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恐怕不太妥当吧?”子滨没想到胡斐嘴是说着,这立马说要做啊,“你不想先问问我爹娘的意思?还是你那么有把握不被拒绝?”
“私下问你已经是我失礼,若是再私下里问的话,那就是对不住仲秋妹妹,所以,我想着回去和我娘说一声,我们请镇上的红媒过来说亲,就算是仲秋妹妹拒绝,这不还有几年才是令妹成年吗?我不着急的。”胡斐嘴里说着不着急,心里却着急。谁知道就里来的那个武子仲是不是真的不是来求娶的,万一是的话,他在了面前可是一点优势都不占呢。
他就是一个乡下多少有些点钱,不至于饿死的穷小子,要功名没功名的,要财势没财势的。
可是人家呢,听说是个王爷的嫡子,那就是小王爷,最不济也是个郡王爷,并且,人家已经考过秀才,年纪和他一样大,本事却比他大得多。不先下手为强,等着人家把美人抱回去当媳妇,那他还有啥呀?
子滨让胡斐说得,也不敢给他出主意了,不过,在子滨的心里,胡斐比那个京城来的武子仲强不少。
不是为别的,主要是这两年胡斐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是真不错。
为人诙谐却不下道,家里小有田产,而且人口清楚,无杂事。妹妹又是个要强的,嫁过去不必受苦。
胡斐走了,仲秋这边正和方氏商量着如何给人家回礼呢。
这乡村有个说法,人家送礼来了,你得回礼。不回礼就告诉人家,你不想和人家来往,那人家就知道了。
反之,这礼回了,可也分回得多还是少。
回的太多,那也是拒绝的意思,就是咱们少来往,我们高攀不上。
回的比送的礼少一些,那意思就是,咱们看着都不错,以后就慢慢地来往吧。
仲秋对胡家还真不太了解多少,这就拿着礼单过来问方氏。好歹不说,方氏也是住了三十多年,隔壁村的事,她应该知道一二。
方氏看着仲秋手里的礼单,真心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胡家不就是前两年要暗相仲秋的那户人家吗?
不过,方氏也得多问问,这平家坪姓胡的可不光李寡妇一家,别弄错了,到时候了孩子。
方氏这一问,就把子滨给找来了。胡斐是子滨的同学,自然清楚他家的情况,这一问,还真就是那家人家。
当时这家女人给方氏的印象不算好,暗中相亲,还不通过她。虽然是高氏暗中作的主,可是,很明显,这李寡妇也没有把方氏放在眼里。
“你想怎么回这个礼?”方氏捏着胡斐的礼单,问仲秋。
“娘是怎么想的?”仲秋问方氏。
“两年前,你可还记得,你奶要把你嫁出去作人家童养媳的事?”方氏不想瞒着仲秋,回什么样的礼,就由仲秋定。
“你是说,胡斐就是那个人想要娶童养媳的人?”仲秋一下子就明白了。
感情,这小子看着不错的一个人,却是个好色鬼。那么小就想着娶媳妇,当然,娶了也得等两个人成年。可是,这他妈也太不仗义了吧,暗是来相人,要不是她知道,打破了,说不准,她就被她奶给弄到人家做苦逼女去了。
这么个人家,说死也不能与之来往。不过听子滨说,这胡斐人品还算不错,那就对付着来往吧。
仲秋决定了,开始准备回礼。东西都是现成的,反正快过年了,家家都会买许多东西放到闲屋子里冻上,这个自然不会发愁。
这礼单都写好了,就等着明天看单子拿东西。
没成想,次日一家子正都忙活着过年的事,一个穿着大红衣裙的官媒上门来了。
由管事的卢大叔给让到了前院的大厅上坐下,这就过后院来告诉主家。
“媒人?”方氏不解地问。
“是,夫人,是官媒。”卢管事小心地道。
媒婆也分官媒和私媒,官媒是在官府里登记的。本身也得够那个资格,而且,媒人一旦有了官媒的资格,说媒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而且,赏银也相对要比没有在官府记档的私媒要多得多。
一般对亲事很重视或者大户人家讲面子的,都是请官媒说亲的。
