,十年相知十年守,这是二十年。小乔嫁给公瑾才十几载。公瑾十六认识孙策,二十六孙策亡,今公瑾三十六……
“大兄,出了何事?”小乔看到站在房门外,紧锁眉头的赵丹,从走廊那边行来。
“哦,无事。小乔,我带走这卷竹简作为纪念可好?”赵丹压下想到答案的惊涛骇浪,故作平淡道。
“这是周郎最爱的战国策可对?”小乔上前看了几眼说道。
“正是。”
“兄随我进来。”小乔突然说道。赵丹虽不解但还是跟着她进了书房。“兄是看到那几句短语故而如此吧?”赵丹心里噔了一下,小乔这般说莫非……
“兄与周郎相交十几载,相交于我之前。我想他的心思没有人比你更懂,对否?”小乔的话让赵丹很不安。诚然,赵丹很早就知道周瑜喜欢孙策,可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这些年周瑜忙于军事,他哪里晓得周瑜用情至深。
“小乔,周瑜对你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的。”赵丹忙争辩道。
“呵呵,兄不必说我也知周郎待我甚好。”小乔望了望竹简,又将目光投向远处“大兄,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如何?”
“洗耳恭听”
“有一十四五岁少女外出遇到一俊美温和的公子。二人相谈甚欢,可那女顽劣起初想捉弄男子,告知姓名为虚姓,却不知因此断送二人姻缘。又得老天垂怜嫁于一举世无双之人。”小乔话语顿了。
赵丹一下子就明白小乔在说自己,可不明白她为何要谈这事。
“女子渐渐被夫君的才情所折服,想了解夫君的所有事。可知道的越多自己就越难过。”小乔眼中带泪,露出璀璨的笑容。
“虽然夫君待她极好,可她知夫君心中装着一个人。原本她想慢慢的就都好了。可世间竟真有如此痴情之人,让女子既心痛又心疼。女子无数次祈求苍天让夫君免受这煎熬。可情之一字,心之所至;女子偶然也会想当初的公子,何况夫君乎?”
“大兄是聪慧之人,片刻就知这前因后果。我只是想告之兄,那女子深爱着夫君,她想用自己的余生来守护夫君,直至终老。愿以此感动上苍圆了夫君之梦。”
“小乔,你”赵丹惊的说不出话。
“若有来世,望苍天随了他的心愿,不再备受煎熬。”小乔站起身直径出去,泪随风落下。
看着战国策,策字之下被划了一道道的印迹。赵丹苦叹了声,“公瑾,今生得小乔,你夫复何求啊。”
次日,小乔带着周循、周胤和孩子襁褓中的女婴随着前往庐江的队伍出发了。赵丹望着远去的人群,回头看看空荡荡的周府。
“都走了啊”抬头望望晴空,有二三只鸟儿叽叽喳喳的飞过。想起当年自己变成鸟和周瑜、小灰的事。赵丹笑了起来,“你们这两个混蛋,光顾着自个走了舒坦了,让我这个老头子在这守着,你们于心何忍啊”可笑着笑着泪无声淌过。
二卷完=下面是几首关于周瑜的诗,喜欢的可以一看。
(一)
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
(二)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三)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第三卷 代瑜为都督
第103章 第一章 孙权放手
建安十六年悄无声息的来了,经历了诸多打击的赵丹很是消沉。因为周瑜临终的遗言,对于让赵丹接管周瑜的所有兵力朝堂上非议不多。
“既然诸位无异议,孤就让周瑜旗下的四千士卒皆有子敬掌管。江陵以下四县亦属焉。”孙权环视四周,“今公瑾不在,我犹失一臂膀,痛心不已。江东的安稳更需要诸位的大力支持,只有我等同心同德,才可富强我江东啊。”
“我等谨记主公教诲。”众人异口同声。
“好!鲁肃听令,孤封你为奋武校尉,即日前往江陵。”孙权下令道。
“属下遵命。”赵丹忙行礼。
“程普为南郡太守,你二人要广征兵徒,抵御曹军来袭。”
“属下定誓死保卫南郡。”程普言道。
“还有一事,年前刘备来时,我曾假意问之是否攻取蜀地。刘备言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又说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的话语。我便依了他,故而取西川之地暂先放置。”孙权看向众人,“诸位如何看?”
“主公,放置也好,大都督一走,我江东也无合适的人选。”有人说道。
“讨伐西川本要速战速决,才不会过于拖累。现今我等无力速战,又能卖刘备一个人情,甚好。”张昭出言道。
“那日刘备来,借地之事我没有答复,只是说过些日子告知。诸位认为我们这地,是借还是不借?”孙权继续问。
“大都督生前不愿借,我等也是如此。”有人道。
“赤壁之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