“孩子他爹。”方氏一听是官媒,她也不知道怎么好了,只能看着王兴文。
“可知道是来给谁说亲的?”王兴文问卢管事。
自打自己的大儿子中了秀才后,这村子里连带着也热闹了一阵子。这不光是媒出动,就是平时熟悉的,好管个闲事的,都会上门来问问子滨的亲事,想找个啥样的儿媳妇。
不过,子滨今年过了年才十三岁,自然不会这么早就订亲。就都推了,人们想想也是这个理,年纪太小,说不定以后人家子滨还能中举人呢,那个时候,可就不是现在说的这些姑娘可以嫁的了。
“听说是三姑娘。”卢管事看了一眼王兴文,“是受了平家坪村的胡家之托,前来说媒,请夫人和老爹过前厅去看看吧。”
仲秋家之前没有管事的,哪个人都可以来仲秋家串门子,也不用通报什么的。很是不方便,现在有了卢管事,再加上子滨中了秀才,这王兴文可以称老爷了,方氏也可以称夫人。
这什么事都由卢管事一通报,这上门来说闲话的,自然就少了不少。
“他爹,这是不是昨天那事?”方氏站起了身。“仲秋可不能这么早就说人家,尤其是这户人家。”
王兴文连忙点头,对卢管事的道:“先让人沏茶吧,我们马上就到。”
“是,老爷。”卢管事的退了出去。
王兴文和方氏都抓紧收拾了一下自己,这才往前面去了。
媒人很重要,而且他们家的五个孩子还没有一个说亲呢。不能得罪媒人的,尤其是官媒。
媒婆的一张嘴,能把人说活,也能把人说死。好坏都在那张嘴上,官媒虽然品性好些,但也难保得罪了她们,她会给你说好话。
到了前堂,这么一说,还真是胡斐家请下的媒,来说仲秋的亲事。
“这家的小公子可是个读书人,和你们家的令郎也是同窗,相信品性也是知道的,今年十一岁,家有百亩良田,雇有长工侍弄。还有一个九岁的小妹一个寡母。人口倒是简单的很。”媒婆见了方氏和王兴文,把胡家的情况一一说了个大概,最后道,“胡家也知道王老爹家的情况,这毕竟是隔壁村住着。他家说了,可是打听着他们家的情况,绝不敢有半句虚言。而且,胡家也说了,现在请我过来,不过是说亲,成亲还是要看王老爷和夫人的意思。”
王兴文对这事他也只能一听,和媒婆唠还得交由方氏。
方氏就是不喜欢寡妇,作寡妇的儿媳妇,那得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好啊。
“这位大姐,我们家的仲秋今年才八岁,太小了。而且,还没长成呢,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没有说亲,我们不能先给小的说,再给大的说,这样也不妥当。”方氏只能拿这个为借口。
“嗯,这位妹妹说的也是这么个理,不知道妹妹家的大姑娘今年多大了?”媒婆今天来说亲,也不过是看地银子的份儿上。这情况一听,就知道人家肯定不能同意的。
家里又不穷,还出了一位秀才公,怎么可能在孩子才八岁的时候就订亲呢。
见方氏这么说,媒婆也就转了话题。这样家的姑娘说亲可是好说的很,而且,报酬也多,条件好啊。十二岁秀才的姐姐,那得多有才啊。
“今年十三了。”方氏说起探春,还真有那个打算,先相看着,总要给大闺女找一户好人家,别再像在家里这样的,什么事都要看着管着,打小就受苦,懂事些就开始带弟妹。
“哎呀,这过了年可就十四了,后年可不就成年了,是该打听着些了,不过,大姑娘这条件,可是很好找一个好的人家。若是大妹子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让咱看看大姑娘?”媒婆试探着问道。
方氏和王兴文对视一眼,都觉得还行。看这个媒婆说话办事,还是个妥当的,便点了点头。
叫来春妮儿,让她请探春在大厅前走一趟就好,也不是正经的相看,这样对女孩子不太好。
女孩子都脸皮薄嘛,媒婆的这话,让方氏对她又一分好感。
王兴文见话说到这儿,就不是他该在场的了。直接找了个借口,转后面干活去了。
方氏带着媒婆,站在窗前,把窗子开了一条缝儿,看着探春和半夏带着春妮往西院去,两个姐妹花,低声说笑着。
这媒婆见和